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建立人面果叶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指纹图谱,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甲醇-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9nm,进样量10μL的色谱条件下,以福木苷,GB2a,藤黄双黄酮,GB1a,volkensiflavone为对照品,绘制了44批人面果叶HPLC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3种方法对44批来源于不同产地、季节的人面果叶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4批样品相似度在0.6~0.9之间,确定了11个共有峰,并指认其中4个峰,分别为福木苷、GB2a、藤黄双黄酮、GB1a;不同批次人面果叶的指纹图谱均有一定差异,而且季节对人面果叶成分的影响大于产地的影响。该方法不仅可用于人面果叶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还可为下一步制定人面果叶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引种地不同品种的9个新鲜牡丹花瓣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9个不同引种地不同品种牡丹花瓣样品中的化学成分。液相色谱条件为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乙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为35℃。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国家药典委员会)进行相似度分析,建立9个样品牡丹花瓣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牡丹花瓣产品质量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9个引种牡丹花瓣样品指纹图谱共有6个主要共有峰,可作为鉴别引种地牡丹花瓣质量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5)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建立既适用于野生沉香也适用于人工沉香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为沉香的科学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柱温31℃,检测波长252 nm。以29批次的参考样品和验证样品为研究对象,优化沉香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考察所建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确定沉香样品共有的高效液相特征峰。【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所建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选定野生沉香和人工沉香高效液相图谱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2%,具有较好的保留重现性。验证结果表明,所建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对15批次验证样品可以有效、准确鉴别,其中,5批次伪品沉香无法与特征图谱匹配,6批次野生沉香、4批次人工沉香验证样品均符合沉香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结论】29批次样品兼顾野生沉香和人工沉香的特点,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沉香质量。所建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对野生沉香和人工沉香具有普适性,且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沉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有效、准确、科学的野生沉香鉴别技术,为沉香的鉴定和品质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分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10批次野生沉香进行鉴别。【结果】10批次野生沉香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整体较高,明显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10.0%;野生沉香的显色反应除呈现人工沉香的樱红色或浅樱红外,还出现紫堇色、浅红色和浅紫色在内的多样性显色,可辅助鉴别野生沉香;薄层色谱操作简单,节省材料,且野生沉香样品在薄层鉴别中呈现清晰的荧光斑点和较好的分离效果,对于大部分野生沉香样品可通过薄层色谱进行基础鉴别;通过相似度评价、峰面积比较,建立10批次野生沉香的HPLC指纹图谱,并确定9个野生沉香共有特征峰,确定野生和人工沉香HPLC特征指纹图谱的差异性。【结论】基于各方法的优势及精准程度,本文提出在显微鉴别的基础上,通过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分析和HPLC的指纹图谱及特征峰鉴别野生沉香,可为沉香品质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野生、人工沉香的识别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48批次沉香的HPLC图谱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变量统计筛选野生、人工沉香识别特征峰,建立两者的Fisher线性识别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识别模型。结果表明:野生、人工沉香HPLC图谱的色酮种类及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为识别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多变量统计筛选出的9个色谱峰变量具有代表性,可用于识别模型的建立;所建立的Fisher识别模型对野生沉香和3年以内人工沉香的判别正确率均为100%,可用于野生与人工沉香的识别; Fisher线性识别模型的线性判别函数:y=-0.193 14x_1-0.086 49x_2+0.073 02x_3+0.136 65x_4+0.053 01x_5-0.058 5x_6+0.097 58x_7+0.040 24x_8-0.130 12x_9,y_1=-1.555 3、y_2=2.641 8、临界值y_0=0.543 3。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针对茶多酚类、咖啡碱及黄酮(苷)类物质含量变化的两个HPLC色谱数据的多元信息融合,制作了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3组茶样的化学指纹图谱,并用欧氏距离、相似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生化组成、化学指纹图谱模式谱、聚类分析,还是主成分分析结果,青饼都与普洱茶(熟饼)有明显差异,而与晒青毛茶相似,说明1~2 a陈以内的青饼在化学成分上与普洱茶(熟饼)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而与晒青毛茶有很高的相似度,本质上还是属于绿茶.  相似文献   

