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详细分析了我县生猪散养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当前农户散养生猪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一)制约生猪产业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农区养猪主要存在农户散养、专业养猪户和规模化生猪生产企业3种经营形式。其中,农户散养和专业养猪户多数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兼业经营或专业饲养,将其列为分散经营模式。规模化生猪生产企业有极少部分还是家庭养猪,但从经济形态上已经摆脱了家庭形式,故称为集约化经营。1.制约生猪产业集约经营发展的因素。集约化养殖企业在生猪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猪规模养殖与农户散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分析了近20年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模式的规模经济效应、经济效益和要素替代关系,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规模经济是我国规模养殖模式加速发展的原因。同时发现农户散养的平均生产成本与规模养殖接近,因此农户退出生猪养殖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生产成本方面;农户散养生猪的资产专用化程度低,退出市场灵活,对规模养殖模式具有减震的作用;农户散养可利用劳动力兼业或以机会成本较低的相对弱质劳动力为主,在增加人工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农村稀缺的资本投入;农户散养的精饲料节约,对于解决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粮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仅从经济角度分析,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4.
散养农户大规模退出生猪养殖业是当前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乐山市27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生猪散养户退出的特征与原因。结果表明:年轻农户和高收入农户更倾向于退出生猪养殖业;经济发达地区较之经济落后地区农户退出率更高;猪价太低、猪价波动大、饲料价格高、养猪亏损、疫病难以控制等风险因素是造成散养农户快速退出的根本原因。另外,经营非农项目、饲养者健康不佳和年龄偏大、得不到技术服务、资金支持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农户退出。  相似文献   

5.
正农户散养是我国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农户的生猪散养模式在我国的养殖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存在众多的弊端,如个体农户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素质,不懂得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防疫意识差,防疫条件和防治措施落后;饲料原料价格逐年上涨。以上众多的原因导致近年来农户散养比重迅速下降,我国农户散养模式占养猪业的比重已由1998年的76.8%降低到2009年的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互助县生猪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农户散养生猪出栏量占生猪出栏总量的70%以上。农村中的生猪散养多以一家一户为一个养殖群体,猪舍往往附属于人居房屋的周围,养殖规模大小不一,且饲养方式多种多样,加上人员随意出入猪舍,一旦生猪发生传染病,很难全面控制。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控生猪传染病,尽量降低和减少生猪传染,提高生猪养殖收益,成为当前农村生猪散养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猪主产省区散养生猪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猪是我国养殖范围最广、涉及养殖农户最多的一种畜禽品种,在我国畜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1998年以来,我国生猪养殖量持续稳定增加,全国出栏总量从1998年的50 215·2万头直线增长到2005年的62 366·2万头,年均增长率为3·14%。目前,农户散养是我国生猪养殖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下的出栏量在我国生猪出栏总量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2003年,全国52.9%的生猪由年出栏量1~9头的散养户饲养。散养模式在加速粮食及青粗饲料转化、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带动种植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生猪养殖收入也是我国农户家庭收入、尤其是现…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生猪成本要素对农户散养(养猪规模在15头以下)生猪生产的影响,本文基于1995~2009年农户散养生猪的成本效益数据,研究了农户散养生猪的生产成本构成,并对主要成本要素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的产出弹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散养生猪的生产成本主要由饲料(主要是精料)、仔猪和人工组成。不同地区精料、仔猪、人工三个成本要素的产出弹性存在差异,但同一阶段的精料消耗量的产出弹性显著高于仔猪和人工。随着年份的增长,生猪出栏重逐渐增加,而精料的产出弹性逐渐增大,仔猪和人工的产出弹性逐渐降低。可见,农户散养生猪生产越来越依靠饲料,要提高产出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在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生猪散养农户的利益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回避的话题,而提高养殖效率是其关键所在。笔者利用四川省25个县(市、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DEA-Tobit模型,测度了农户生猪散养效率,并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农户生猪散养存在规模经济优势,但效率普遍较低,技术水平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生猪散养不稳定性高,波动较大,易受来自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到乡镇(村)主干道的距离、养殖经验、养猪收入所占比例、生猪商品率、饲料市场化程度高会显著促进农户生猪散养效率,而家庭规模起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提出,应加强先进适用养殖技术培训,引导适度规模化、商品化养殖,多途径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夯实生猪散养基础条件及优化生猪养殖制度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猪散养是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的重要生力军。而如何有效地防控散养生猪传染病、尽可能地减少传染病给生猪散养户带来的损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当前广西石山地区生猪散养户在防控生猪传染病的生产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使石山地区生猪散养户有效防控生猪传染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中国大陆最早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Chicken/Guangdong/SS/94(H9N2)(缩写为SS株)和1998年大流行时期分离的H9N2亚型AIVA/Chicken/Shanghai/F/98(H9N2)(缩写为F株)为研究对象,对其在SPF鸡体内的复制能力和传播途径特性比较后发现,F株在4周龄SPF鸡气管中的复制能力高于SS株,F株可以经气溶胶传播途径传播,SS株不能经气溶胶传播途径传播;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取F株和SS株的HA和NA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得知,F株和SS株的HA和N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是96.6%和98.1%;HA基因的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都是PARSSR↓GL,但有5个氨基酸的差异,即166位N(F)→D(SS)、198位A(F)→V(SS)、217位V(F)→I(SS)、335位G(F)→R(SS)、504位L(F)→S(SS);2株病毒的NA基因在63~65位都存在氨基酸缺失,但在NA基因红细胞吸附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不同,分别是IKKDSRSG(F)和IKEDLRSG(SS)。F株和SS株的传播特性差异是否与其表面基因序列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14.
2005年9月份,大庆市红岗区个体养鹅专业户送检6只病死的5月龄左右隆昌鹅和长白鹅,经过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矛形剑带绦虫与背孔吸虫混合感染。矛形剑带绦虫属膜壳科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valuate lactoferrin and lysozyme content in various ocular glands of bison and cattle and in tears of bison. SAMPLE POPULATION: Tissues of ocular glands obtained from 15 bison and 15 cattle and tears collected from 38 bison. PROCEDURE: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ct lysozyme and lactoferrin in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of the ocular glands. Protein gel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to analyze ocular glands and pooled bison tears by use of a tris-glycine gel and SDS-PAGE.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detect lactoferrin and lysozyme. RESULT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lactoferrin was evident in the lacrimal gland and gland of the third eyelid in cattle and bison and the deep gland of the third eyelid (Harder's gland) in cattle. Equivocal staining for lactoferrin was seen for the Harder's gland in bison. An 80-kd band (lactoferrin) was detected via electrophoresis and western blots in the lacrimal gland and gland of the third eyelid in cattle and bison, Harder's glands of cattle, and bison tears. An inconsistent band was seen in Harder's glands of bison. Lysozyme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lacrimal gland of cattle or bison with the use of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r western blots. Western blots of bison tears did not reveal lysozyme.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Distribution of lactoferrin and a lack of lysozyme are similar in the lacrimal gland of cattle and bison. Differences in other tear component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variability in the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us corneal diseases that exists between bison and cattle.  相似文献   

