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强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海西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农业合作与发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福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决定了强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海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本文从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提出、目标及内涵切入,对闽台农业合作成效显著和闽台农业合作在海西新农村建设中战略定位和发展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最后提出强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海西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新农村建设的提供重要的决策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发展海西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卿 《福建农业》2008,(10):36-37
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闽台农业合作25年的实践证明,闽台农业合作是促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最具特色与最有效的途径,是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改革开放后福建农业的发展过程,始终与闽台农业合作的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加快福建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福建省农业科研与创新方面的现状与差距的分析,提出福建农业科技发展对策措施,重点探讨建立福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与创新等对策,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运用战略联盟理论,通过分析闽台农业合作发展态势,结合福建经济工作重点即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闽台农业合作战略政策架构,阐述闽台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该文探讨了福建省农科院服务海西现代农业的现实意义,结合我院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培养新型农民、围绕实际问题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等建议,以期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福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原则和目标,对建立和完善福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一轮创业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阐述了海峡西岸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政策扶持为前提,因地制宜地开展整体开发的战略思路;通过4种战略类型选择,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福建国有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入手,阐述了福建国有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振兴,产业和产品结杓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和稳定保障作用,提出了坚持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原则,积极推进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转变增长方式以及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等措施,以促进福建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技术交易市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渠道,是大量优质项目的汇聚场所,它在科技资源供求双方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其主要任务就是将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因此,技术交易市场为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了一个实效的支撑平台。该文以福建技术交易市场为实例,从功能和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技术交易市场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影响和作用,提出通过推动福建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福建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方案,进而推动福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促进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0.
闽台农业科技差异及今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闽台农业科技各方面的差异: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推广、中介机制不灵活及农户对科技需求动力不足,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人才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提出福建农业科技今后发展对策措施,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是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阐述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性,指出了福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差距,剖析了福建城乡发展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福建东南部地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区,经过20多年的开发与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已成为福建热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进入21世纪,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南亚热作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结合福建热区特点,致力发展优质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为建设开放合作、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海峡西岸现代热带农业产业,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福建农业现代化基本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紧紧抓住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难得机会,踩准全球经济复苏和城乡统筹发展节拍,先行先试支农强农、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探索改革土地制度、创新农业科技服务,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提出为背景,分析了福建在承接台湾农业产业转移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即通过与台湾农业科技和农村制度的对接,提升福建农业作业规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闽台资源的有效整合,并对该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在比较福建周边临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十一五”发展动向的基础上,认为福建与周边临界地区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边界崛起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必然,是突破省际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周边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的关键。提出福建要抓住国家“东中西互动”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凸显东出西进战略,打通中部,带动边界地区崛起,整体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时期发挥福建优势、加快福建发展的新思路。构建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联系实际,阐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海峡西岸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会是促进农民收入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kyczhs@zaas.org     
 分析了现行体制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制约问题,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模式和实践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组建股份制科技企业为纽带,技术、资金入股并参与经营;以共建研发中心为平台,技术依托、技术入股、资金三管齐下;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农业新技术服务;以产业发展为前提,技术与资金参股,共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建设农业园区为载体,整合相关科技资源等五种模式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途径。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开发市场创新、成果产业化管理等创新的研究,加速推进农  相似文献   

20.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海峡经济区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海峡西岸和东岸将成为统一的经济区为重要前提。海峡经济区构建的可能,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成为中国独特的经济区的价值;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则是构建海峡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海峡经济区形成的重要阶段。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着眼于祖国和平统一大局,以空间拓展实现时间的超越,以时间累积促进空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