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在1986~1989年对154份经济性状较好的桑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桑疫病抗病性鉴定。采用病区自然感病与人工接菌相结合的方法,以湖桑199、荷叶白、桐乡青分别作强、中、弱抗性的对照材料,根据病条(叶)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材料相比,确定抗性,抗性按六级分类。鉴定结果:在154份供鉴材料中,高抗(HR)材料有4份,强抗(R)材料有18份,中抗(MR)材料有53份,中感(MS)材料有50份,易感(S)材料有23份,高感(HS)材料有6份。  相似文献   

2.
不同桑品种对桑青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疫区栽植、水培投菌、土壤浇菌等接种法,对50多个桑品种进行桑青枯病抗病性鉴定试验,调查结果表明了不同桑品种间对桑青枯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结果,白皮大种、真杜子桑、育2号、湖桑39等4个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的桑品种可作为育种材料,并可在生产上利用。  相似文献   

3.
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病性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病性的鉴定方法,包括标准品种的选择、供鉴品种桑苗的准备、鉴定用病源株的提供,以及鉴定技术、调查方法与抗病性分级确定标准。在鉴定方法中分别介绍了媒介昆虫接种鉴定法、套接接种鉴定法、大田自然感病鉴定法,对袋接接种鉴定法、二次嫁接接种鉴定法、套接发病中量鉴定法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若干新桑品种对桑疫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疫病(黑枯型,下同)又称烂头病,是桑树主要传染性病害之一,细菌通过气孔及伤口侵入,发病初期叶部呈油渍状斑点,后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褐斑,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退绿变黃而脱落,新梢变黑,枝条上出现黑色点线状条斑,有的病斑可延伸到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春蚕期开始,桐乡市在新一代桑品种对比园区进行了新桑品种的产叶量及抗病性调查,通过调查观察评定不同桑品种产叶量高低及抗病性,并依此筛选出产叶量高、桑树长势匀旺及抗病力强的新一代优良桑品种,以适应提高蚕业基础的需要,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桑种质资源进行抗桑疫病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田立道  李雪明 《蚕业科学》1996,22(4):205-207
采用人工接种法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01份桑种质进行对桑疫病抗性鉴定,初步选拔出高抗种质29份,中抗种质42份,感病种质130份。  相似文献   

7.
桑疫病主要危害桑树的叶片、新梢,严重时可使枝条不能正常生长,极大地影响了桑叶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程慧君 《蚕桑通报》1994,25(1):54-54,21
桑疫病是我市常见多发性桑树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在稻改桑集中区域,危害十分严重,成为桑树的毁灭性病害.迄今为止,对于桑疫病尚无特效良方进行根治.为了探索桑疫病防治有效措施,我们于1992年结合养蚕,实施晚秋条桑收获,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江苏蚕业》2016,(3):15-16
桑疫病对桑树危害很大,近几年来桑疫病在如城地区呈大发生趋势,部分桑田发病率极为严重,个别田块损失达到80%以上,严重地影响了蚕农的生产效益和养蚕热情,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如不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损失将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1.
刘乌南 《蚕桑通报》1990,21(3):45-47
为发展蚕桑事业,我们在省农业厅和省农科院的直接组织指导下,在全省范围内继续进行第二期桑品种区域性鉴定,整个鉴定划分为平原、丘陵坡地、溪河滩地、滨海涂地等4个区域和抗桑黄化型萎缩病与桑疫病的两个抗病性鉴定点。我们龙游蚕种场作为丘陵坡地鉴定点参与鉴定。本鉴定自1986年至1989年为期4年的大田栽培鉴定;与此同时,进行了2年4期的养蚕叶质鉴定。兹将4年来的鉴定所获得的资料汇总后加以整  相似文献   

12.
13.
就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病性鉴定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 7种鉴定技术的操作方法 ,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盐城市桑疫病时有发生,并呈快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已对蚕桑生产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对盐城地区桑疫病的发生及防治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山西几个优良桑品种的产叶量鉴定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桑品种饲料价值叶质鉴定指标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在当前“两高一优”农业的指导思想下,提高茧丝的产、质量,对桑品种饲料价值即叶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桑叶产量的高低尚可通过调查全年各季净叶测算,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用肉眼进行评估。而桑品种的饲料价值,即叶质的优劣,则主要靠育种单位和鉴定部门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与把关。桑的叶质鉴定,虽已有各种检测方法或指标,但在桑树育种和鉴定程序上,迫切需要一个与品种饲料价值密切有关,比较简明,又较便于测试的指标。所谓桑叶的饲料价值高,即在其他条件一致的前提下,不同桑品种的桑叶养蚕,能  相似文献   

17.
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性鉴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三种方法试验比较,“绿枝贴病皮袋接接种鉴定法”比目前采用的诸方法更为简便实用、快速准确。7—9月间剪取待鉴定品种绿枝去叶,剪成两芽一段的接穗,在接穗顶芽以上剥去0.5×0.5cm的皮层,贴补同样大小的病枝皮层,用胶带粘着,将接穗接在健砧上,当日横伏密植于畦内,上盖薄膜,第8天将病皮剪除,发芽展叶后,调查其病芽率,确定品种抗性强弱。  相似文献   

18.
连续3次使用2%春蕾霉素500倍液、桑病清(Ⅰ型)3000倍与桑病清(Ⅱ型)5000倍混合液、脂肪酸消毒液500倍液对桑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3.3%、24.41%、14.96%。这三种药物对抑制和延缓桑疫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2%春蕾霉素500倍液防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沈永康 《蚕桑通报》1994,25(1):51-52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广、危害严重,湖州市70年代初开始到80年代初暴发成灾,据1983年冬季调查,全市有20余个乡镇发生桑黄化型萎缩病危害,病区范围达5.78万亩,特别是太湖沿岸发病严重,漾西乡1983年冬季调查该乡3714亩专业桑地中有2733亩发生不同程度的桑黄化型萎缩病,发病桑地面积占桑地总面积的73.58%,其中太湖沿岸的胡溇、宋溇、乔溇、汤溇、新浦五个村1136.1亩专业桑地,平均株发病率高达49.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