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综合分析了不同播期下大麦参试材料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他相关性状、群体发育动态及抗性等性状的变化,引入了性状差异指数(Id)作为分析比较的指标,重点研究了不同大麦品种(系)上述性状对播期反映的差异,对如何筛选和培育不同类型的大麦新品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播期不仅对大麦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麦现有重要影响,而且会造成性状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和差异。  相似文献   

3.
播期不仅对大麦品种(系)的产量及相关性状的表现有重要影响,而且会造成性状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和差异。这种差异可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三个播期下性状之间相关的方向一致,但彼此关联的程度不同;二是在不同播期下性状相关的方向或性质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根据不同育种目标或选择不同类型品种的需要,对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研究,制定性状选择的合理模式,培育出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态条件下大麦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自黑龙江、四川和河南等地的13份大麦品种材料进行试种,观察这些大麦在黔中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和盆栽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农艺性状表现。结果显示,所有参试品种材料都能完成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在大麦物候期和主要农艺性状上,不同品种材料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0 1)。在供试大麦的产量构成上,13份材料中其千粒重超过50 g的有一半以上,仅3份材料的千粒重不足45 g。同时,播期、栽培方式和环境条件等对引种大麦生长的影响极显著,物候期与农艺性状以及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斯皮尔曼秩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在黔中生态气候条件下,13份省外大麦品种材料均能正常生长,且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从而为进一步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大麦品种,培育能适应在贵州种植的大麦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莆大麦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0年来大麦代表性品种—莆大麦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莆大麦系列品种的籽粒产量、有效穗、穗粒重、千粒重、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等7个性状,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也反映出品种类型的多样性;(2)主要性状演变规律:籽粒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有效穗、千粒重等6个性状呈不同形状波浪式变化;(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结构3个主要因素对产量直接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为:千粒重>穗实粒数>有效穗,其余3个因素顺序为:生物产量>穗粒重>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运筹对大麦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临沧市大麦生产实际,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比例的运筹方式对大麦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大麦生产提供合理的用肥依据。试验结果:氮肥不同运筹方式产量差异显著,不施用磷肥与其它磷肥运筹方式产量差异达极显著,钾肥四种运筹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大麦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大麦生态试验结果表明:福建省大麦品种具有较好生态适应性,在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的环境中,各个阶段发育和生育基本正常,表现特早熟,产量构成因素表现正常。统计结果,在春麦生育期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冬麦区,大麦生育期与纬度极显著正相关,与海拔相关不显著。因两个品种产地不同,特征特性存在差异,生态适应性表现略有不同,反映出品种特异性。试验结果可为本省大麦引种、供种及穿梭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对今后大麦生态育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不同大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以我国不同产区的17份大麦品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的72个杂交F1为材料,考察其两年度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分析各性状的杂交优势与配合力。结果表明,株高正向中亲优势(MPH)与超亲优势(HPH)组合比例最高,两年分别为1.00、1.00与0.97、0.95,其次为穗下节间长、穗长及千粒重;穗粒数与单株穗数的MPH与HPH变幅较大,其次是单株粒重与千粒重。株高的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CA)的效应值和变异最大,其次是穗粒数与千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及单株粒重相对较小。被测性状F1表型与GCA及SCA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我国不同产区大麦品种间的杂交育种及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环境下大麦单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稳定性,以113个(Nasonijo×泰兴9425)DH系配制226个杂交种构建的永久F_2群体及亲本为材料,分别调查参试材料在4个环境下的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单株生物量,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稳定性分析对大麦单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麦杂种F_1各被测性状大多表现中亲优势,超亲优势组合出现率相对较低。各被测性状的杂种优势不仅受自身遗传因素影响,而且受试点生态条件及年度气候条件的影响。杂种优势的稳定性因性状不同而异,千粒重和主穗粒数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单株生物量和单株产量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差,仅有2个组合在多环境下表现出稳定的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根据12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系)在合肥地区两年的品比资料,对产量结构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认为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取决于总数的多少,分蘖成穗率高是增加穗数的主要因素。在株高,穗长和生育期3个性状中,穗长是影响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文中还就合肥地区多棱大麦育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棱型的大麦品种早春播种叶用的可行性,通过对158份大麦材料春播条件下的苗期鲜叶生物产量及有关性状的研究,选择适宜本地区春播种植的叶用大麦品种类型。结果表明:疏二棱大麦分蘖性强,苗期产量高,本地春播叶用大麦以疏二棱材料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温胁迫对大麦孕穗灌浆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用4个二棱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及人工气候箱,在大麦孕穗灌浆期进行高温处理,以常温为对照,考察了大麦完熟期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结实率。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胁迫对大麦株高、穗下节间长及穗长的影响程度因品种特性不同而异。高温胁迫致使参试大麦品种的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使除Harrino Nijo外的其余3个品种的结实率和单株粒数均显著降低。综合比较,Harrino Nijo的耐高温性能最好,其次为扬农啤6号,917112和苏啤3号对高温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用Francis和Bilbro等法在不同高产生态下对6个大麦品种性状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大麦产量高低是品种与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高产品种与良好生态条件相结合易于发挥产量潜力.(2)亚种间性状的稳定性与适应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亚种间杂交选育品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高产环境的能力.(3)Tequila、Mytl44和Clipper是高产区优良品种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大麦品种对春季冻害抗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全球气候变化与大麦春季冷害或冻害发生频率的关系及大麦品种对春季冻害抗性与品种特性、播期、密度、土壤墒情等因素的关系,分析了2004年方强农场不同大麦品种的发生春季冻害程度及对产量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暖冬频率的增加,大麦遇到春季寒害的可能性增加,对一些早熟品种应适当推迟播种期,注意协调前期群体与个体生长的协调性,增强大麦品种对春季寒害的抗性。大麦品种对春季冻害的抗性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冻害发生后不同品种的补偿能力不同,不同栽培技术对同一品种的恢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单从冻害发生的表面现象来判断某一品种对春季冻害抗性的好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12个秋播大麦品种春季麦苗刈割产量的比较、抽穗后剑叶及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测定、单株籽粒产量及有关性状的考种,初步确定适宜本地区叶用、籽粒用价值的大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大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在江苏大丰地区进行比较种植试验的几个啤酒大麦新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大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申川0989冬前苗比对照多23.6%,冬前分蘖性较强,苏啤5号的高峰苗比对照多72.6%,春季分蘖性较强;各品种产量要素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扬农啤7号穗数较多,但穗粒数较少,苏啤3号和申川0989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要素协调平衡,产量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垦区大麦品种资源10种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状的遗传型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庆表明垦区大麦品讨汗派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和良好的预期选择效果.认为系统选育仍是大麦高产育种不可忽视的途径.系统育种过程中,送行.选系时,二校与多棱大麦对性状选择的定产程度相同.确定了生育期性状,产量性状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莆大麦5号、闽麦02、莆大麦7号)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产量进展显著,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生育期适宜,穗粒结构较协调,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尤其粒重,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包括粒用,牧草用,牧草兼粒用),育种目标是:高产,稳产,抗逆力较强,广适应,质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以黄淮麦区不同时期代表性大麦品种为试材,探讨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态性状、生育期等的演变规律,估计了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等重要遗传参数,分析了主要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对大麦今后高产育种的主攻目标、性状改良潜力、理想株型育种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大麦抗倒性及部分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早熟3号/90-158和紫皮大麦/90-158两个大麦组合的抗倒性及部分相关性状的遗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麦抗倒性因遗传背景不同可能表现部分显性,也可能表现部分隐性;大麦株高遗传受两对基因控制;大麦倒五节长、倒五节粗/倒五节长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