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期,祖墩乡就开始利用木材资源生产香菇、灵芝等食用菌,多年的生产导致林木资源消耗严重,菌林矛盾日趋突出,这已成为制约食用菌生产发展的瓶颈。利用菌草栽培香菇,不仅可缓解香菇生产与林木资源的矛盾,而且可提升香菇品质,提高香菇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香菇等食用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遵化市从1994年开始进行食用菌生产,2008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到2011年,全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04亿棒,产量达到10.2万t,产值达到5.56亿元。遵化市形成了以香菇为主的品种示范、规模基地、产品加工完整的产业化发展链条,食用菌已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大力发展冬季香菇生产的同时,遵化市又积极探索香菇栽培新模式,进行了夏季地栽香菇的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夏季地栽香菇的成功填补了香菇在夏季的空缺,同时又为农民提供了一条致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1遵化市食用菌生产现状 遵化市从1994年开始引进示范发展香菇生产,经过卜几年的发展,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据调查,2007~2008年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4698个棚,品种达到10余个,分别是香菇、白灵菇、双孢菇、平菇、杏鲍菇、茶树菇、木耳、栗蘑、金针菇、北虫草等。2007~2008年,全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了10130万棒,食用菌年产量可达到10.2万吨,综合产值可达到5.559亿元。全市25个乡镇中16个乡镇100多个村4412户6万多人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全市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是三明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1998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达11.2万t,总产值6.1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9.5%,人均食用菌产值230元,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繁荣农村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产业结构趋同化,栽培品种单一,市场开拓不力,生产起伏波动大;二是生产布局不合理,产业发展规划滞后,生产带有自发性、盲目性;三是菇棚占地多,综合利用率差;四是资源管控困难,林菌矛盾较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1998年三明市政府制定了1998~2010年的食用菌生态工程建 设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构想。 1 食用菌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1 稳定总量,积极调整品种结构 重点是控制常规菇规模,大力发展珍稀食 用菌。要求2005年以前,茶薪菇、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的总量要达10万t以上,超过香菇、蘑菇、木耳的比重。 1.2 减少耕地占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重点是提高菇棚的立体、空间种植,提高 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一般用农作物秸秆、棉子皮等农业副产物和刺槐、阔叶树锯末等作原料生产栽培食用菌。采收食用菌(又称蘑菇、子实体)后剩下的培养料称作菌糠。有的在菌糠前加上食用菌和培养料主料名称,具体称为平菇棉子皮菌糠,双孢菇麦秸菌糠,香菇锯末菌糠,草菇稻草菌糠等等。这种命名法很适用,一听到菌糠的名称就知道食用菌种类及培养料主料种类,用起来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前,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辽宁省抚顺地区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因其生产周期短、当年可见效益,因此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近几年,随着香菇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其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香菇全熟料菌柱栽培香菇技术在南方已成功推广并应用多年,1985年辽宁省的抚顺地区也开始采用全熟料菌柱栽培香菇这种形式,很多菇农也因此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平泉县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产区,食用菌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高,但发展中存在隐忧,菇种结构不合理、草腐菌比例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香菇和滑子菇以杂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每年要消耗数十万吨的林木资源,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对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耿玉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95-196
本溪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于2011年进行了“炮弹菌种”在香菇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研究,目的是试验总结出在香菇生产中的最佳接种模式、培养基、出菇袋规格,更好地指导菇衣生产。通过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炮弹菌种与菌袋菌种相比,最明显的差别是降低了菌袋污染率,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出菇整齐度,缩短了食用菌香菇菌袋发菌和转色时间。由此可知,炮弹菌种可以在全市各类食用菌品种袋栽技术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香菇菌袋出口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依托香菇出口,在国外也掀起一股香菇生产的热潮,许多国外的企业和个人涉足该行业,也有一些中国菇农走出国门,去国外发展香菇项目。作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强国的韩国,受到了菌业界的青睐,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科技》2006,(1):39-39
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乡”。近年来,古田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植发展,全面实施“基地化,工厂化,品牌化”科技兴菌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了食用菌产业化进程,加快了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在全国率先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生产“三次浪潮”,使古田食用菌产业从小到大,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大县,2005年食用菌鲜品产量达36万t,增长22%,产值8.8亿元。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天麻废弃菌材在食用菌栽培生产中的循环利用,以天麻废弃菌材为主要基质开展平菇、黑木耳、香菇3种食用菌的袋料栽培研究,测定了不同配方基质对3种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速率和子实体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废弃菌材可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开展袋料栽培,菌材基质中添加部分玉米芯材料时,3种食用菌的生物转化率均显著提高;基质配方B(60%菌材+30%玉米芯)栽培效果最好,平菇、黑木耳、香菇的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了59.45%、50.32%、52.49%。  相似文献   

