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芩及其提取药渣黄芩苷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冷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28-2928,2935
为了研究小柴胡颗粒中黄芩药材提取前后黄芩含量变化,分别以6倍于药材的水提取黄芩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2次,每次1.5 h.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药材和提取药渣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然后比较.测试结果显示:提取后黄芩药渣中黄芩苷的含量是黄芩药材黄芩苷总含量的70.3%,多数黄芩苷遗留在黄芩药渣中.从而得出:水提法不能有效提取黄芩药材中的黄芩苷,需优化黄芩提取工艺,减少工业浪费.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不同采收期黄芩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5种成分含量,确定采收期对宁夏六盘山冷凉地区黄芩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甲醇-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建立黄芩药材HPLC指纹图谱,指认并测定指纹图谱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含量。[结果]黄芩中黄芩苷与汉黄芩苷在9月20日以后采收的样品中含量较高,黄芩素、汉黄芩素与千层纸素A在7-8月份采收的样品中含量较高,指纹图谱共有峰总峰面积以9月20日采收的样品最大。[结论]宁夏六盘山冷凉地区,黄芩宜在9月20日左右采收,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不同采收时期黄芩质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煊  苏亮  胡宇莉  江艳  何义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75-176,178
目的:对不同产地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河北承德、山西岚县)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河北承德产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为302.547 mg/g,山西岚县产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为246.588 mg/g,经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t=21459.30,显著因子Sig.=0.001〈0.01,组间均值差异极显著,这两地产黄芩中黄芩苷含量差异极显著。结论:以黄芩苷含量为考察指标,河北承德产黄芩要优于山西岚县产黄芩。  相似文献   

4.
<正> 一、黄芩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效成分为黄芩甙、黄芩素、汗黄芩甙、汉黄芩素。 黄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需求数量很大,是全国中药材特大品种之一,是清热泻火、消炎镇痛的主要药材品种。目前黄芩的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需求量也随之急剧增加。 我国黄芩的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家种黄芩虽然成功,但因种子采收量小、栽培技术要求高,家种黄芩种植面积一直不大。野生黄芩经过长期的掠夺性  相似文献   

5.
陈万翔  高彻  计博学  何福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26-16226,16229
[目的]探讨不同播种期对黄芩内在品质的影响规律,为黄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8个播种期,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黄芩苷的分析测定是在黄芩生产的第2年秋季,地上茎叶枯萎期取样,自然干燥后,对有效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播种期与黄芩根部黄芩苷含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野生黄芩时,以7~8月雨季播种并于8月出苗的,黄芩根部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播种时期。[结论]在人工栽培黄芩时,建议在不明显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前提下,以7~8月雨季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采收期对宁夏六盘山冷凉地区黄芩质量的影响,以甲醇-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建立黄芩药材HPLC指纹图谱,指认并测定指纹图谱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含量。结果表明,在9月20日以后采收的黄芩样品中黄芩苷与汉黄芩苷含量较高,且指纹图谱共有峰总峰面积最大。黄芩素、汉黄芩素与千层纸素A在7—8月采收的样品中含量较高。说明宁夏六盘山冷凉地区栽培的黄芩宜在9月20日左右采收,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不同采收时期黄芩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栽培与管理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型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和凉血安胎的作用.黄芩喜温暖,耐高温、耐旱和耐严寒.黄芩生于干燥向阳的山坡草地,多为野生,少有栽培.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中性和微碱性的壤土上生长良好.在我国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内蒙、辽宁和黑龙江等北部地区.四川、云南等也有分布,但黄芩品质较差.野生黄芩以河北承德地区、内蒙古赤峰一带所产为地道.产品根条粗长,质地坚实,内色鲜黄,素有"热河黄芩"之称.黄芩主要以野生为主,人工栽培近几年才刚刚开始.河北、陕西、山东栽培的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黄芩中黄芩苷为原料,研制具有抗氧化、保湿活性的面膜。方法:采用水煎煮法提取黄芩苷,以甘油、单甘酯、蓖麻油为影响因素,以保湿率为考察指标,按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黄芩面膜配方。结果:黄芩面膜的最佳配方为:甘油6 g,单甘酯3 g,蓖麻油12 g,此条件下所得面膜保湿率为87.72%,对DPPH自由基的抑制率较高。结论:黄芩面膜的配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保湿性良好,抗氧化作用较强,外观、p H值等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9.
李帅  韩梅  李岳桦 《吉林农业》2011,(4):312-314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Lamiaceae)黄芩属(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传统以根入药,为我国大宗中药材。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黄芩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大,野生黄芩资源锐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栽培黄芩已成为国内黄芩药材的主要来源。传统中医认为黄芩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等功效^[2]。现代中医药研究证明黄芩中含有的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黄酮类衍生物具有抗病原体作用、抗炎、镇痛、抗过敏作用、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保肝作用、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2-4]。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黄芩根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酶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等因素对黄芩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提取方法为料液比1:22、酶料比2:1、酶提6 h、50℃超声处理20 min,黄芩素的得率为23.122 mg·g~(-1)。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以最低抑菌浓度为评价指标,对黄芩素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添加黄芩素溶液浓度超过10 mg·mL~(-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黄芩素溶液浓度超过20 mg·mL~(-1)时,表现出抑菌效果。研究结果可作为提取黄芩中黄芩素和研究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较为系统的黄芩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解决在生产上引种比较混乱的局面,2009-2010年进行了3种不同产地黄芩京郊适应性比较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产地的黄芩间有一定差异,根长、根茎粗、鲜质量、干质量、折干率及经济效益均以山东产地的最高,北京产地的次之,山西产地的最低。山东和北京产地黄芩分别比山西产地黄芩增产17.400%和7.500%,分别增效23.600%和10.100%。黄芩苷含量以北京地区产黄芩最高为16.100%,但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黄芩生品和炮制品为原料,以多糖提取量为测定指标,确定2种黄芩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本研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黄芩多糖的提取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黄芩多糖提取量的影响。确定黄芩生品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黄芩炮制品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黄芩生品提取液中多糖提取量达到99.54 mg/g,黄芩炮制品中多糖提取量达到95.41 mg/g。  相似文献   

