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姜  吴敬学 《中国蔬菜》2012,1(11):5-10
在分析我国西甜瓜生产区域化的演变历程、机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实证研究了中国29 个省区从1996~2010 年西甜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认为应在继续发展原有的西甜瓜四大产区基础上,注重东北产区的生产,并提出了我国西甜瓜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3年我国西甜瓜市场贸易分析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读:全国西甜瓜种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全国西甜瓜产区分布将更趋于集中化、规模化和优势化;国内西甜瓜批发市场价格继续呈现趋势性上升及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全国各地的价格水平继续保持差异性;基地规模化生产和大城市就地生产供应两类模式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正>●近年来我国西甜瓜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五大优势产区,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本期视点"吴敬学研究员重点探讨"中国西甜瓜优势产区布局及发展对策"。●黎贞发等根据长期的气候观测资料和短期的日光温室小气候观测数据,分析了天津市日光温室低温灾害的  相似文献   

4.
2012 年我国西甜瓜产业总值达2 500 亿元以上,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6%。随着西甜瓜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黄淮海(春夏)、华南(冬春)、长江流域(夏季)、西北(夏秋)、东北(夏秋)五大西甜瓜优势产区。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西甜瓜生产大国,而江苏省是长江中下游夏季设施西甜瓜优势产区之一。江苏现代农业(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调研了江苏省2017—2020年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品种多而杂、种子(苗)质量良莠不齐,病虫危害严重,土地流转困难、人工成本增高,土壤连作障碍严重,基础设施差、标准化程度低,产品上市集中、组织化程度低,采后处理及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对策,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王艳花  霍学喜 《北方园艺》2012,(16):207-210
在分析我国苹果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苹果主产7个省的苹果生产成本、销售价格、种植综合优势指数、品种结构分布及产品质量安全等价格及非价格因素,综合分析了各省苹果生产的竞争力,最后得出陕西、山东、甘肃、河南4个省苹果的综合竞争力优势最强。  相似文献   

7.
<正>为更好发挥西甜瓜之乡作为西甜瓜产业技术的主要展示地的作用,国家西甜瓜体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于2017年在山东省莘县举办"第四届全国西甜瓜之乡产业联盟大会"。欢迎全国从事西甜瓜研究与推广、市场营销的人员,共同研讨与交流我国西甜瓜优势产区的产业发展经验,并结合现场集中展示体系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本次会议由国家西甜瓜体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办,  相似文献   

8.
步入新世纪大门,也随着我国加入WTO,风险与机遇并存,中国的农业面临着挑战,西甜瓜发展也面临挑战,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及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构想,按照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区,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标和服务好“三农”,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面对市场的发展要求,促使西甜瓜生产健康、持续地发展,现将2020年西甜瓜发展规划如下,仅供参考:1我省西甜瓜发展现状西甜瓜生产在我省具有悠久历史,20世纪60年代我省抚州西瓜生产小有名气,我省自育的马兰无籽、旭马无籽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曾占了一定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2005年~2008年笔者有幸被邀请参加了首届中国西瓜甜瓜论坛暨全国第10~11次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在了解了全国的西甜瓜发展新形势下,面对我省西甜瓜发展现状,看到了差距,作为全国的西甜瓜生产大省,结合我省西甜瓜生产情况,浅谈一下我省西甜瓜发展的对策,与大家共商之。1全国西甜瓜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16,(3):14-18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选取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2001-2013年全国29个省区市和《全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所确定的五大优势区西瓜甜瓜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我国西瓜甜瓜产业的生产布局具有明显的分散性,按照优势区划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西瓜生产方面,部分省市自治区没有很好的发挥综合比较优势,而甜瓜的生产布局基本符合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蔬菜》2018,(7):74-74
正2018年5月24日,第二届京津冀西甜瓜产业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市大兴区召开,京津冀三地在西甜瓜生产上已实现技术、品种互通,基地联合生产,每年约有300万kg高品质西瓜供应北京市场,填补了北京本地瓜七八月的断档期。北京市西甜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朱莉推广研究员介绍说,京津冀是我国知名的西甜瓜产区,三地气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瓜甜瓜》2014,(1):I0001-I0001
政府主管部门与有关单位应积极引导各地生产者适度控制生产规模.因地制宜调整生产结构。根据生产条件和成本,重点发展优质无籽西瓜、中小果型耐贮运西瓜、优质薄皮甜瓜、优质网纹甜瓜等效益较高品种类型。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制约生产效益问题.加强西甜瓜简约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通过因地制宜应用新品种新技术,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积极宣传应用国家品种试验的结果,在主要产区有计划地安排优良新品种示范:公告适宜品种的适宜栽培范围、栽培方式及技术要求;避免品种与种子的问题影响生产.使西甜瓜生产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第23届北京市大兴西瓜节之际,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北京市大兴区政府于2011年5月27~29日共同举办首届全国西甜瓜之乡产业联盟大会,成立全国西甜瓜之乡产业联盟,构建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对接优势产区的工作平台。这个工作平台的主要任务是,成立  相似文献   

