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法(CompetitiveAdvantage,CA),结合翔实的数据,对中国丝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丝绸国际竞争力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笔者认为影响中国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1)产品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中国的茧丝绸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严重的阻碍了中国丝绸国际竞争力的发展;(3)行业法规迟迟不能出台,宏观调控能力乏力;(4)中国的品牌效应在中国仍然没有真正形成;等。笔者还进一步就提高中国丝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出自己的建议:(1)改革和理顺宏观管理体制;(2)加快茧丝绸行业法规制定,加强行业管理的权威性,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3)加大中国的科技投入,争取实现各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4)进一步巩固“东桑西移”产业布局调整的成果,加快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5)加大对丝绸产品的宣传力度,尽快开发中国的丝绸市场;(6)进一步宣传和实施中国的高档丝绸标志的品牌战略,提高中国丝绸品牌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2.
丝绸历来是中国传统的重要国际贸易商品和唯一左右国际市场的出口产品,蚕桑产业也是中国加入WTO后较具优势的产业之一.2001年,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和农业部决定实施"东桑西移"计划,明确将陕西、云南、甘肃、四川、重庆等地定为蚕桑生产转移的重点地区,使云南省的蚕桑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云南省茧丝绸发展"十五"纲要>作出了建设20个上规模的蚕桑生产基地县,逐步形成全省"公司+农户"为核心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确保茧丝绸出口创汇2 000万美元的茧丝绸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丝绸历来是中国传统的重要国际贸易商品和唯一左右国际市场的出口产品,蚕桑产业也是中国加入WTO后较具优势的产业之一。2001年,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和农业部决定实施“东桑西移”计划,明确将陕西、云南、甘肃、四川、重庆等地定为蚕桑生产转移的重点地区,使云南省的蚕桑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云南省茧丝绸发展“十五”纲要》作出了建设20个上规模的蚕桑生产基地县,逐步形成全省“公司+农户”为核心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确保茧丝绸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的茧丝绸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背景蚕业是我国传统功勋产业,中国茧丝绸行业已进入了自主创新的时代,迅速提升行业效益与产品竞争力是唯一出路,其中茧丝原料创新成为关键和有效的途径,动物纤维原料特性的创新是纺织产品创新的源头。天然彩色茧丝产品是近百年来茧丝绸行业一直期盼的产品,对减少染整排放、提升丝绸影响力具有示范意义,有巨大的商业发展前景。创新性以原创蚕品种为突破口,创制了天然色彩的优质原料茧,研究阐明了天然彩丝的分子结构、纤维特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确保我省茧丝绸生产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巩固山东丝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保护蚕农的利益,日前,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茧丝绸生产经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记者获悉,这个《规定》在全国尚属首创,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山东省丝绸总公司左淑美总经理。 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正>为支持茧丝绸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由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的转变,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1、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13—2014年广东蚕桑产业生产、布局、茧丝绸产品出口、茧丝价格运行及蚕桑生产成本收益情况,根据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需求,凝练了广东蚕桑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并提出了实施蚕种和技术创新、研发蚕桑资源新产品、挖掘丝绸文化、创新种桑养蚕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茧丝绸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针对云南茧丝绸产业存在问题,从深化茧丝绸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优质茧基地建设、扶持和培育好龙头企业、加快茧丝绸产业新技术推广、健全茧丝绸服务体系和营造良好的茧丝绸发展环境6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促进云南省茧丝绸产业高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茧丝绸行业是我国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茧丝绸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善产品质量,产业平稳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劳动就业、扩大出口创汇.丰富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建立蚕茧生丝拍卖交易平台的必要性和蚕茧拍卖交易的可行性,提出了构建中介拍卖平台,建立公平交易制度,提高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是破解蚕茧交易"瓶颈",促进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进一步推动新发展阶段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的深入研究,本文将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划分为起步发展(1999年之前)、稳步发展(1999-2007年)和快速发展(2007年至今)3个阶段,回顾了各阶段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历程。从生产与产业技术经济、消费流通与市场、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和产业宏观发展与政策4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集中在技术经济分析、市场价格分析、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和产业宏观发展等多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不断深入,队伍不断壮大,成果更加丰富。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包括:柑橘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路径、供需适配性、国际贸易环境与政策、柑橘产业经济数据库建设和产销预警预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乳制品产量受消费拉动增长较快,但在国际市场中成本竞争力不高,国内产业的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受直接影响。因此,准确把握中国乳制品供需特点及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国际贸易给国内乳制品产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建议具有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2011-2012年广东蚕桑产业生产、布局、产业化模式,茧丝绸产品出口、茧丝价格运行及蚕桑生产成本收益等情况.建议提高蚕桑生产技术水平、扶持建立一批标准化蚕桑生产示范基地,加强蚕桑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提高产业整体效益,进一步完善蚕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重视利用信息化网络提高蚕业科技和市场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入世,蚕丝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蚕茧质量,增强自身竟争力。从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和提高蚕茧质量的措施2方面进行分析,为中国的蚕丝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为积极承接东部桑蚕产业转移,广西宜州市桑园面积由2000年的0.23万hm2增加至2007年的1.76万hm2,蚕茧产量也由2000年的0.390万t增加至2007年的4.200万t。宜州市桑蚕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经营规模小、技术落后、蚕茧质量不高、劳动生产力不高、种桑养蚕经济效益低等。提出树立品牌、完善土地转租,推广省力化养蚕、延长产业链,发展蚕茧加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012要2013 年广东蚕桑产业生产、布局,茧丝绸产品出口、茧丝价格运行及蚕桑生产成本收益 情况,根据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需求,凝练了广东蚕桑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并提出了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 产业扶持力度、提升产业综合效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探究可能的贸易摩擦对牧草产业的影响,明确牧草产业在该背景下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剖析了当前我国牧草产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牧草生产体量较大,牧草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国产牧草价格有所下滑;草产品进口增速放缓,但对美国牧草依赖较大。就可能的贸易摩擦影响而言,短期内会影响国内草产品市场及奶业发展;长期来看,会成为牧草产业发展的契机,助推牧草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会加剧草产品进口市场竞争力度。建议重新定位农业生产系统,突出草业发展战略地位;扶持牧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牧草商品化进程;关注国际草产品市场,推动进口市场多元化;建立草产品储备制度,加快推进草产品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