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具有的系统性、综合性、社会性和时效性特点,决定了工程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工程措施的多样性,只有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程技术,制定出切实了可行的政策,才能充分发挥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使三者之间以最佳的组合方式出来,使这一德政工程利 国、利民。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工程是集生态、社会、经济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是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由之路。根据包头市退耕还林的实施情况 ,阐明实施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及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它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生态优先,三大效益兼顾;政策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示范带动,稳步推进;依靠科技进步,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要坚持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4.
以“三个代表”的高度,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森林文化、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大意义。退耕还林、恢复林草植被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性措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林业建设上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
6.
7.
怎样实现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也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实施区域之一。1 999年朱基总理视察陕北时提出的“退耕还林 (草 ) ,封山绿化 ,个体承包 ,以粮代赈”1 6字政策措施切中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要害问题 ,也是这一地区实现山川秀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如何使这一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贯彻 ?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建国初期 ,通过数年大规模科学考察就曾经提出 ,滥垦滥牧是造成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 ,应将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作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核心问题。 1 980年 ,中央领… 相似文献
8.
9.
10.
张北县退耕还林还草地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河北省试点县张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退耕还林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并在GIS的支持下,探讨了张北县退耕还林还草的地域选择问题,主要包括地域选择基本单元、选择方法、退耕地分析等问题,以期为合理实施退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辽宁省200l、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旨在提高全省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退耕还林战略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对中外退耕还林情况进行了概述,对我国的退耕还林当前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退耕还林的科技支撑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退耕还林的科技战略应着眼于几个方面: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设计推广最优技术模式;良种壮苗;生态工程效益监测;处理好退耕还林与畜牧业的关系;退耕还林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省南部平原沙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造林模式。文章阐述了河北省平原沙区退耕还林模式选择的原则,归纳总结出本区退耕还林的主要造林模式及其适宜条件、技术思路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通过定位监测与跟踪调查、临时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监测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退耕区内植被得到了较快的恢复,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从而达到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在对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基本情况与林分资源现状进行统计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农田防护林建设在发展条件、优势、方向、水平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针对农田防护林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划分出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类型区,确定各区的主导功能、建设模式、建设任务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