14.
<正>为提高西瓜甜瓜病虫害防控水平,总结和交流西甜瓜主要产区工作经验,深入研讨全国及西北地区特色西瓜甜瓜生产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更好地促进西甜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由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细菌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及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瓜甜瓜》2014,(1):52-52
为适应全国西瓜甜瓜生产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趋势要求,根据工作计划安排,2014年由中国园艺学会主办.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等承办的全国西甜瓜科研生产学术研讨交流会拟于2014年7月在陕西举办,会议主要就我国西甜瓜的生产、科研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并由《中国瓜菜》与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合作编辑出版会议论文增刊,在会前出刊。现就有关会议征文的安排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梨生产区域布局变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我国梨生产、贸易等方面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分析了1978—2018年我国梨生产集中度、产地集中度系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梨果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各省(市、自治区)梨生产集中度发生变化,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安徽和四川梨生产集中度排名始终排在全国前10名,且河北梨生产集中度稳居第1名。四大优势产区梨果栽培面积和产量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环渤海产区梨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占比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1978—2002年梨产地集中度系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随后基本保持稳定。40年来,河北、辽宁和北京梨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大于2,新疆、陕西、山西、天津、浙江、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福建等地2008—2018年梨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也大于1。全国环境资源布局、梨品种、生产成本和政策都能影响梨产区的改变。以上结果说明我国梨优势产区逐渐形成,梨栽培面积由传统的优势产区向西部产区和长江流域产区转移。  相似文献   

17.
江苏作为全国西甜瓜种植的优势区域之一,对全国西甜瓜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江苏南京的浦口区种植西甜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江苏省现代农业(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浦口示范推广基地调研了浦口区2021年度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针对目前面临的产业发展风险加大、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基地基础设施较差和连作障碍发生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推动当地西甜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渭南是陕西省甜瓜的主要产区之一,目前甜瓜的生产面积已经达到6667hm2,2009年春季至2011年夏季,按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的要求,国家西甜瓜产业体系渭南综合试验站组织渭南市植保、土肥、栽培、育种等7名专家,  相似文献   

19.
山西水果生产优势及发展意见马志远张美玲(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太原·030006)(山西省农业开发局1山西水果生产优势山西作为内陆省份,有其独特的生产条件,是我国重要的落叶水果产区,其水果生产概括有以下优势。1.1生产区域优势山西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气象...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全球西甜瓜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西甜瓜播种面积超过200 万hm2,占蔬菜播种面积的10%以上,西甜瓜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武汉市的西甜瓜生产源远流长,曾被列入武汉市"十大"优势农产品之一.20世纪70年代前后,洪山天兴洲、江夏土地堂、汉阳拦江堤的西甜瓜曾响誉江城,久负盛名."西瓜王,土地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