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利用“3S”技术对湖南省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1995年和2000年的土壤侵蚀现状都表明,湖南省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东西方向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呈马鞍状递降、南北方向由南向北呈长波式递降的规律;②1995年湖南省主要存在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工程侵蚀3种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约占总侵蚀面积的98.85%,2000年湖南省基本上消灭了重力侵蚀和工程侵蚀,仅存水力侵蚀类型;③湖南省土壤侵蚀面积在时间序列上呈下降之势,2000年较1995年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728.55km^2。水力侵蚀类型中各侵蚀强度面积有增加的,也有减少的,部分侵蚀强度的面积增加是因为更严重一级或几级的水力侵蚀区、重力侵蚀区和工程侵蚀区经治理后形成的一种假象;④通过精度验证,判读准确率平均为89.83%,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2.
基于RS和GIS技术,以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获取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基础上,借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叠加分析,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和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耕地和林地的面积之和比例为90.30%,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土壤侵蚀强度上呈现整体以轻度侵蚀、中度侵蚀为主,局部有强烈侵蚀的土壤侵蚀特征;林地在微度侵蚀上的面积最大,耕地在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上的面积最大;未利用地在各个土壤侵蚀强度上的面积最小,其中在重度侵蚀上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3.
(上接2002年第7期)四、水土保持区林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及其标准1.水土保持区的界定一般而言,凡是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包括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山地、半山地、丘陵及河流源头和一些平原地区。在这些地区易于出现水力侵蚀而使土壤侵蚀,减少了土壤肥力;并使耕地受到侵蚀,减少耕地面积;由于水土流失的出现,致使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易出现洪涝灾害、河流淤积等问题。就全国而言,土壤侵蚀可分为三大类型,即风力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类型、水力侵蚀类型。在这部分主要研究的是水力侵蚀类型区的水土保持林业生态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基于ArcGIS技术,结合通用水土流失(USLE)方程,利用气象资料、DEM数字高程、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数据,对迭部县扎尕那林区土壤侵蚀现状及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总侵蚀面积的89.03%,87.81%的土壤侵蚀发生在4 000 m以下海拔范围;32.79%的土壤侵蚀发生在25°~35°的坡度上;32.62%的土壤侵蚀发生在阳坡;29.06%的土壤侵蚀发生在暗棕壤;50.25%的土壤侵蚀发生在草地。对土壤侵蚀模数和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毕节市2002~2016年的土壤侵蚀进行定量化研究,为研究区土壤侵蚀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研究区多年平均月降水数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数字高程(DEM)、MODIS-NDVI月合成数据等,结合RUSLE模型对毕节市多年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计算,通过ArcGIS分析研究区土壤侵蚀量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及坡度等因素下土壤侵蚀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2002年到2016年大体上表现为轻度侵蚀,2005~2010年土壤侵蚀程度最为严重。从县域来看,威宁和大方县土壤侵蚀较严重。从土地利用上来看,耕地、林地、草地发生的土壤侵蚀面积大但侵蚀强度等级较低,未利用地发生小面积的剧烈侵蚀。从高程上来看,1000~2000m这个高程发生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就坡度而言,8°~15°这个坡度等级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对我省22个现有防护林林地土壤的侵蚀程度进行了分类,揭示了林地土壤侵蚀程度的规律性;并且引用了多级分辨,建立了现有防护林林地土壤的中度侵蚀、轻度侵蚀、微量侵蚀的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7.
将空间遥感技术和GIS结合,选取坡度、土地现状与植被覆盖度作为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阳曲县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阳曲县土壤侵蚀严重,该县2009年土壤侵蚀(侵蚀程度大于轻度侵蚀)面积为1 635 km2,占总面积的84.2%,其中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分别占阳曲县总面积的31.2%和26.8%,轻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分别占21.5%和4.7%,境内中部、东南部山区,以及冲积平原与陡崖区的交错带土壤侵蚀较剧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泾源县土壤侵蚀状况,为后续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GIS技术,运用修正的RUSLE模型及地理探测器分析了2017、2020年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泾源县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侵蚀为主,其面积在不断增加,且平均侵蚀模数明显降低,大部分乡镇侵蚀强度从高强度向低强度侵蚀转移,侵蚀状况得以很好抑制;(2)植被覆盖度为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其次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GDP密度、海拔、年均降水、人口密度、坡度;植被覆盖度为0.6~0.7及未利用地的区域产生的侵蚀强度远大于其他高风险区,并且除未利用地外,8°~15°坡度范围内的耕地也应列为土壤侵蚀的重点治理区域。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流域遥感影像、SRTM地形数据、土壤类型分布图、降雨量等数据,提取各土壤侵蚀因子,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对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定量估算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龙江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987.07t/km2·a,为中度侵蚀级别,流域年土壤侵蚀量为2.1360×106t。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对吉林省水蚀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卫星影象目视解释86个土壤水蚀图斑资料,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吉林省各地区的水蚀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得到了下垫面各因素对水蚀量指标的侵蚀模数、侵蚀深度和侵蚀速率的正规方程解,找出了影响吉林省水蚀量的主导因素,通过分析揭示了下垫面各因素对水蚀量的影响程度,为吉林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者分析了湘中、湘南红壤和紫色土区域侵蚀严重的水蚀地生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认为恢复植被是治理水蚀地的主要任务。