13.
黄芩又叫黄芩茶、条芩、枯芩、黄金条根、山茶根等,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为药。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抗炎、安胎、降压、利尿、抑菌等功效,据《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第一部统计资料,66种蜜丸中有45种含黄芩,64种片剂中有46种应用黄芩,36种水丸中有25种用黄芩,可以说70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加强,远志、黄芩等常用中药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山西作为远志、黄芩的道地产区,如何发展高效高产栽培,供应市场,推动山西特色药材产业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全省远志、黄芩产业化发展的措施。1远志、黄芩产业现状1.1道地现状现在市场上远志的主流品种是细叶远志(Polygola tenuifolia Willd),商品远志的产地均集中在北方,以山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传统也认为远志是山西的道地药材。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在我国分布面极广,其中以山西产量最大,也是山西道地药材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植物源性水产饲料添加剂——黄芩为研究对象,通过EPISuiteTM软件计算得到其所含主要黄酮: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对数值分别为0.74、0.83、3.27和3.15;试验测定值(333K)分别为:-0.62、0.56、1.41、1.307。结果验证了黄芩黄酮苷的极性较强,黄酮苷元的极性较弱。试验研究还表明,黄芩苷、汉黄芩苷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对数值随温度有所波动,而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则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红光和蓝光滤光膜对黄芩形态和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红光和蓝光滤光膜处理对黄芩形态和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以商洛一年生黄芩为研究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黄芩形态的相关指标和黄芩苷含量。结果表明:红色滤光膜处理下的黄芩根长、根粗、干重、鲜重、茎长和茎色均大于或优于蓝色滤光膜处理和太阳光处理,蓝色滤光膜处理后的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均大于红色滤光膜处理和太阳光处理。红色滤光膜处理下的黄芩苷含量最高,达到了20.7%,蓝色滤光膜处理和太阳光处理后的黄芩苷含量分别为17.7%和16.7%。红光滤光膜处理有利于黄芩根的生长和黄芩苷含量的积累,蓝色滤光膜处理有利于黄芩叶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黄芩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通过黄芩上柱液的澄清处理方法,比较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芩苷的吸附量和脱附率。结果表明,3种树脂对黄芩苷的吸附能力大小为AB-8树脂LSA-40树脂D101树脂;选用50%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效果最好;AB-8树脂纯化黄芩苷效果最好,黄芩苷纯度约9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红光和蓝光滤光膜处理对黄芩形态和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以商洛一年生黄芩为研究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黄芩形态的相关指标和黄芩苷含量。结果表明:红色滤光膜处理下的黄芩根长、根粗、干重、鲜重、茎长和茎色均大于或优于蓝色滤光膜处理和太阳光处理,蓝色滤光膜处理后的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均大于红色滤光膜处理和太阳光处理。红色滤光膜处理下的黄芩苷含量最高,达到了20.7%,蓝色滤光膜处理和太阳光处理后的黄芩苷含量分别为17.7%和16.7%。红光滤光膜处理有利于黄芩根的生长和黄芩苷含量的积累,蓝色滤光膜处理有利于黄芩叶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等功效。2018年,在铜川市耀州区文昌村引种300亩黄芩,通过认真研究黄芩不同生长过程中的气象条件利弊影响及性状,总结黄芩引种及生长期气象服务和实际种植情况,整理相关种植管理技术,探讨气象服务思路,为气象服务工作和实际种植提供参考,对本地黄芩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外源Ca~(2+)对盐胁黄芩种子的萌发及生理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外源Ca2+对黄芩盐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提高盐渍条件下黄芩的栽培品质,以商洛道地药材黄芩为试材,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和外源CaCl2处理黄芩种子试验。结果表明:施加一定浓度的CaCl2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黄芩种子的萌发和黄芩幼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增强黄芩抗盐害的能力。其中,20mmol/L的CaCl2可显著提高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提高叶片SOD、POD、CAT活性及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