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育20号系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选育的(8644-6*优早1),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字2002015号。该品种适于山东、河南、江苏等小花生产区种植。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于早熟直立“旭日型”出口小花生品种,夏播生育期114天左右。疏枝型,主茎高36.6cm,侧枝  相似文献   

2.
白玉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果蔗皮薄、脆、白,肉嫩,每hm^2产量达90-120t。栽培技术要点是:科学选地,精细整地;精细选种,进行种茎消毒;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注意及时定苗、捆扎,以确保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黄精组织培养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多花黄精的最佳组织培养体系,实现其快速繁殖,以多花黄精根状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处理的消毒效果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黄精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70%乙醇溶液浸泡30s后再用0.1%HgCl2溶液浸泡30min可达最佳的消毒效果,污染率仅26%;细胞分裂素对于不定芽的诱导起主要作用,其中ZT的效果最优,KT最差,以培养基1/2 MS+ZT 1.0 mg/L+NAA0.2mg/L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最佳,诱导率达87.9%,不定芽数为2.99个。细胞分裂素对不定芽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中6-BA的效果好于KT,以培养基1/2MS+6-BA 4.0mg/L+IAA 1.0mg/L的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率为4.74倍。培养基1/4 MS+NAA 0.5mg/L适合诱导不定芽生根,生根率达88.75%,且生根良好。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当前中药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中药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手段,对汉语教育和古典名著在中药教育中的实践展开了讨论。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有必要渗透于中药专业课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来促进专业课的教学,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的中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茶文化的定义及其精神内涵;分析了旅游业继承、弘扬茶文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表现;提出了更好地利用旅游业促进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蔬菜生产中科学合理施肥不仅决定着蔬菜的产量而且对蔬菜的品质和蔬菜生产环境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蔬菜生产中施肥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菜农科学合理施肥,实现蔬菜高产、优质、高效,推动蔬菜产业健康、良性、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寿光模式”是蔬菜生产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典型,其发展过程调动了农业生产链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系统综合发展,实现了农村产业兴旺、百姓生活富裕的根本目的,取得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综合效益。从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视阈研究“寿光模式”,分析其形成之因、发展之理和传承创新之处,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0-7071,7167
中国传统民居根植于农耕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内涵。笔者通过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和文化思想以期为现代民居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笔者认为:①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负阴抱阳"的风水观、"因势利导"的节能观。传统民居建筑多顺应自然地形而建,采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择址原则,就近取材,由该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决定建筑形式,使民居具有冬暖夏凉、南向日照充足、通风隔热、防风祛湿的特性,为居住者提供自然的生态居住环境。②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包括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丰富和谐的艺术思想。中国传统民居以严整的格局、强烈的秩序感来反映伦理规范,在空间格局上多具有明确的轴线,表现建筑群体中的层次与核心;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细部多使用抽象化的花、草、动物、人物图案,富有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成与中国各地的社会、文化、居住习俗以及地理、水土、环境、气候、风土人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新型民居建筑的设计、改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宏村住宅内的家具从明清两代流传至今,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农村家具提供了完好的资料。通过总结宏村万堂家具的相关特点,认为其反映出当地人的价值观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剖析了宏村万堂家具与儒家文化对徽商文化的关系,为我国古家具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