7.
笔者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有机酸含量的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山西中条山太宽河保护区6个产地五味子的L-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有机酸的液相色谱条件应设置为流动相A为乙腈溶液,流动相B为0.2%的H3PO4溶液,梯度洗脱15%~60%A(0 min~25 min)、15%A(30 min),流速1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20 nm。利用此方法测定山西中条山五味子的L-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分别为(32.388±4.904) mg/g和(71.352±13.491) mg/g。  相似文献   

8.
杨树部分种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10对AFLP引物对杨属5个派20个种及杂种的44份杨树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材料中,不同引物组合的多态性均为100%,表明杨属种间及无性系间在DNA 水平上存在广泛变异.利用 UPGMA 法对 AFLP 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相似系数在 0.765~0.971 之间,派间聚类与经典形态分类完全一致,派内种间及种内无性系间聚类与形态分类基本相同.构建了 44 份材料的指纹图谱,在该图谱中,每个材料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条带.最后,探讨根据分子标记结果进行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子代早期选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以低温陈化方法制备改性SO_4~(2-)/ZrO_2型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合成没食子酸甲酯,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没食子酸甲酯纯度与收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原理优化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为陈化温度:-10℃、浸渍H~+浓度:1.0 mol/L;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7.5 g;反应时间:5 h,酸醇摩尔比约为1∶20,不采用带水剂;产品经液相色谱、红外和熔点检测分析,没食子酸甲酯的平均收率达88.80%,纯度达≥99%,符合没食子酸甲酯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影响暴马丁香花粉萌发的因素,筛选适宜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以暴马丁香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离体培养方法,通过正交设计L_(16)(4~5)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蔗糖、硼酸、氯化钙及pH值4个因素对暴马丁香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暴马丁香花粉萌发影响的主次关系依次为硼酸、氯化钙、蔗糖和pH值,适宜的蔗糖浓度为100~150 g/L,此时的发芽率平均为23.1%~26.6%;适宜的硼酸浓度为0.65 g/L,此时的发芽率平均为33.4%;适宜的氯化钙浓度为0.15 g/L,此时的发芽率平均为27.5%;适宜的pH值为5,此时的发芽率平均为26.8%。暴马丁香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成分组合为蔗糖浓度150 g/L、硼酸浓度0.65 g/L、氯化钙浓度0.15 g/L、pH值5,在此培养基下花粉发芽率达到53.94%。  相似文献   

11.
以塔拉粉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塔拉单宁提取的影响,并对塔拉单宁提取的最佳工艺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采用甲醇为提取剂,采用间歇法提取塔拉单宁,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每次提取时间40 min,提取3次,每次1 h,液固比依次为4.5∶1(mL∶g,下同)、4∶1、4∶1,塔拉单宁粗提物得率67.2%~68.4%,相对误差1.77%,单宁纯度66.0%~67.5%,相对误差2.25%,单宁提取率91.5%。  相似文献   

12.
为探析茶油的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以20种不同产地、制备方法的茶油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仪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1)茶油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由壬醛、2-反己烯醛等17个共有色谱峰构成,且经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得出茶油的产地、储存时间,尤其是制备工艺对其影响较大;(2)选取一种茶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菜籽油-茶油的掺伪模型:Y=-4 572.5X~3+5 637.4X~2-2 206.3X+364.05(Y为菜籽油掺假比例%,X为夹角余弦cosθ),适用于菜籽油掺伪量25%以上的茶油。  相似文献   

