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研究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规律,预测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黄河流域紧张的水资源供需形式。在流域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对多目标规划的水资源配置规则研究,探讨了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方法。在考察了21世纪各水平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寻求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水平的调控手段,系统地研究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为分阶段提出黄河水资源利用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宣传,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文中基于系统观念,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估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的指标体系,针对天津市民开展实证研究。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定量评价,采用相关分析辨识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天津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总体一般,水资源保护意识强、中、弱的市民比例分别为50.96%、37.77%和10.92%;不同特征人群水资源保护意识存在差异;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表明天津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水平存在"东南高西北低、内高外低"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典型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流域主要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 ,流域内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是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 ,其值的增强对于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黄河流域提出了基于若干指标来综合表征缺水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流域 8个典型城市的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 ,得出了这些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差异 ,最后提出了增强这些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环境需水的延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充分认识和计算延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度模型,得出了延河流域目前水资源开发度为39.1%,而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为20.8%,开发利用状态基本在警戒域值范围之内,但由于黄土高原的水环境特征,其前景不允许盲目乐观。针对延河流域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特征及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其上、中、下游河段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评价西北内陆河区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该地区水资源天然分布的主要缺陷是水量相对较少,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开发难度大,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提出了应采取深入研究不的循环转化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实行水资源的多维调控,建立节水型社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社会经济布局,以及强化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保护等对策与措施,以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要持纽开发与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具有自然再生和社会再生、水量再生和水质恢复等四种类型。本文根据水资源可再生性基本涵义建立了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一般指标体系 ,并运用TOPSIS法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主要产水区域如龙羊峡以上、湟水流域、洮河流域和渭河流域等都是水资源可再生性相对最强或较强的区域 ,北洛河流域是最弱的区域 ,其余属于中等或者较弱区域。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渭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分区的水资源、社会和经济空间分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水平年条件下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分异原因进行剖析,最后针对各水资源利用分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为实现渭河流域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研究了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通过对系统内在作用机制的分析,以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和精河流域为例,利用FAHP原理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借助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将FAHP法运用到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求解中,对评价指标、具体评价过程和应用方法进行了解释说明。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规划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配置的决策方向,并探讨提高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方法和措施。这也为其它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需求导向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水资源利用的相关驱动因素进行剖析,分析水资源需求量与其相关驱动因素之间的逻辑互动关系。一方面,根据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演变发展趋势,将生长曲线模型与自回归聚合滑动平均模型相结合,初步预测城市未来水资源需求量;另一方面,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修正未来水资源需求量的初步预测结果,综合预测城市水资源需求量;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根据城市水资源需求与供水情况,建立非线性多目标优化模型,实现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并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城市水资源需求预测及其优化配置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陕北地区水资源安全及需求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是基本生活和生产资料,正日益成为地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子。陕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体部分,水资源短缺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计算陕北地区水贫困指数(WPI)、水资源压力指数(WSI),对该区的水资源安全状况作出初步分析;预测了陕北地区在2010、2020年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需水量,结合2010、2020年陕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得到预测年内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IWSD),其值分别为-0.13、-0.16,说明陕北地区在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下,2010、2020年水资源对应的社会经济系统是不可承载的,应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效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保证水资源足以支撑地区社会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中水回用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全球性问题中 ,水资源短缺最为突出和迫切 ,中国亦是如此。目前 ,中水回用是国际公认的解决城市水危机的重要途径。但在我国各地开发水资源的进程中 ,中水回用却一直被忽视。本文以江苏省为例 ,全面阐述了中水回用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环境、污水处理产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深入分析 2 1世纪城市中水回用的可行性后指出 ,目前中水回用对城市而言具有实践可行、技术成熟、综合效益高、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文章最后强调 ,中水回用将是解决我国新世纪城市水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关键 ,它的推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水资源的利用问题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有关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水资源的利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转变观念,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和治水思路,以全面的水资源价值观和科学的评价规则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和节水规划,提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水资源利用及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解决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问题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不合理的用水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恶化等。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大部分仍采用粗放型的宽河大渠输水、田间大水漫灌方式,灌溉定额普遍偏高,农业节水潜力很大。本文重点定量分析了该绿洲农业用水效益、农业节水潜力,建议农业节水的途径及节水灌溉技术应从骨干工程改造节水、中低产田改造节水、降低地下水位节水、改造作物灌溉制度节水、加强管理节水等几个方面进行。最后提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陈莹  赵勇  刘昌明 《干旱区研究》2004,21(2):125-129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对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考虑到区域或流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借鉴国际上先进节水水平标准和国内用水部门节水水平 ,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 ,构建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以及正确评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疏勒河中游绿洲不同生态环境需水量类型的计算,估算了流域绿洲生态环境需水规模。计算结果表明,疏勒河中游绿洲最大、最小和最适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7.22×10~8 m~3、5.58×10~8 m~3和7.09×10~8 m~3,分别占疏勒河中游绿洲水资源总量(15.65×10~8 m~3)的46.4%、35.7%与45.3%。在不考虑河流输沙和考虑输沙需水量的情况下,疏勒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2.49×10~8 m~3和2.62×10~8 m~3。提出了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生态需水调控与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水资源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石嘴山市供水以引扬黄河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在不开辟新的水源的条件下,未来年供水总量很难超过12亿m3。石嘴山市若保持现有水资源利用模式,按照"十一五"规划实现工农业生产、工业新上项目、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测算,到2010年年需水量将达到14亿m3以上;即使将农业用水保持在2005年的水平,到2010年年需水量也达到13亿m3以上,水资源缺口将长期存在。需要开源节流,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突破口,建立节水型工农业体系和全面节水型社会,摆脱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硬约束。  相似文献   

17.
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宝鸡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入手 ,系统分析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以期对宝鸡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承载力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影响,是达到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不断优化的关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水资源利用率、降水量、人均占有水量和生态用水量为评价指标,对黄土高原4省1994-2004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及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4省水资源承载力在1994-2004年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说明水资源有向良性发展趋势;陕西和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较高,2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有较大空间,甘肃和宁夏水资源承载力已趋于饱和,实施跨流域调水和节水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的数量、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并且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 ,分析了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固然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等先天不利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所造成的。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社会经济发展应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区域水资源利用中的生态经济问题及其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考察乌鲁木齐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总结和分析了该区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