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威宁短柱油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宁短柱油茶(Camellia weiningensis Y.K.Li.sp.nov.)是一个野生的木本油料树种,分布在贵州西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威宁县。1977年冬,我们于威宁县海拔2,400-2,500米的新华公社青山梁子和白磨公社的马驼子两地发现这个种,确定是山茶属(Camellia)中一个有优良性状的新种。几年来又经过广泛的调查,发现这个种的野生林分约有5万亩,分布于威宁县海拔1,800-2,700米的广大地区内。通过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证明这个种垂直分布高,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土壤、早熟、果皮与种壳薄、以及出仁率与出油率高等特性,并具有油质好等优良经济性状,是贵州高寒山区发展木本油料生产颇有前途的树种。 相似文献
3.
4.
5.
贵州西部高寒山区的瘿椒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瘿椒树又名银鹊树,散生于云南、四川、两湖、两广及安徽、浙江等省区,我省西部高寒山区的盘县特区也发现这种树,当地彝族群众称为洛布木。干形高大而通直,枝叶繁茂。我们调查了盘县沙河公社黑白、和平、哇茨、山峰等大队,其生长速度超过杉木,现将调查情况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6.
谷城县位于鄂西北山区、汉江中游西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侯温暖光照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水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是湖北省重点油茶产区之一。一、油茶发展历史和现状据记载,早在1904年,谷城县紫金镇水田坪村就开始点播种植油茶。1956年谷城县开始油茶实验性造林,第二年开始大面积造林,到1981年,全县油茶林面积累计达到20万亩。1980年国有庙岗林场培育的高产试验林实现亩产油茶油100斤,成为谷城历史上的最高亩产量,并在 相似文献
7.
8.
9.
甘肃陇南野生油茶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野生油茶林分布的地理位置及立地概况:文县碧口地处大陆腹地,白龙江下游,东经105°19′30″,北纬32°20′08″,海拔850m,位于亚热带、温带交递、过渡带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年平均气温15.6℃,年有效积温3840℃,年降雨量800mm,全年日照时数1704小时,日照率38%,实际有霜期28天。南北两山对峙,沟深坡陡,成为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该处地质发育为海相地层,属地槽型沉积,前志留记碧口群为海相碎屑岩与火成岩、夹灰岩组成,厚达两万米,在这些岩被上覆盖着第四纪黄土母质堆积物,随后发育而成黄沙壤和黄棕壤,通透性良好,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寒山区杨树造林缺乏良种的现状,我们采用多种育种手段获得了一批新的无性系,经多点造林试验,5-7a的观察,筛选出具有速生性,抗性强的8203号。该品系7a生试验林,平均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大青杨的28%,46%和128%,可在北方高寒山区造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是个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大国。但目前我国园林绿化上使用的观赏植物种类很少而且不少还引自国外,如何更多地应用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植物种类是摆在园艺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有地域特色的植物容易栽培,适应性强,用于绿化既方便又经济。值得提倡和推广。为了开发利用临安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树种,同时把它们驯化成适应低海拔地区生长环境。近几年临安奥星生态环境研究所对天目山地区具有观赏价值的一些树种进行了采集、驯化栽培、繁育。以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浅谈高寒地带野生花卉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北部、甘肃、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地处高寒地带。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水集中在7-8月份。这些不利因素使该地区的绿化、美化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综合这几年国内外高寒地带城市绿化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不难得出:“具备丰富植物材料是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高寒山区水电站的冰冻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山区水电站,大多为低坝引水式水电站,由取水枢纽、引水系统及厂区枢纽三部分组成,一般为孤立运行系统.由于多数山区水电站地处高海拔地带,冬季气温低,河水冰冻时间长,从而对运行中的水电站造成极大危害.为了减少冰害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使水电站在冬季得以顺利运行.笔者多年来,从事于高寒山区(主要是甘、阿、凉三州)水电站的设计工作,现仅将在设计中遇到的一些冰害情况及具体处理办法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1976年5月到1977年3月扦插的油茶苗,1978年9月观测,一般高1—1.5市尺,最高2市尺,根颈粗一般0.3—0.7厘米,最粗0.85厘米,且有一定数量分枝。从这三年实践中看到,只要扦插后管理得当,发根率可达80%以上,但要获得 相似文献
20.
贵州苏铁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王用平先生首先在《贵州林业科技》和《贵州林木育种通讯》杂志上报道,称其为“兴义苏铁”。1983年,蓝开敏教授和邹荣福先生联名在《植物分类学报》发表名称“贵州苏铁”,并对其特征加以拉丁文描述。贵州苏铁在贵州省仅分布于兴义市和安龙县,自然分布海拔为700米~1300米。除贵州省外,贵州苏铁还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云南省罗平县、师宗县、泸西县、丘北县、弥勒县、开远市等地。整个分布区均属于南盘江流域,山脉走向多为东西走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采集于广西金钟山的标本发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