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通过优化合成条件来提高植物乳杆菌PA0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A01)胞外多糖产量,为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应用与开发提供基础。该试验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PA01合成胞外多糖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获得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为:大豆蛋白胨19 g/L,葡萄糖15 g/L,发酵温度34℃,培养时间36 h,培养基初始pH 6.6,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植物乳杆菌PA01胞外多糖的产量理论上可以达到261.56 mg/L,较优化前提高了约1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带桃色欧文氏菌(Erwinia persicina)Cp2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其最佳培养条件,获得更高产量的胞外多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Cp2 EPS的测定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优化后的苯酚硫酸法测定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490 nm、显色时间20 min、显色温度100℃、苯酚质量分数5%、苯酚用量0.80 mL、浓硫酸用量5.00 mL;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为大豆蛋白胨20.00 g、K2HPO4 1.50 g、MgSO4·7H2O 1.50 g、淀粉25.00 g、蒸馏水1.00 L,pH值7.0~7.2,121℃灭菌15 min;富集培养温度30℃。【结论】苯酚硫酸法较蒽酮硫酸法更适于测定Cp2 EPS。采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桃色欧文氏菌Cp2 EPS产量较优化前增加了365.91%。同时本研究结果将为桃色欧文氏菌Cp2胞外多糖的功能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优化超声波辅助液体双相渗透法(ULDPM)同步提取黄贞菌质总黄酮与多糖的工艺条件,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ULDPM同步提取黄贞菌质总黄酮与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相液料比11 mL/g、下相液料比15 mL/g、超声功率69 W、超声温度49°C、超声时间55 min。在上述条件下,黄贞菌质总黄酮与多糖的得率分别为142.00μg/g和26.12 mg/g。浓度为2.0 g/L时,黄贞菌质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还原力分别为87.3%、80.3%、0.9;黄贞菌质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还原力分别为49.5%、43.3%以及1.2。研究表明,ULDPM可同步提取黄贞菌质总黄酮和多糖,且回归模型具有极显著性,可应用于预测黄贞菌质总黄酮与多糖的得率,且黄贞菌质总黄酮与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和优化解淀粉芽胞杆菌固态发酵当归培养基,以当归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当归固态发酵培养基成分筛选,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所筛选成分中,最适宜菌株发酵的固态培养基成分为当归、黄豆粉、碳酸钙和水。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各组分含量分别为:当归320.914 g/L、黄豆粉109.918 g/L、碳酸钙1.532 g/L、水544.159 mL/L,37℃发酵培养72 h,固态发酵物中的多糖质量分数达24.91 mg/g。结果表明,优化的当归固态发酵培养基适宜解淀粉芽胞杆菌生长,易于多糖的释放,所筛选的发酵培养基原材料符合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碳源和氮源对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植物乳杆菌XN1904E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培养温度37 ℃、半乳糖为最适碳源、鱼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此条件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为235.41 mg/L;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水溶液(0.2 mg/mL)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7.54%,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NCFB2772(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NCFB2772,L.burlgaricus NCFB2772)胞外多糖(EPS)的产量,在该菌株高产EPS发酵条件优化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培养基的筛选、碳氮源的优化和促生长因子三方面对该菌株高产EPS的营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筛选的基础培养基MRS2中添加20 g/L的果糖、10 g/L的蛋白胨(进一步优化二者之比为1.5∶1.0)、6%的苹果汁,L.burlgaricus NCFB2772产EPS的量(854.5 mg/L)和活菌数(未显示)都达到最高,比优化前EPS的产量(460 mg/L)提高了近1倍。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一株可高效降解呕吐毒素(DON)的德沃斯氏菌(Devosia sp.)D-8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部分因子试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组分及浓度范围,并根据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正交试验及结果作为数据样本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该模型进行优化并全局寻优。结果表明: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比:糖蜜30 g/L,酵母浸粉20 g/L,KH2PO4 4.4 g/L,Na2HPO4·12H2O 7 g/L;利用该培养基发酵验证,D-8菌的生物量(OD600 nm)为14.68,与模型预测值相差1.01%,是优化前生物量的6.87倍,较正交试验后生物量显著提高了6.55%(P<0.05)。BP网络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DON降解菌的发酵培养基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该菌后续工业化发酵生产及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对1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5g/L,豆粕粉60g/L,玉米浆8g/L,在接种量为2%的情况下,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h,所获得活菌数约为5.3×109CFU/mL。  相似文献   