文章介绍了水蚀地植被恢复技术要点,并通过试验示范,区内作物长势良好,生态环境转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调查勘测,对流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和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蜂蜜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6 707.92hm2,耕地3 302.65hm2,林地2 723hm2,小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3 263.0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9.24%。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中,占耕地总面积的91.5%。水土流失类型为水蚀,土壤侵蚀模数为2 365t km-2a-1,侵蚀级别为中度级侵蚀,每年流失表土约8.37万t。水土流失产生6条侵蚀沟,总长4 020m,沟壑密度0.12km km-2。根据实际调查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坡耕地面蚀治理采用设置山坡截流沟并配合截流沟埂防护林,秸秆还田、深松、垄向区田和施生物菌肥等方法。侵蚀沟可以采用削坡、秸秆填沟和沟底造林的措施。研究成果为蜂蜜河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自从水蚀预报模型WEPP研发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WEPP模型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概述了WEPP模型及原理,总结了该模型的适应性、土壤侵蚀预测、相关参数和侵蚀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针对WEEP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模型的进一步完善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黑龙江省黑土区水蚀坡耕型中低产田改造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土区的中低产田以水蚀坡耕型为主。通过对水蚀坡耕型中低产田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 ,指出土壤侵蚀是其主要限制因素。针对这类中低产田的特点 ,提出了一套改造中低产田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技术措施和保证措施 ,为黑土区农业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省位于长江上游,土地总面积57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粮食总产量都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四川能否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对我省,而且对全国的四化建设都有较大影响.我省具有士壤侵蚀潜在危险性的山地和丘陵面积要占全省总土地的95.0%以上.土壤侵蚀的后果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其严重.现就个人多年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着重从植树造林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侵蚀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全球约有1 965.0万km2的面积受到各种形式土壤退化的影响,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根据最新第2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表明,全国现有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0万km2。轻度水蚀区主要分布在东中部,中度水蚀区绝大部分在中西部,强度及以上的水蚀区主要在西部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剧土地资源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遥感数据分析林区的植被和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炳香  杜纪山 《林业科学》2006,42(4):7-11,F0003
以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为试验区,选择合适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TM数据,从中提取植被类型等有关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等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转化为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中的地面覆盖因子,计算试验区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侵蚀强度区分,生成土壤侵蚀强度图.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受坡度的影响.土壤侵蚀强度图与林相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获得土壤侵蚀严重的小班分布,从而为试验区的水土保持和流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提取了松花坝流域土壤侵蚀程度分级信息,以DEM地形数据为基础提取了研究区内的坡度、坡向等地形信息,从区域的角度定量分析了土壤侵蚀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土壤侵蚀与地形因子存在非线性关系,松花坝流域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坡度5°~25°的坡地,且侵蚀面积随着坡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当坡度超过25°时,侵蚀面积随坡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坡向因子变化条件下,土壤侵蚀指数平地土壤最大,阳坡半阳坡大于阴坡及半阴坡,其中在平地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会对土壤侵蚀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域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典型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对遥感图像解译,并结合2015年实地调查资料,对该地区土壤侵蚀现状进行分析,为控制当地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湖南省长株潭绿心地区总面积为52 287 hm~2,土壤侵蚀面积为3 617.56 hm~2,占区域总面积的6.92%;株洲市的侵蚀率最高,长沙次之,湘潭最低;禁止开发区仍有7.19%的土壤侵蚀,其中47%以工程建设为主,以湘潭尤为突出;不同强度土壤侵蚀面积以中度和强度侵蚀为主,占土壤侵蚀面积的74%,其次为轻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不同地类土壤侵蚀面积(hm~2)为工程建设用地(1 920.24)非耕地(1 489.99)坡耕地(207.33);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面积减小。土壤侵蚀主要由工程建设导致,建议加强工程建设区域植被恢复和监控,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以三峡库区的秭归县为对象,研究了该地区的森林和土壤侵蚀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程度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随森林覆盖率的上升,其土壤侵蚀面积减少,土壤的侵蚀强度降低。在秭归县当森林覆盖率上升一个百分点时,其土壤侵蚀面积将减少16 km2,侵蚀模数会下降91.2 t/(km2.a)。而且土壤侵蚀与森林的林种比例,树种组成,森林类型和林分覆盖度密切相关。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坡耕地,混交林<纯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森林<灌丛<草地<农地;植被覆盖度高的林地小于覆盖度低的林地。在三峡库区的秭归县若土壤侵蚀量要小于土壤允许流失量500 t/(km2.a),其森林覆盖率需达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