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无法切合实际的评价灌区的节水灌溉效益,提出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指定的权向量矩阵隶属度相乘可以得出某个评价对象从整体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将其应用于宜昌东风渠灌区中的枝江地区乡镇节水灌溉效益的评价。根据该隶属度的大小确定被评价对象的优劣等级,从而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对灌区的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西北内陆灌区为例,根据其特点从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初步建立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四元和五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构造流域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样本值隶属于可变模糊集"灌区节水综合效应评价标准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建立了西北内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可靠合理,方法简便实用,在灌区综合效应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法对2017—2020年新疆兵团第二师6个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结果】熵权TOPSIS法的评价结果与灌区实际情况相符,评价结果排序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排序、AHP—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排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熵权TOPSIS法相比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变异系数更大,更有利于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等级划分;根据灌区各评价指标等级与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等级之间的差异,确定了灌溉用水效率的主控因素。【结论】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具有可行性,灌区在节水改造建设的同时,应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灌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北屯灌区基本资料,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和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灌区用水综合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状况与灌区节水灌溉的发展对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节水灌溉综合效益评价中多采用简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不足,运用熵权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熵权的物元可拓模型对灌区节水灌溉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别从节水灌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入手,构建评价指标综合体系.并以吉安市的田南灌区、谷口灌区、银湾桥灌区和南车灌区共4个灌区为实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银湾桥灌区的节水灌溉综合效益级别为“一般”,田南灌区的节水灌溉综合效益级别向“一般”级别转化,谷口灌区的节水灌溉综合效益级别向“较好”级别转化,而南车灌区的节水灌溉综合效益级别向“好”级别转化,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进一步验证评价结果的稳定,所得评价结果科学可靠.说明熵权物元分析法在节水灌溉综合效益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既受水资源制约,又受经济条件、社会因素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结合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特点,建立了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模糊评价模型。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评价以及节水灌溉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套灌区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工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河套灌区深度开发的关键是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解决好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和高效节水技术。在总结前三期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今后的开发目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结构模型,提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评价——以天津市里自沽灌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天津市宝坻区里自沽大型灌区的基本资料为基础.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灌区用水综合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8年,里自沽大型灌区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3.299、3.423、3.624、3.679、3.687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用水效率状况处于较好阶段.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对于灌区用水系数的影响较显著.必须加大灌区节水改造以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节水农业的特点及其可能对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多方面的影响,按照指标筛选、降维、综合效益评价的思路提出了基于多目标评价和基于Topsis方法的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以黑龙江和平灌区近5年的节水改造、灌溉用水、作物种植、气象等资料,分析了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影响因素,选取了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建立了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提高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运用Topsis法对和平灌区进行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得到各年份的综合评分及其变化规律,从影响综合评分的主要因素出发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综合效益最高的是2016年,最低的是2012年。和平灌区节水农业综合评分随时间上升,并且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0.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区节水改造对节约水资源,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其科学评价,可以弄清楚改造效果及相关制约因素,为决策部门完善改造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基于对立统一定理和质量互变定理的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新方法。该方法能将研究问题的对立统一与辩证认识有机结合起来,满足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定理,理论严谨,概念清晰,计算简便。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准确给出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的等级趋向,而且能清楚表明与节水改造效益的最高水平相对差异程度,是一种有效和可靠的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准确评价节水灌溉工程的可行性以及效益、作用,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甘肃省1996年以来完成的77个节水增效示范工程为评价对象,从节水灌溉内涵出发,在全面分析基础上,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成功度等方法构筑出6层次、16类、70项单因子指标的节水灌溉后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了项目执行过程、运行管理机制、技术适应性、社会影响、环境影响、国民经济效益和财务分析、目标与可持续等全系统的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为节水灌溉项目的后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业灌区是农业最主要的用水大户,其节水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农业节水目标的实现。选择河北省石津灌区为研究区域,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云模型和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效地克服了隶属度确定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同时权重确定也更加合理。利用该方法评估了灌区2002-2011年的节水水平。评估结果表明,灌区节水水平逐年提高,由耗水型转变为过渡型,但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整体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可为大型灌区节水评价以及灌区的节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景电灌区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高扬程跨流域灌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节水灌溉技术在景电灌区得到大力推广,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可以节约用水,提高单方水效益,有利于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建设节水型灌区。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节水灌溉模式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熵值法,从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构建节水灌溉效益评价体系,对灌区主要作物进行了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高效节水灌溉效益普遍高于其他灌溉方式,而滴灌模式则是该地区最优节水灌溉模式。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说明这种方法应用到灌区中评价效益是可行的,对灌区的综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分区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MapGis和Sufer绘图软件技术对清原县浅层地下饮用水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得到14个采样点8个监测指标(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铁、锰、氟化物、氯化物)的检测值;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隶属度函数,分别计算出隶属度值;然后利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隶属度值和权重,运用模糊变换原理得出综合评价结果;最后,运用MapGis、Sufer绘图软件绘制水质等级分区综合评价图。研究表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铁是清原县浅层地下饮用水的主要污染物;评价区近1/3的浅层地下水不适合生活饮用。  相似文献   

15.
许一  徐得潜 《节水灌溉》2012,(6):64-66,71
节水灌溉效果评价可评判节水灌溉项目实施的优劣程度,评价指标多,并具有模糊性。针对节水灌溉效果评价的特点,设计了节水灌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综合评判与模糊决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节水灌溉效果评价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节水灌溉是我国社会发展首要任务,针对目前响水灌区渠道输水损失严重的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对响水灌区的4个干渠的渠道输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渤海二干渠渠道输水能力相对较差,渠道水损失最为严重应予以重视,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研究结果为响水灌区提高渠道输水能力、降低灌溉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节水灌溉综合评价理论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根据“可能──满意度”理论,研究了节水灌溉综合评价指标的合理度确定方法,提出了定性定量指标结合的节水灌溉综合评价理论与模型,为节水灌溉工程的方案决策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特点,以西辽河平原农灌区为例,建立农灌区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对灌区运行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对西辽河平原农灌区现状水平的评价,根据各农灌区关联度的大小对灌区进行分类,其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节水灌溉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鹏  王群  张和喜  李长江  刘浏 《节水灌溉》2012,(7):31-34,38
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安西灌区水利基础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为了准确把握灌区内农业水资源安全所处状况,采用AHP方法赋权,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安西灌区水资源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安西灌区水资源安全度不高,尚处在基本安全等级。根据影响安西灌区水资源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保障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20.
节水灌区指标体系与总效益评价方法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节水灌区建设规模日益增大,针对节水灌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效益的方法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是对灌区监测得到的信息及人为调查得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合专家群决策以及AHP方法来确定权重系数,从而通过计算可得到评价指标和评价效益相对应的评价数据,进而确定节水灌区建设及效益的满意程度。通过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可为灌区的策略性发展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