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水肥对夏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水肥互作耦合对夏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等方面探索玉米在邢台地区种植生产过程中田间的水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了襄樊市玉米生产现状,说明了夏玉米种植面积增大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夏玉米生产中品种、播期、密度、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在常规玉米种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增三改五提高"。"一增"就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传统玉米种植模式栽培密度一般为4000株/亩,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后,栽培密度可提高至5000株/亩以上,近几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栽培密度最高可达到6000株/亩。"两改"一改是栽培技术,采用覆膜栽培,二改是灌溉技术,大水漫灌改为滴灌,三改是施肥技术,将  相似文献   

4.
2005—2016年中国玉米种植密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国内外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但合理的密植范围受资源条件、品种和种植技术共同影响。研究旨在分析中国玉米种植密度的现状及其在不同区域、不同年份的变化,辨析玉米产量提升途径,为明确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整理了2005—2016年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测产调研数据,包括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北玉米区、西南玉米区以及南方甜、糯玉米区共5大玉米产区,累计调研23个省(区)、267个县(市),共117 960份调查数据,以测产调研的收获株数分析中国玉米种植密度的变化情况。经过数据审核订正,各县市逐年农户数据平均代表该县(市)逐年种植密度,缺失数据利用5点平滑插值法插值补缺。根据区域环境资源条件及种植模式,将玉米主要产区细分为25个典型生态区域,以县(市)为单位分析玉米主要产区及其生态区域的种植密度和变化规律。研究运用箱形分析法和Tukey’s HSD法比较各区域种植密度差异及其显著性;将各区域种植密度与年代进行回归,分析种植密度年际变化趋势及其显著性。【结果】分析表明,目前(2014—2016年),5大玉米产区和25个生态区域种植密度存在明显差异。种植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北玉米区(6.77万株/hm2)>黄淮海夏玉米区(6.19万株/hm2)>北方春玉米区(5.91万株/hm2)>南方甜糯玉米区(5.13万株/hm2)>西南玉米区(4.80万株/hm2),西北玉米区种植密度极显著高于其他主产区,而南方甜糯玉米区与西南玉米区种植密度极显著低于其他主产区。各主要产区种植密度变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北方春玉米区种植密度2005—2016期间呈极显著增长,12年间上升了1.5万株/hm2;黄淮海夏玉米区2005—2009年种植密度明显上升,2009年后种植密度稳定在6.2万株/hm2左右;西北玉米区自2009年以来始终是种植密度最高的产区,2013年达到阶段性顶峰,近年没有继续突破。西南玉米区2009—2016年种植密度维持在4.80万株/hm2左右,与其他主产区种植密度差距在不断加大;南方甜、糯玉米区的种植密度自2009年以来下降趋势明显。【结论】中国玉米种植密度在主产区之间、主产区内不同生态区域之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不均衡,整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虽然区域环境条件是决定种植密度的关键因素,但合理的耕作栽培技术和适宜的耐密品种是克服资源限制、提高种植密度的途径。进一步辨析促进和限制区域种植密度发展的资源环境、品种与栽培技术因素,能够为各区域构建密植增产技术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夏玉米“一增四控”技术,即增加夏玉米种植密度,严格控制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空秆、秃顶,以期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加强夏玉米抗倒伏研究工作,对提高夏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种植密度过大、水肥管理不当、自然灾害以及田间管理不到位等方面总结了夏玉米倒伏的影响因子,并从选种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人工扶直等方面提出了减轻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吉单50不同种植密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吉单50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产量及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春地区中等水肥地块,吉单50最佳密度为5.5万株/hm2,此密度下产量最高。结合耕地的水肥等条件,适宜的种植密度控制在5.0万~5.5万株/hm2,可以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集约化种植下存在耕地质量差、生产管理粗放、水肥管理技术不配套造成的水肥投入量过大、作物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次生灾害时有发生等突出问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把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单元来考虑,依据作物与气候的时空统一性及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生理的互补规律,统筹安排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达到小麦玉米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该技术示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利用山丹县自然光源和玉米潜在的优势,在山丹县开展了水肥一体化青贮玉米密度试验,以此来探索适合山丹县青贮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总结出在今后青贮玉米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时,推荐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饲用粮与工业用粮需求不断提升,玉米消费需求逐渐增加。范县地处中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温度变化明显。耕地总面积3.6万hm2,主要植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近年来,夏玉米产量需求不断提升,但在夏玉米种植方面,却存在密度设置偏差、选种质量差、施肥不科学、种植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形成高产高效的种植产业链,需要进行及时优化改革。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夏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本文分析了夏玉米高效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促进夏玉米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种植模式 不同地区(纬度值)、不同播种、水肥条件及栽培管理技术,棉花的种植密度不同。短季棉的种植密度是9万~18万株/hm^2。一般纬度越高,密度宜适当增加。黄河以南,可采用9万~10.5万株/hm^2,黄河以北,宜在12万株/hm^2以上。此外。密度大小还与播期、水肥条件有关。播种晚,密度宜大;土壤水肥条件差,密度宜大。针对目前短季棉抗病丰产的特性,采取增株与减枝结合,密矮栽培与化控结合,夏棉的种植密度应争取达到12万株/hm^2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2.
