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调查印度东北部曼尼普尔地区龙脑香森林的地上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评价龙脑香森林生产潜力。在龙脑香林中自由标记了两块林分(林分Ⅰ和林分Ⅱ),通过收获法,评价不同周长等级的林木生物量。林分Ⅰ的总生物量为22.50t/hm^2,林分Ⅱ为18.27t/hm^2。两块林地((林地1和林地2))每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分别为8.86~10.43t/hm^2。在目前的研究中,生产效率和生物量积累率表明,森林目前是处于演替阶段,具有较高生产潜力。表8参26。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碳平衡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生物量和生产力是研究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基础数据,进一步推动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阐述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形成的生理生态学基础,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产量、区域分布格局,森林经营对生物产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模型等。在多尺度上,采用先进的研究手段,围绕资源环境等热点问题来研究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实现数据共享和网络化是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钦廉林场林地资源及林地生产力现状,从林地生产率、林下经济生产力、森林文化生产力等方面分析了林地生产力特点,提出了森林经营和森林资源管理等方面提高林地生产力的措施,为钦廉林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生物量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利用最新的(2002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基础,对云南省的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估计,为碳汇研究及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基于连续清查资料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1983~200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6期数据,从资源数量、结果、质量、地理分布等四方面分析研究广东省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和原因。结果表明:全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分蓄积和林分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中幼林和用材林仍是构成森林资源的主体,但阔叶林逐渐成为优势森林类型,生态林比重明显提高;虽然林地生产力在逐渐提高,但森林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森林资源分布仍呈现北部资源多、南部资源少、东西两翼沿海较平均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主要树种马尾松和桉树在宁明县的森林生产力为例,采用生物量连续函数法求算林地生物量,据此推算样地生产力,利用高精度的1:1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求算研究区域的坡向、坡度、海拔,运用TPI指数求取坡位和地貌类型,利用P值检验法分析研究不同树种的森林生产力与立地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立地因子与马尾松、桉树生产力相关性较高,但相关性在树种间存在差异性;海拔、坡位和土壤种类这三个因子均对马尾松与按树的生产力有制约作用;地貌类型和土层厚度因子对马尾松影响明显,而坡向和成土母岩因子则对桉树影响明显;坡度对两树种生长的影响均较小。由此可见,森林生产力与立地条件的相关程度取决于森林树种,不同树种的相关性结果不一致。研究结果为正确地构建森林生产力的预测估算模型和合理地进行营造林树种布局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技术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在新疆天西林管局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开展林地及森林生物量空间变化分析。采用两期遥感影像,通过随机森林的遥感分类技术及生物量模型分别获取两期林地类型分布图和生物量,通过变化分析获取整个天西林管局林地类型面积转化以及生物量及蓄积量的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10—2016年,非林地变化较明显,转为有林地7 370.1 hm~2,转为灌木林11 536.23hm~2;总体生物量增加了126.00万t,增加比例为2.49%,蓄积量增加了208.74万m~3,增加比例为2.99%。研究结果可为天然云杉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议森林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最基本数量特征是通过森林生物量来表示,森林生物量的测定通常分为树木生物量测定和林分生物量测定两大类。文章主要阐述了树木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的几种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的分解、积累与归还的模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增长遵循Mitscherlich 模型的结果这一假定下,推导的模型对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年分解量及累积量进行了推算,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该模型给出了林地凋落物贮量—年凋落量—年分解率三者是森林凋落物动态、养分循环的三要素的生物学意义,它们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动态系统,若已知其中的任何二者,都可以推算出第三者。同时提出了用林地死根总量以及根系的分解速率来推算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的年死量,为计算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的生产力提供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养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及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林下植被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以往由于研究方法、研究时限以及研究尺度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对林下植被的认识还不统一,研究结论不够深刻。如何正确测定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合理评价林下植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科学制定林下植被的管理措施,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文中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养分作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林下植被研究、林下植被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1引言生物量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有机体或群落所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森林生物量(forest biomass)分别包括林木的生物量(像根、茎、叶、花果、种子和枯落物等的总重量)和林下植被层的生物量,通常用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积累的干物质量或者能量来表示。测定研究森林中某营林树种的生物量,能够直接的反应出该树种的生产力高低,在提高森林营林水平和该产品的综合利用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碳蓄积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生物量、生产力、土壤有机质以及凋落物量及其分解等相互关系决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库量和碳交换量.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在碳蓄积研究中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几种研究方法,并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大尺度生物量的精确估算,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估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安徽岭南优势树种(组)生物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Dixon et al.,1994;Watsonetal.,2000;史军等,2004;徐新良等,2007)。测定森林群落生物量,可以反映群落利用自然的潜力,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高低,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薛立等,2004)。森林乔木层生物量研究是开展森林群落生物量碳库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已有不少该方面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树种生物量的组成与分配特征,并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Chidumayo,1990;林开敏等,1996;Arashkevich et al.,2002;樊后保等,2006;陈美高,2006)。冯宗炜等(1999)总结了全国不同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林口林业局林地生产力现状分析,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林口林业局在森林经营及地力维护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及提高林地生产力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典型选样调查测定,分析马尾松、大头茶常绿针阔混交林的森林特征、种群结构、林分结构、生物量结构及生态功能。结果表明:1.该混交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前一阶段的过渡性森林类型,在干扰状态下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2.复层、异龄现象是该混交林的主要特征。建群种充分利用了林地空间营养面积,发挥了林地的生产潜力。叶面积指数达6.86~8.83,林分木材蓄积量达160~222m~3/ha,林分总生物量达114~163t/h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达105~154t/ha。光照充足的林下,草本层生物量可达2.5t/ha,对庇护地表起到了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而调节林冠密度,可控制或促进草本层生物量的增长。3.此种混交林改善了森林立地的蓄水功能和贮水方式。林地土壤最大贮水量达2645~4100t/ha,降水贮存量达565~1256t/ha,林地枯枝落叶层饱和持水量达4589~8702kg/ha。该类型达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可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地各类工程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保林 《山西林业》2022,(S2):68-69
研究样地位于山西省太岳山系的灵空山区,对象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通过研究与季节变化和细根生物量的有关内容,在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产力以及森林生物量方面的评估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17.
采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2017年的林地变更数据,乔木林和疏林地采用IPCC法,灌木林采用缺省值法,研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森林植被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汇价值.结果表明: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森林植被总生物量为339.71万t,总碳储量为170.23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9.73 t·hm-2,碳密度为9.8...  相似文献   

18.
一个生态系统在最优良条件下的生产力被称作生产潜力。文章采用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评价广东省林地生产力。广东省约6成县(市、区)的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低于25,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高于25。韶关市始兴县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都是最高的,分别为41和45;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和佛山市禅城区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都为0。频数分析表明,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在[5,10)区间的县(市、区)最多,共27个;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在[40,45)区间的县(市、区)最多,共36个。通过林地生产潜力聚类分析,全省可分为5个类型的区域。重点描述各个类型的主要特征,为区域性林业生产力布局调整和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福安市林地生产力现状及近年来森林蓄积量消长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出了适合福安市情的林地生产力提升途径,并根据福安市各类森林蓄积年增长量(经验值)分别测算出福安市林地生产力到2015年和2020年的增长情况,实现了与福建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福安市这一指标控制值的量化比较。  相似文献   

20.
从林地生物量的估算方法、遥感估算模型的分类、遥感经验估算模型和遥感经验估算模型的可移植性方面概述了森林碳汇研究中的生物量估算研究进展,分析了在竹林碳汇研究中移植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