12.
根据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在区域布局方面,综合考虑栽培历史、产业基础、原料资源、气候条件、技术、产品市场等因素,将闽西、闽北列为福建省常规食用菌木生菌的优势生产区。永定县食用菌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至2008年,全县食用菌生产521万袋和6.5万m^2,其中,反季节香菇生产260万袋,蘑菇生产5.5万m^2,总产量3891.5t,总产值2316万元。  相似文献   

13.
我国随着食用菌科研和生产技术的提高,香菇在食用菌栽培生产中发展潜力最大,创造推广了代料太空栽培方式,能有效利用农林副产品的下脚料,是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一项产业,具有广阔前景,主要出口美国、日本、新加坡。而且市场需求有上升趋势,中国已成为香菇出口大国。香菇的深  相似文献   

14.
辽东地区食用菌生产原材料以阔叶木屑为主,每年要消耗大量的阔叶林木资源。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木砍伐受到严格限制,使香菇、滑菇等生产原料相对减少,不仅本地木屑紧缺,外地木屑也供不应求。针叶林资源储量大,但因其含苯酚类、烯萜类和具有芳香油类物质,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起抑制和致死作用,可导致菌丝体培养失败,即使能出菇,其畸型菇也较多。多年来针叶木屑在食用菌生产上未得到开发利用。为了节约阔叶林资源,充分利用松杉木屑,2004~2005年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在针叶木屑栽培香菇、滑菇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将经物理与化学方法处理过的松杉木屑70%与30%阔叶木屑混合,进行半熟料、全熟料菌棒栽培,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本地区推广应用。松杉木屑的开发利用为食用菌产业开辟了一条资源利用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正>香菇栽培后的菌糠中富含有机质和各种营养成分,是重要生物资源,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1-4]。目前黑龙江省香菇栽培量逐年增大,而产生的菌糠则大部分被废弃或作燃料,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黑龙江省食用菌生产发展迅猛,据黑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统计,2013年黑龙江省食用菌总产量已达268.5万t。按食用菌生物学效率平均40%计算[4],可产生菌糠  相似文献   

16.
遵化市食用菌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达到上亿棒的规模。2011年又被国家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遵化市已成为河北乃至华北较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县,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遵化市广大菇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龙泉市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十大食用菌先进县(市)之一。代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近1/3,食用菌产业,成了本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随着全国各地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食用菌行业外遇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的阻力,内又受同行间无序竞争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花菇是优质的香菇产品,然而香菇是典型的木腐菌,每生产1万筒菌筒,就要消耗1.25万公斤的阔叶林,全国每年有大量木材用于香菇生产,这样菌林矛盾就越来越突出.为了使食用菌可持续发展,节约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我县利用锥粟枝栽培花菇,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县食用菌生产由部分山区农民的传统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扩大出口的重要产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3年,全县完成香菇生产5216万袋,锻木黑木耳2500m^2,珍稀菇等其他菌类150万袋,实现食用菌鲜品总量4.16万吨,产值1.33亿元,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韦强 《北京农业》2007,(10):21-22
为保护和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京郊的人工速生林发展很快。由于成材时间较长,存在农户短期效益和造林长期效益的矛盾.影响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此有效利用林间闲置土地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加速造林农户致富的有效途径。现以香菇为例,介绍速生林间作食用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