新沂市常年种植夏玉米面积20万亩,近年来由于杂草发生种类多、密度大,使夏玉米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河北省晋州市常年夏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7%,玉米常年亩产量499.7 kg,总产17.5万t,夏玉米是晋州市的主要秋粮作物。近年来,由于有的农民玉米种植密度不合理、施肥不当等原因,对玉米产量增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掌握夏玉米生产栽培技术,实施规范管理,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1种植密度不合理,群体整齐度差。主要是不能根据品种特性来确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合宝鸡市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及确定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于2016年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先玉335、陕单618表现突出,可在下年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宝鸡市玉米种植密度应视地力而定,一般地力以6.75万株/hm~2较为适宜,高水肥地力可提高至8.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利辛县进行夏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产量逐渐增加,在利辛县建议中单909的种植密度以6.00万-6.75万株/hm2为佳,高产水平以7.50万-8.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夏玉米为指示作物进行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探讨提高夏玉米产量合理、节水节能的水肥管理措施。试验表明,通过夏玉米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可以有效的达到玉米水肥管理实现节约用地、节水节肥节能、节约用工、增加产量、保护耕地、降低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69-771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强盛51号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3 117.5 kg/hm~2),密度在6.00万~6.75万株/hm~2时产量差异不显著,确定6.00万~6.75万株/hm~2为大田种植的适宜密度;高水肥条件下以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迪卡517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缓控释肥和常规肥对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和节本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处理有效延长夏玉米花后灌浆时间。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也增加。和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处理的夏玉米产量有所增加,却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经济效益均显著提高。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夏玉米迪卡517在洞庭湖夏玉米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施肥方式可以采用控释肥或者缓释肥750 kg/hm~2,可进一步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汤小兰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7):38-39,43
通过开展机直播夏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密度在7.8万株/hm2时产量和产投比为最高,在5.7~7.8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和产投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密度超过7.8万株/hm2后,产量和产投比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如东县机直播夏玉米的适宜密度在7.5~7.8万株/hm2,不宜超过8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高产田夏播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珠豆商花5号为材料,通过小区试验,设11.25万、15.00万、18.75万、22.50万、26.25万穴/hm~2共5个双粒播种密度和15.00万、18.75万、22.50万、26.25万、30.00万穴/hm~2共5个单粒播种密度,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夏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讨高产田夏花生适宜的种植方式与密度。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单粒播花生的总分枝、结果枝、单株结果数显著多于双粒播,单株生产力显著高于双粒播;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籽仁品质影响不显著;单粒播高产种植密度为22.50万~30.00万穴/hm~2,双粒播高产种植密度为18.75万~22.50万穴/hm~2,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单双粒播种分别在27.14万、20.68万穴/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分别达5 349.08,5 282.47 kg/hm~2,且单粒播产量高于双粒播,适用于高水肥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