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茶和乌龙茶色素与干茶色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红茶和乌龙茶中的主要脂溶性色素(包括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和多酚类氧化产物(TF、TR 和 TB),并就色素系统的内部比例与外形色泽品质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hl a、b+Cd a、b)/Car、(Chl a、b+Cda、b)/(Py a、b+Po a、b)和(Py a、b+Po a、b)/TR 能较合理地解释红茶与乌龙茶外形色泽形成的化学实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黑茶初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和茶多酶氧化产物(TF、TR和TB)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杀青、渥堆和干燥中,由于湿热作用和环境酸化,蓝绿色或黄绿色的叶绿素及其酶解产物叶绿酸酯急剧降解(尤其是叶绿素 a 和叶绿酸酯 a);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新黄质虽比叶绿素相对稳定,但在各工序中亦逐渐降解。叶绿素的主要降解产物是灰黑或黄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而灰黑或褐黑色的脱镁叶绿酸酯形成较少。渥堆期间,由于 Chl/Car 和 Chl/Phy 之比值不断下降,使  相似文献   

3.
运用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茯砖茶加工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花是茯砖茶色素物质变化与色泽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主要表现为,发花期间叶绿素的深色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酯 a、b 和脱镁叶绿素 a、b,以及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组分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深色的未知色素 UFO1和 UFO2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此外,茶多酚经微生物酶促氧化形成了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这些色素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形成了茯砖茶黑褐或黄褐的外形色泽和橙黄或橙红的汤色的品质特征。文中还就微生物在茯砖茶色泽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丙酮乙醚提取、分光光度测定法。即先用80%丙酮溶液提取叶绿素,再用乙醚萃取分离茶多酚和其他水溶性杂质等干扰物,再取乙醚层的叶绿素提取液分别在663nm 和645nm 处测定其光密度,即可得叶绿素 a、b 及总量。诚然,上述方法(简称乙醚法)具有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叶绿素的微分脉冲极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叶绿素的测定,通常用分光光度法,一般需经有机溶剂提取、分离、提纯,手续较繁。叶绿素是由甲醇、叶绿醇与卟吩环结合而成,分子中存在有共轭双键的结构,因此,具有电化学活性。作者研究了茶叶中叶绿素的电化学行为,试验了电化学方法测定的条件,找出了应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茶叶中叶绿素的最佳体系,成功地分析了各种绿茶成茶样品。本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2.4×10~(-7)M。测定仪器简单,分析手续简便,无须经过样品分离等前处理手续,可推荐为茶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常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苦瓜苗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响应白粉病菌侵染的遗传规律,以苦瓜高代自交系09-a与09-b为亲本构建的170个F2个单株和140个F2:3家系作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遗传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别对2个地点的2个群体进行基于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白粉病菌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均会降低,感病品系降低幅度显著大于抗病品系,降解量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且降解量在2个群体中均呈正态分布。F2和F2:3群体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降解量均由一对加性主基因决定,2个群体控制叶绿素a降解量的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0.3151、0.1670,控制叶绿素b降解量的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0.1333、0.1670。总叶绿素降解量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在F2群体中加性效应分别为0.2601、0.3184,显性效应为?0.3452、?0.2221,在F2:3群体加性效应分别为0.1892、0.1624,显性效应分别为?0.0465、?0.0897,2对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3个性状的加性效应均为正值,且控制总叶绿素降解量的2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F2和F2:3群体中叶绿素a降解量主基因遗传率为76.40%、62.68%。叶绿素b降解量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2.99%、62.86%,控制叶绿素降解量的2对主基因遗传率为65.25%、95.36%,遗传率均大于60%,表明白粉菌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的降解主要受主基因的控制,但也受部分环境的影响。在苦瓜白粉病抗性育种实践中,可将叶绿素相关性状的降低量结合病情指数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本研究为探索苦瓜白粉病抗病机理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及其组分不仅能反映茶树光合能力的强弱,而且与茶树品种,成茶品质等有密切关系。在鲜叶运输、摊放或成品茶贮藏期间,叶绿素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下图所示。由于叶绿素(a·b)及其转化产物的色泽各异,其比例随着一系列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叶绿素对茶叶品质影响极大。以往测定叶绿素,大都限于  相似文献   

8.
茶叶色素物质按其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前一类主要是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后一类主要是黄酮类、花青素、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等。业已证明,脂溶性色素是茶叶外形与叶底色泽的主体。绿茶外形色泽依加工工艺技术参数不同  相似文献   

9.
铝是人体非必需的无害元素,但茶叶中的铝含量高于一般食品,且随着茶叶成熟度的下降,铝含量不断增加。人们担心过量饮茶会导致铝在体内聚集,对脑神经造成障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饮茶是否有益健康。茶叶中的铝主要来自土壤、水源和空气等,早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就已将铝作为食品污染物加以控制。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铝测定方法很多,有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等。本文主要研究了茶叶中铝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桉树幼苗的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尾巨桉(E.urophylla×grandis)DH3229、DH3327、T13和巨桉(E.grandis)A4 4个桉树品种的组培生根瓶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其新生根、新生梢生长量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了叶绿素含量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盐对桉树生长的影响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虽然低浓度的盐胁迫使叶绿素含量略为增加,但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叶片中的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b值并未呈现单一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桉树叶绿素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负相关,说明盐胁迫下叶绿素的降解与膜脂过氧化存在密切的关系.DH3229、T13叶片叶绿素与脯胺酸含量呈正相关;而DH3327和巨桉A4则呈负相关,表明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对叶绿素的合成与降解并未起到直接作用.不同桉树品种对盐胁迫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DH3229抗盐性最强,在盐逆境下其叶绿素较稳定并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有望在盐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甘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盐胁迫处理下甘草的光合作用生理指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9 g/L NaCl的盐分胁迫降低了甘草叶片中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增加了chl a/chl b;对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不显著;降低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光合生理指标。3 g/L和6 g/L NaCl的盐分胁迫影响不显著。这说明适当浓度的盐胁迫可以影响甘草的光合生理作用,进而影响了甘草药材的产量。结果为探讨甘草对盐胁迫的适应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色素类物质及其在沤堆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叶中的色素,大别为两类,一为脂溶性色素,如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另一为水溶性色素,如花黄素类、花色素类、黄烷醇类及其氧化产物等。这些成分在普洱茶的沤堆过程中变化很大,从而形成普洱茶茶汤具有的色香味,并与其它茶类有不同的饮效。一、脂溶性色素该类色素用丙酮提取,石油醚分离和纸上色层分析。曾比较了各种类型茶叶,其中鲜叶、普洱原茶和成茶的色层,按其吸附强弱离析的层次和层的宽度示于  相似文献   