16.
1前言1.1鸡白冠病鸡白冠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而引起的鸡的贫血性疾病。吸血昆虫蚋和库蠓叮咬鸡引起传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一般在夏末和秋季多发,由于夏季降雨量较大,部分沟渠积水,库蠓和蚋多孳生,因此在多雨水涝的年份发病率明显增高。1998年中国从南到北发生洪涝灾害,吸血昆虫的孳生格外严重,出现了一个白冠病多发年,而后两年发病稍轻,并有地区性,今年8月中旬以来白冠病的发病呈抬头趋势,有一定的死亡率,对蛋鸡产蛋率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降低,应引起养鸡户的重视。1.2鸡痘鸡痘也是…  相似文献   

17.
禽类的起源、演化及我国主要家禽品种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禽是重要经济价值动物.本文从禽类种群进化学说出发,简介了禽类的起源、演化、动物学分类和家禽的驯化(养)与品种的形成,并对我国主要家禽(鸡、鸭、鹅)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配套系)的分布与类型作了描述,以期为研究我国家禽起源系统,保护与利用我国家禽品种,促进家禽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60年以来国内外乡土灌草青贮利用与牛羊健康饲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研究内容与研究区域进行分析,结合饲草青贮技术领域、草食畜牧业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背景,将乡土灌草青贮与牛羊健康饲喂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期为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为缓慢增长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为快速增长阶段。其次,根据研究内容从理论研究、监测评价、技术示范、技术研发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各分支领域的主要成果与关键问题,提出下阶段应重点研究的内容,应加强对乡土灌草饲料生产与牛羊健康饲喂的研究,综合提高饲料能量与蛋白质的利用率,尽可能改善牛羊的能氮平衡,促进畜牧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以来,由于市场因素的刺激,生猪的存养量大幅上升,再加上由于流通环节较多,流通非常频繁,流通距离越来越远。这对繁荣经济,增加养殖效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同时给疾病的感染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给猪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有的猪场感染了传染病后,由于治疗不及时不得法,而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2008年7月中旬,我街道一养猪户因盲目从外地购进中猪,发生猪病疫情,引起猪只连续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诊断该病为猪链球菌病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Crown width, height and buccal surface areas were measured on heads or skulls of four dogs and four cats, and were compared with similar measurements on models of human dentition. Buccal surface area variability was greater in dogs and cats than in humans, and teeth of cats were smaller. Horizontal (gingival and occlusal halves) and vertical (mesial, middle, and distal thirds) buccal surface area variability was also greater in canine and feline teeth compared with human teeth. This increased variability suggests the need for testing of reli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of scoring when using plaque and calculus indices based on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egmentation. Buccal surface area variability between teeth also prompts questioning the validity of equal weighting of smaller, irregularly-shaped teeth when calculating a mean mouth score. Whether equal or more reliable results would be obtained from scores of whole teeth in comparison with segmentation indices used currently has yet to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