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中度退化的高寒草甸进行补播改良,其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工补播是改良退化草地的一项重要措施。补播的第三年,改良草地产草量比天然草地产草量提高20-30%,草地植被盖度由原来的32.5%提高到56.5%,草群品质改善,草群中可食牧草种类增多,有毒有害植物明显减少。杂草及有毒有害植物为建群种的群落,变为老芒麦-无芒雀麦-披碱草为优势种的群落。由于草地盖度的增加,也减少了土壤冲刷,有效地控制了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2.
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补播对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于2006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开展了多种牧草的草地补播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补播对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明显,但使草群密度明显增大,补播后各处理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减小,其中单播中华羊茅、混播中华羊茅和垂穗披碱草多样性指数显著减小。补播后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其中3种禾草混播后地上生物量增加了55.74%。补播使草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提高,有利于高寒沙化草地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天然草地饲用植物经济价值的综合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和打分相结合的方法,评定出科尔沁草地禾本科牧草为最优的饲用植物经济类群,依次是杂类草;、菊科、豆科、莎草科各类群。提高天然草地饲用植物经济价值的基本途径是施肥、灌溉、补播和混播豆科牧草及采取合理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甘南玛曲重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灭鼠+人工补播”的改良措施,分别对修复后第1年、第3年和第5年的退化草地植被盖度、高度、草产量、物种数以及优势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灭鼠+人工补播后,禾本科、莎草科植物盖度显著增加(P<0.05),且随年限的增长,均呈递增趋势;可食性植物的高度呈现未退化草地>灭鼠+补播5年>灭鼠+补播3年>灭鼠+补播当年>重度退化草地的变化规律;禾本科、莎草科和杂类草的草产量显著增加(P<0.05),且随补播年限的增加均显著增加(P<0.05);物种数显著增加(P<0.05),与重度退化草地相比,恢复当年、第3年、第5年的物种数分别增加了44.4%、88.9%和111.1%。因此,对退化草地进行灭鼠和补播处理能显著增加植被盖度,提高草地可利用植物比例和增加牧草产量,是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董宽虎  穆虎龙 《草业科学》1994,11(2):30-33,21
对条带式补播改良陡坡草地效果研究的结果表明,条带式改良草地可以提高产草量,较天然草地风干草产量提高176.30%-225.7%(P<0.01),且可以改善草群品质,草群中豆科牧草的比重由原来的24.04%增加到75..46%,有毒有害植物明显减少。草地植工由原来的42.5%提高到83.5%。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将蒿属植物为建群的落变为沙打旺-野艾蒿-万年蓬组成的群落。改良草地地表径流比天然草地减少  相似文献   

6.
条带式改良陡坡草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条带式补播改良陡坡草地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条带式改良草地可以提高产草量。较天然草地的风干草产量提高170.30%-225.60%(P<0.01),且可以改善草群品质,草群中豆科牧草的比重由原来的24.04%增加到75.46%,有毒有害植物明显秒。草地植覆盖度由原来的42.5%提高到83.5%。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将蒿属植物为建群种的群落变为沙打旺-野艾蒿-万年蓬组成的群落。改良草地地  相似文献   

7.
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改良碱化草地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措施(排水渠)和生物措施(补播牧草)结合改良碱化草地,可改善碱化草地土壤理化性状,草群特征,提高产草量。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兵团九师不同类型退化天然草地典型区域,选择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开展补播试验2年,结果表明:补播当年各播入种出苗率均达85%以上,且都能安全越冬;第2年各牧草返青达80%以上,山地草甸类杂类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型、温性草原类针茅(Stipa capillata )+羊茅(Fes-tuca ovina )型和温性草原类羊茅+冷蒿(Artemisia frigida )型草地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未补播)显著(P 〈0.01)提高了114%,125%和109%;豆、禾牧草比例明显增加,草群结构趋于合理;各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都显著(P 〈0.01)高于对照,山地草甸区补播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4 cm,40.8%和265株/m2;豆、禾牧草对不同草地类型区域适应性不同,山地草甸区豆科牧草补播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温性草原区二者表现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价乌鲁木齐市天然草原补播效益,笔者通过分析大量的实地调查数据,得出结论:补播改良措施可使草群结构发生改变,促进优良牧草的生长,表现为生物量显著提高,草群高度、盖度明显增加,退化草地群落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条带式改良天然草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条带式补播改良天然草坡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条带式改良地可以提高草量。较天然草地风干草产量提高176.30%-225.60%(P<0.01),且可以改善草群品质,草群中豆科牧草的比重由原来的24.04%增加到75.465,有毒植物明显减少。草地植被覆盖度由原来的42.5%提高到83.55。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将蒿属植物为建群种的群落变为沙打旺-野艾蒿-万年蓬组成的群落。改良草地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