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鱿鱼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鱿鱼皮、内脏、软骨、墨汁、鱼眼、精巢等副产物为原料开发胶原蛋白、鱼油、核酸、酶、软骨素、透明质酸、鱼精蛋白等一系列生化制品的研发状况,展望了几种鱿鱼副产物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主要综述了水产品加工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意义,我国水产品加工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鱿鱼加工副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鱿鱼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其副产物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对这些副产物的加工和利用越来越引起关注。鱿鱼加工副产物包括鱿鱼皮、内脏、鱼眼、墨汁、精巢、软骨等,对鱿鱼加工过程中副产物进行回收利用,不仅提高鱿鱼的经济价值,还可以减少副产物引起的环境污染。本文分别介绍了鱿鱼皮、墨汁、精巢和软骨的组成特性、提取以及利用情况,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鱿鱼副产物为原料开发胶原蛋白、鱼精蛋白、软骨素等一系列生化制品的研发状况,并提出了以复合蛋白酶酶解鱿鱼皮制备小分子胶原寡肽和以酶水解-膜分离组合工艺生产软骨素、骨胶原蛋白的综合利用新工艺的技术特点,最后展望了鱿鱼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综合利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淡水鱼加工综合利用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我国的渔业生产发展很快,尤其是淡水鱼养殖生产的发展更为迅速。1994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2141万吨,其中淡水产量为905万吨。江苏省水产品总产量180.54万吨,淡水鱼产量为128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为107万吨。 目前,淡水鱼主要是靠鲜销。一些重点养鱼地区的淡水鱼出现滞销现象,如不加速发展淡水鱼的加工综合利用,将会影响养殖  相似文献   

5.
日本水产品综合利用研究的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杏珠 《现代渔业信息》1995,10(10):13-15,25
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农林水产省的五个有关水产品综合利用课题的进展情况,着重叙述了有关转谷氨酰胺酶、生理活性肽、海带低聚糖、海藻抗氧化物和鱼皮明胶五种产品的提取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赵勇  武艺  李玉锋  刘海泉  王敬敬 《水产学报》2021,45(11):1943-1953
水产品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然而,水产品消费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鉴于此,水产品加工副产物依据其不同特性已经被开发应用到诸多领域。其中,水产品副产物蛋白因其独特的功能特性与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回收和利用。因此,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广泛用于回收水产品副产物蛋白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同时,介绍了鱼类、甲壳类和贝类副产物蛋白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水产品副产物蛋白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进一步提升水产品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潜力,促进我国水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情报》1974,(6):19-21
我们浙江省宁波海洋渔业公司是1958年开始建立的。当时规模小,生产也单纯,冷冻厂进出就是一条“鱼”。随着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公司有较大的发展,海上生产不断增长,冷冻厂的业务也相继扩大。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在积极做好支持海上生产的同时,还必须妥善地处理好渔获物,  相似文献   

8.
甲壳类水产品的加工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甲壳类水产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不但有大量的海捕虾、蟹,而且还有大量的淡水虾、蟹。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动物性食品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水产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水产资源大国,近年来的水产加工业发展较快,产生了大量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其中许多副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可通过酶解得到不同功能性活性肽,进而实现高值化的利用。提高对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对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制备抗氧化肽的来源、抗氧化肽分离纯化方法、抗氧化检测评价方法以及抗氧化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鱼类加工副产物中胶原提取技术与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加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鱼皮、鱼鳞、鱼骨、鱼鳍、鱼鳔等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如何对这些副产物进行高值加工利用引起广泛关注。目前,鱼类加工副产物的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制作休闲食品、饲料鱼粉、胶原等。其中,因胶原产品的附加值空间大,以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介绍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组成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从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中提取胶原的提取率、产物纯度及性质,展望了以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分析认为酸-酶结合法更适用于鱼胶原的提取,并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对水产品的保鲜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舜胜 《水产学报》2001,25(3):254-259
以对虾、带鱼段、扇贝柱和矛鱼条为试样,采用浸保鲜液、加入保鲜冰等保鲜方式,并运用正交试验法得出了在冷藏(5℃)与冰藏(0-1℃)条件下溶菌酶复合保鲜剂的有效配方,由于采用复配方式,扩大了溶菌酶的原抗菌谱范围,又增强了抗菌作用强度,结果表明,这种复合保鲜剂的作用显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延长保鲜期约一倍时间。  相似文献   

12.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测定方法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氯霉素由于存在严重毒副作用,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禁用药物。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已成为国际贸易合作中新的技术性壁垒。本文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并对其特点及检出限进行了概括性叙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水产品生产中滥用抗生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时有发生。水产品溯源技术在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该技术可以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找到问题源头,从而对安全事件进行更好地分析,进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章主要从物理、化学、生物等3个方面对水产品溯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水产品溯源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水产品中替米考星残留量的方法。通过对分析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检测参数,并从提取和净化2个方面确立了前处理的最佳步骤与条件。通过验证不同基质试样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在20~200μg·kg-1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7.22%~93.2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定量检出限(LOQ)为20μg·kg-1。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且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日常水产品中替米考星残留量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产品中镉的形态分析及其危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镉是生物体非必需的微量有害元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加剧,造成水生动物体内镉超标。镉残留时间长,能蓄积,可沿食物链转移,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水产品中的镉形态复杂,本文就镉污染来源、存在形态及不同形态对水产动物危害和其检测手段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蒸汽蒸馏法分离提取水产品中的甲醛,采用二硝基苯肼衍生一高效液相法测定甲醛含量,确定了有关测定的方法参数。该方法样品蒸馏液检出限为7.20μg/L,样品中的检出限为0.20mg/kg,回收率为90.00%~104.48%。方法灵敏度高,专一性强,重复性好,可为水产品甲醛含量监测提供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产品中多种激素残留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固醇激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会导致水产食品中的残留,具有一定危害.本文对罗非鱼肌肉组织中的加标激素己烯雌酚、雌二醇、睾酮、甲基睾酮、醋酸甲羟孕酮和孕酮进行提取后,经过液液萃取法纯化浓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该方法能同时定量检测6种激素.在0.1~10 μg/ml范围内,这6种激素呈现良好线性关系.通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的评价,该方法对雌二醇、睾酮、甲基睾酮及孕酮的测定准确性可靠,回收率大于70 %,可以应用于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18.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是一类新兴污染物,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对渔业生态、水产品以及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风险。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渔业环境及水产品中PPCPs的污染情况和分析检测方法进行归纳,简述了当前PPCPs的毒性研究结果及风险评价工作,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工作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水产品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水产品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制备工艺,对 ACEIP 的构效关系作了探讨,对水生生物资源中 ACEIP 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