13.
笔者针对沙棘果浆筛选合适的微生物发酵剂,并探究试验条件下最佳的发酵工艺,为沙棘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结果发现,沙棘原浆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17.2 mg/mL,总酸含量为26.90 g/L,总黄酮含量为7.294 mg/mL.沙棘果泥酵素发酵工艺采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菌发酵方式,酵母菌粉的接种量为0.01%,乳酸菌粉的接种量为0.1%,发酵条件为37℃,发酵40 h效果最佳。经40 h发酵后,沙棘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2.481 mg/mL,总酸含量为20.493 g/L,总黄酮含量为11.187 mg/mL.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及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等方法,对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生长阶段的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在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明显,仿生态栽培150 d后的谱图与野生金线莲最接近;仿生态栽培金线莲中B、Mn、Fe、Sr、Zn和Li等微量元素含量随栽培时间延长而升高,除B元素外,其余元素最终含量都接近或超过野生金线莲;聚类分析结果说明,仿生态栽培150 d的金线莲与野生金线莲归为一类,二者明显区别于组培和大棚金线莲。化学指纹图谱方法和微量元素特征可作为鉴定金线莲品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以兴安白芷茎水溶性化学成分为研究对象,运用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洗脱时间、柱温、流速、检测波长、进样量对HPLC图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Hypersil GOLD C18柱为色谱柱,甲醇-2%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340nm,柱温:25℃,进样量:20μL,流速:1mL/min,洗脱时间:82min为洗脱条件,各色谱峰响应较均匀,色谱信息较全,分离度好,保留时间适中。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品种、产地、部位松树中莽草酸的含量,以期为开发莽草酸资源提供参考。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250 mm×4.6 mm,5 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0∶90),检测波长为217 nm,柱温为30℃。采用直观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对不同品种、产地、部位松树中莽草酸含量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莽草酸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n=6),RSD为1.71%。6种松树中的莽草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雪松、华山松、白皮松、油松、樟子松、落叶松。其中,天水雪松松针中的莽草酸含量最高,达31.47 mg/g。通过聚类分析发现,6种松树中的莽草酸可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7.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松树脂溃疡病菌及其近缘种进行DNA指纹分析,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上述引物在供试的9种17个菌株中共扩增出298条带,其中有多态性带283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4.97%.每对引物产生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在89.29%-100%之间,表明松树脂溃疡病菌及其近缘种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广泛变异.根据AFLP标记结果计算松树脂溃疡病菌及其近缘种间的相似系数,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定量描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的聚类与生物学种分类的结果一致.分析引物E-AT/M-CAA绘制的镰刀菌AFLP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确定李瑟组镰刀菌各交配群的特异带、差异带,区分供试的7个交配群.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簕竹属主要竹种竹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以簕竹属10个竹种的竹叶为原料,提取、分离和纯化后得到竹叶提取物,建立了测定竹叶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HPLC方法,采用DPPH法和ABTS法对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竹叶中5种黄酮类成分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和木犀草苷的HPLC方法为: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0.5%乙酸/水溶液(A)和乙腈(B)为流动相,14%B等梯度洗脱40 min,进样量10μL,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0 nm。此条件下,5种黄酮类成分在40 min内实现完全分离,分离度均大于1.2,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99,加标回收率在94.36%~105.3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8%~3.48%之间,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测得的10种簕竹属竹叶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总量为62.30~223.24 mg/g,其中凤尾竹竹叶提取物中的质量分数最高,为223.24 mg/g。10种簕竹属竹...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工业大麻提取物中四氢大麻酚定量检测方法,采用Welch X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四氢大麻酚在0.10~9.94μg/m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方法的检出限为0.05μg/mL,定量限为0.10μg/mL。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工业大麻提取物中四氢大麻酚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97个山杏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及SSR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山杏是北方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种质资源异常丰富,形态鉴定与分类难度大。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山杏优选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指纹图谱,以期为山杏种质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山杏简化基因组测序结果,合成600对SSR引物,利用4个山杏无性系进行引物筛选,选出155对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对97个山杏优选无性系进行PCR扩增。应用引物组合法构建指纹图谱,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利用155对SSR引物对97个山杏无性系进行扩增,共扩增出93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1个,平均为6.019个;各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76~0.885,平均值为0.681,具有较高的多态性。50个山杏无性系在59个位点上具有特异等位基因,89个无性系在131个位点上具有特异基因型。采用5对引物(L56、X47H、L79H、P40H和X47)的组合可区分全部97个无性系,构建了指纹图谱。对97个山杏无性系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69~0.943,平均值为0.757;基于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将97个无性系分为5大类,第1大类和第2大类下又分为3个亚类,分类结果与无性系的来源区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从6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55对,其扩增位点多态性较高、重复性较好。发现89个山杏无性系具有特异基因型,其中50个既具有特异基因型也具有特异等位基因。应用引物组合法构建了基于5对SSR引物扩增位点的山杏无性系指纹图谱。供试山杏无性系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可为山杏种质鉴别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山杏的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