9.
野生桑黄菌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黄菌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药用真菌。以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为指标,比较野生桑黄菌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木生菌标准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野生桑黄菌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上的日均生长速度最快。在选择葡萄糖为碳源,玉米粉+蛋白胨为氮源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野生桑黄菌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20g/L葡萄糖,20g/L玉米粉,1g/L蛋白胨,0.3g/L MgSO4,2g/L KH2PO4,20g/L琼脂。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红色糖多胞菌发酵水平,采用Plackett-Burman法、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针对不同氮源、碳源进行摇瓶发酵研究,并利用Minitab 15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糊精、玉米浆和黄豆饼粉对红霉素发酵效价影响较大,通过响应面法得到优化发酵培养基最佳组成为:淀粉52.3 g/L、糊精14.0 g/L、黄豆饼粉45.3 g/L、玉米浆14.6 g/L。在最优培养基下,红霉素的产量达到7764 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花生多糖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体外以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检测不同浓度花生多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以含有花生多糖终浓度分别为0.25、0.50、2.00 g/L的培养基饲喂果蝇,研究花生多糖对果蝇体内抗氧化力的作用及延长果蝇寿命作用。5 g/L的花生多糖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86.39%,4 g/L的花生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90.29%。0.50 g/L花生多糖能显著降低果蝇体内MDA含量,提高果蝇的总抗氧化力。0.5 g/L花生多糖显著提高了果蝇的平均寿命,各剂量花生多糖极显著提高了果蝇的最高寿命。结果提示,花生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拥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应用响应面法对冬虫夏草菌CC-10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胞内多糖含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试验以多糖含量为响应值,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碳源和氮源,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培养基组分中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爬坡试验逼近最佳响应值区域,最终通过Box-Behnken Design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主因素的最优浓度。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菌CC-10产多糖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综合菌株生长特性和生产成本,选择葡萄糖、麦芽糖组合碳源和蛋白胨、豆饼粉组合氮源;确定葡萄糖、麦芽糖、蛋白胨3个主因素,得到最优的产多糖培养基为葡萄糖9.3 g/L、麦芽糖18.8 g/L、蛋白胨6.1 g/L、豆饼粉4 g/L、KH_2PO_41 g/L、MgSO_40.5 g/L、核黄素0.5 mg/L。优化后的多糖含量为4.23%,是优化前的2.06倍。试验为后续大规模发酵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使用超声法优化猴头菇菌渣多糖的提取工艺。试验研究了4个不同影响因素(液料比、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对猴头菇菌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分析法优化生产工艺参数,考察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猴头菇菌渣多糖的提取率,并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影响猴头菇菌渣多糖提取率各因素的排序为液料比>超声次数>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提取工艺最优参数组合为液料比15 mL/g、超声波功率350 W、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次数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猴头菇菌渣多糖提取率为8.85%。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猴头菇菌渣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8.03%、67.42%和97.83%,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菌渣多糖的生产工艺优化及饲喂利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对已构建枯草芽孢杆菌WB600角蛋白酶重组菌WB600-K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以期提高重组菌角蛋白酶的产量;同时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碳源和氮源间的组合优化获得成本低廉的重组菌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当发酵液D600 nm=1.0时添加0.5%木糖诱导发酵WB600-K分泌表达角蛋白酶酶活最佳(P<0.05);山梨醇作为碳源可显著提高WB600-K角蛋白酶酶活(P<0.05),但成本较高不宜作为混合碳源来源;不同种类碳源(葡萄糖、玉米粉、糖蜜、甘油)组合添加能显著提高重组菌角蛋白酶酶活(P<0.05)。不同种类氮源(蛋白胨、酵母粉、豆粕粉、尿素)组合添加对于重组菌提高角蛋白酶酶活效果不如单一氮源(蛋白胨)(P<0.05)。在诱导发酵48 h时WB600-K产角蛋白酶酶活最高(P<0.05)。对发酵配方进行正交试验优化,WB600-K在玉米粉5.1 g/L、葡萄糖5.9 g/L、糖蜜5.9 g/L、甘油3.0 g/L、蛋白胨20 g/L、NaCl 10 g/L,发酵液D600 nm=1.0时加0.5%木糖诱导发酵48 h能显著提高角蛋白酶酶活(P<0.05),达到56.9 U/mL,较初始培养条件提高49.74%。综上,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进行发酵及不同种类碳源间组合能提高WB600-K角蛋白酶活性,可为角蛋白酶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申 《山东饲料》2006,(6):11-11
寄生在菇木上的杂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木霉、裂褶菌、桦褶孔菌、鳞皮扇菌等。在害虫方面为害鲜菇的蛞蝓、蜗牛、马陆等,为害菇木的天牛幼虫、小蠹虫和白蚁等。  相似文献   

16.
以多糖含量为发酵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蛹虫草菌丝体发酵生产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4%,蚕蛹粉2%,MgSO40.04%,KH2PO40.15%,胞外多糖含量为10.14 g/L。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活菌数高的唾液乳杆菌,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发挥功效,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来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一株唾液乳杆菌的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3.60 g/L、蛋白胨20.90 g/L、酵母粉6 g/L、磷酸氢二钾2.0 g/L、乙酸钠8.80 g/L、硫酸镁0.6 g/L、硫酸锰0.07 g/L;发酵条件为p H值6.5、接种量3%,于37℃条件下静置培养24 h;发酵条件优化后活菌数提高近4.0×109cfu/m L,且到达稳定期的时间提前3 h。说明发酵条件优化后得到的唾液乳杆菌不仅活菌数高,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益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为应用高活性的屎肠球菌菌粉制作畜禽饲料添加剂,试验对屎肠球菌的发酵培养基、发酵时间、喷粉载体等发酵和制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培养基选用32.50 g/L低蛋白乳清粉、30.00 g/L葡萄糖、2.00 g/L酵母提取物、5.00 g/L蛋白胨、0.15 g/L硫酸镁、0.03 g/L硫酸锰、2.00 g/L磷酸氢二钾,发酵时间为15 h,喷粉载体选用13%扶态粉、2%白炭黑作为保护剂制备菌粉。该方法制备的屎肠球菌菌粉中活菌数约3.46×108CFU/g,可添加于畜禽饲料。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乳酸菌生长的液体培养基MRS作为米酒乳杆菌BXR-5-3胞外多糖(EPS)产生的基本培养基,并在该基础上对培养基进行调整,主要对碳源、氮源、培养基的初始pH值、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EPS合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该菌生物合成EPS的适宜条件为:葡萄糖和乳糖是该菌株合成EPS的合适的碳源,添加量分别为15g/L,培养基的初始pH值7.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6h。  相似文献   

20.
优化复合酶解法辅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能力评价香菇菌糠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解法提取香菇菌糠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时间50 min,酶解温度45℃,pH值5.0,酶浓度3%,在此提取条件下香菇菌糠多糖的提取率为9.60%,显著优于传统的热水浸提法,提取率提高了52.70%。通过复合酶解法提取的香菇菌糠多糖清除羟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58 mg/ml、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50为0.60 m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0.90 mg/ml。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