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桐乡市属纯单季晚稻种植区,稻纵卷叶螟是单季晚稻最重要的叶面害虫,危害代次多、面积大。2002、2003年,我市稻纵卷叶螟都达到大发生程度,且两年发生规律基本相似,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总结这两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分析其大发生成因,优化治理对策,对正确指导防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难治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为迁飞性害虫,在苏北沿海中部的大丰市稻区,通常是三个代次和两个代次发生危害。经调查,从近2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看,1991、1997年大发生,其中六(四)代(国内六代本地四代,下文同)重发生,2000年后发生频率变高,2003、2005、2006、2007年均达到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已由偶发性害虫变为常发性害虫,且大发生几率变得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纵卷叶螟是高邮市水稻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年发生4代,2代为迁入代,一般6月下旬开始迁入,迁入期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迁入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迁入量的大小是决定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3代为主害代,4代为迁出代。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暴发,为控制危害,共...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本区水稻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4年、2005年,未防治田的稻纵卷叶螟二代、三代为害白叶率高达100%,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笔者对近两年我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今后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的防治策略。1发生特点1·1迁入早2004年、2005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的准确率,减少稻纵卷叶螟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贵州省惠水县1993~2006年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及第四代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第三、四代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盛发期预测模型分别为y=30.76-5.185x和y=10.128+0.837x,发生程度模型分别为y=0.02x-0.169和y=0.000 175x1+0.004 393x2+1.494 365。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余庆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其特点为成虫始见期比2019年晚、比历年早;主迁入期第3代成虫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蛾量大,迁入主峰期推迟;第3代残存虫量大,第4代田间蛾蜂期长、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幼虫量第4代大于第3代;危害高峰期比历年早,危害期长,第5代发生比历年同期平均轻.原因如下: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雨日多、雨量大,有利于成虫的迁入、交配、产卵和卵孵化;5月份气温回升快,水稻大田移栽提早,迁入成虫很快扩散于稻田产卵繁殖;第3代残存虫量和第4代补充迁入蛾量大,田间积累虫量大;6月上中旬及7月上中旬低龄幼虫盛发期雨日多,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不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等因素,造成第3代、第4代幼虫连续大发生.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和特殊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的防控必须进行统防统治,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与预测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在我国原是局部间歇性发生为害的害虫。20世纪50年代后为害逐年加重,70年代以后在福建省为害程度甚至超过了螟虫,成为常发的主要水稻害虫,特别是80年代初连续几年全省性大发生,一般减产一、二成,严重的达五成以上。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在南方稻区发生危害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芜湖县2007-201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状况的分析,总结阐述了芜湖县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偏早、成虫期长、主峰期蛾量高、产卵量大、危害程度重的特点,找出其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沈建新 《新农村》2006,(5):10-11
仙居县水稻病虫害主要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及感病品种的稻瘟病、恶苗病等,尤以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危害严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稻纵卷叶螟几乎代代大发生或特大发生。二化螟在单双混栽区也代代大发生或特大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单季晚稻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与稻纵卷叶螟虫害田间发生危害的效应关系。[方法]通过不同组合施肥方式田间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有效降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结论]重施基肥、合理追肥,辅以四(2)代、五(3)药剂防治,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条件下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是我市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来连续大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安全生产,已引起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2006年我市稻纵卷叶螟仍属大发生年,稻纵卷叶螟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各代峰次明显,发生量大,田间虫卵量高,危害重.为此,我们狠抓预测预报,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在全市及时开展了六次以稻纵卷叶螟为主的防治战,有效控制了危害,将产量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业》2012,(6):16
一、水稻病虫 1.发生预测①“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偏重发生,早稻中等发生,中稻、晚稻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626万公顷次。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其中第一代轻发生,第二代、第五代中等发生,第三代、第四代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66万公顷次。②螟虫。二化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380万公顷次;大螟轻发生,在湘北地区危害呈上升态势,发生面积26万公顷次。  相似文献   

13.
为控制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lis)危害,分析了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特点,根据资料确定影响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制度、品种布局、栽培方式、气候条件等.提出了防控措施,通过加强预测预报、合理确定防治适期、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金坛市水稻生产上稻纵卷叶螟呈现持续多年大发生至特大发生的程度,同时仅靠增加药量和施药次数已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针对这一新情况,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经调查研究,分析了稻纵卷叶螟发生与危害的新特点,并重点加强了对其测报与防治的力度,及时进行了防治策略的调整,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稻纵卷叶螟在绍兴市柯桥区的发生概况,并提出了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桐城市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特点是:迁入期早、蛾量大、峰次多、卵量大、残虫量大,危害重、主害代前移;主要原因是:降雨影响种群的迁入、适宜温湿度有利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和幼虫取食、各代残留基数大、食料及肥水条件有利、以天敌为主的自然控害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汪文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98+3929-3898,3929
稻纵卷叶螟在青阳县通常一年发生4代,其中以三代最重,二代次之,少数年份在双晚上也发生较重.主要阐述了稻纵卷叶螟在青阳县发生情况,根据青阳县2004 ~ 2009年稻纵卷叶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2004 ~ 2009年连续6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原因是大量迁入的虫源、优质而丰富的食料、化学农药施用不当、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方面,且指出了青阳县在稻纵卷叶螟防治对策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种植品种的不断变化,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有了相应变化,水稻二、三化螟危害有所缓和,而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有逐年加大发生的趋势,近两年甚至有四代褐飞虱和四代稻纵卷叶螟的暴发,是近10多年来未遇的,现就2007年二、三代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建湖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技术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以来,建湖县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其中2008年稻纵卷叶螟四代迁入增殖后,五代大发生,六代特大发生。笔者通过调查,对其大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在我市水稻上常年发生三代。70年代双三制栽培下,三代齐发,以五(3)代、六(4)代为主害代。80年代后单季稻栽培制度下,常以五(3)代为主害代。但近年来六(4)代的发生程度和危害越来越重,大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以我市前8年为例,大发生有4年,中重发生3年,轻发生1年。特别是2003年六(4)代纵卷叶螟在我市特大发生,发生量之大为历史罕见。全市未防治田块的白叶率达4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