13.
常规测定总叶绿素浓度是用丙酮提取离析植物组织,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提取液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Arnon,1949)。然而,丙酮提取液不稳定,而且分析大量样品时离析和分光光度计测定都很费时。最近报导了利用二甲基亚矾(DMSO)从完整植物材料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Hiscox等,1979),以及通过液体闪烁计数器进行糖分和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叶绿素及其在制茶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鲜叶中叶绿素含量为干物重的0.2~0.8%,最高可达1%左右。制茶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转化产物的形成是决定茶叶色泽品质的重要因素。制茶过程中叶绿素的变化主要是脱镁和脱植基作用,还有氧化降解作用(包括光敏氧化裂解和高温氧化裂解等,其产物是一些小分子无色物质)。RamaswamyS.等(1981)认为,没食子酸及脱镁叶绿素的含量与红茶的乌润度呈正相关。Choudhury M.H.(1980)的实验也表明,脱镁叶绿素的生成有助于干茶色泽乌  相似文献   

15.
硒的测定方法已有不少报道,其中,以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最为常见,较多应用于食品中硒的测定。迄今,茶叶中硒的荧光法测定报道不多。本文采用混合酸消化样品、2,3-二氨基萘(DA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痕量硒。同时,用此方法测定了浙江省的34只出口茶叶样品。在此基础上还做了茶叶中硒的冲泡率试验。从测定结果看,茶叶中硒含量与茶叶级别无显著正相关。由于植物中硒的生物有效性优于动物中的硒,因此,饮茶对补充人体所需的硒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镉离子对茶叶光合机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培在镉污染下的茶叶光合机构进行连续观察和光合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镉离子(0.5βmmol/L)伤害茶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在毒害初期,表现为基粒减少,排列不规则,类囊体减少,垛叠紧密度下降;而后,叶绿体逐渐变圆并与质膜分离,类囊体腔膨胀,垛叠疏松;到后期叶绿体结构更加混乱,类囊体大幅度降解,有些叶绿体外膜局部破裂,基质外泄。随Cd2+处理时间的延长,茶叶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a/b值下降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o和Fv/Fm值降低。镉离子对光合作用有多方面影响,而且对细胞的毒害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茶氨酸两方面的作用:(a)茶氨酸是否影响红茶质量;(b)茶氨酸的生理形式。同时也研究了茶树茶氨酸和总氮量以及两者的变化。用半微量凯氏蒸馏法测定总氮量,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氨酸。结果表明:20个红茶样茶氨酸变化范围为0.33~1.59g/100g(干重),而总氮量为3.03~4.30g/100g(干重)。茶氨酸含量与茶叶品质似乎无关,但感官审评为中档的茶叶其茶氨酸(1.05g/100g)比高、低档茶  相似文献   

18.
在大豆不同生育期色素含量与组份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大豆色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叶绿素a、b吸收光谱、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以及选择激发的发光光谱,证明了叶绿素a、b之间存在着共振能量传递。利用位形座标模型讨论了黑农26大豆体内天线叶绿素b向叶绿素a传递能量的途径。并指出在大豆光合作用中,共振传递是极为重要的能量传递方式。  相似文献   

19.
脱镁叶绿素酶(Pheophytinase,PPH)是叶绿素降解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它能使脱镁叶绿素a转化为脱镁叶绿酸a,脱镁叶绿酸a是叶绿素降解途径中最后一个保持植物绿色的产物,被认为是叶片衰老和黄化的关键步骤。以新梢白化茶树白鸡冠叶片为材料,克隆获得CsPPH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登录号:MK359094),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sPPH全长为1 298 bp,包含的ORF序列为1 241 bp,编码41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稳定疏水蛋白,其预测分子量为45 741.50 Da,理论等电点为6.12。预测该基因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中。qRT-PCR结果显示,遮荫抑制白鸡冠叶片CsPPH的表达,叶绿素升高,叶色变绿;光照促进白鸡冠叶片CsPPH的表达,叶绿素降解,导致叶片白化。  相似文献   

20.
锰是茶树体内某些蛋白酶和氧化酶的成分,直接参与叶绿素和咖啡碱的形成,因此它是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必要的微量元素。茶树体内锰含量多少无疑要影响其生理代谢和发育,影响茶叶品质。为了能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测定茶叶中的锰含量,我们研究应用了目前发展较快、用得较广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组成复杂、干扰严重的样品也易消除干扰,得到比较满意的精度。一、仪器与试剂 1.设备:WYX-401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锰空心阴极灯(上海电光器件厂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