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缢蛏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利用SMART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成功构建了缢蛏肝脏组织的标准化cDNA文库。对随机选取的5 679个克隆进行随机测序,比对、筛选出2条β-actin同源序列,对其中一条EST序列两端进行扩增、测序,然后进行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扩增、测序,拼接得到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β-ACTIN 1。该序列全长为1 552 bp,包括73 bp的5′非翻译区和348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1 131 bp的开放阅读框。阅读框共编码376个氨基酸,推算分子量约为41.95 ku,理论等电点为5.23。与其他7种软体动物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β-ACTIN 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中Ile179、Glu229、Ser232、Pro236、Ile248、Asn272、Cys273、Val283、Ser320、Ser325、Val330、Pro339等12个氨基酸残基具有特异性;同时发现缢蛏β-ACTIN 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软体动物的相似性高达97%以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缢蛏首先与软体动物聚在一起,然后与节肢动物聚在一起,再依次与鱼类、两栖类、哺乳类聚在一起。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β-ACTIN 1基因在缢蛏各组织中的表达及鳗弧菌诱导后的表达均不稳定,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2.
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韩俊英  李健  李吉涛  常志强  陈萍  李华 《水产学报》2011,35(8):1130-1138
克隆了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该基因由2 250 bp的碱基组成,开放阅读框长1 959 bp,编码由65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基因两翼分别存在83 bp(5′端)和208 bp(3′端)的非翻译区,将该基因命名为Ec-HSP70。与其它物种HSP70s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与甲壳动物的同源性都在90%以上,表明该蛋白属于热休克蛋白HSP70家族。聚类分析表明,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氨基酸序列与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紧密聚为一支,之后聚类顺序依次为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刀额新对虾等。通过荧光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肝胰腺、肌肉的表达分析表明,温度、pH和氨氮胁迫都可以引起该基因的高表达,而且肝胰腺中的高表达时间相对肌肉中出现的较早。试验结果表明,温度、pH和氨氮胁迫对脊尾白虾HSP70基因表达有一定的诱导效果,但胁迫的时间过长则抑制其表达,肝胰腺对胁迫比肌肉较敏感。  相似文献   

3.
贾昌锋  高海霞  祝茜  张雷 《海洋渔业》2021,43(4):418-429
采用表达序列标签(EST)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从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体内克隆出一个热休克同源蛋白70(即TfHsc70).其全长2138 bp,理论分子量为71.1 kDa,等电点为5.27,并由一个194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一个78 bp的5′端未翻译区...  相似文献   

4.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家族是最古老的膜蛋白家族之一,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对氨基酸、脂质、抗生素等物质进行跨膜运输,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理活动。目前,对软体动物ABC转运蛋白家族的鉴定,仅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3种双壳类中有系统研究,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ABC转运蛋白家族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尚未见报道。利用缢蛏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运用本地及NCBI在线BLAST程序、FGENESH+、SMART、Ex PASy、MEGA X、Mev 4.90和MapInspect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在全基因组水平系统地鉴定出52个缢蛏ABC转运蛋白,并对转运蛋白基因外显子数目、染色体定位等信息进行分析;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将缢蛏ABC转运蛋白家族分为8个亚家族,即ABCA~ABCH;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物种...  相似文献   

5.
根据鲤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序列(AY120894)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胰脏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草鱼HSP70基因cDNA部分序列,并进行了组织表达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所获为序列为480 bp,获得GeneBank登陆号为FJ483832。序列测序结果显示,HSP70扩增序列与鲤、斑马鱼、鲋的同源性为:93%、91%、93%。另外,所获序列HSP70在草鱼脂肪、肌肉、肠、脑、粘液、性腺、鳔、肝胰脏、心脏、脾脏、鳃、鳍12个组织的表达存在差异,HSP70在草鱼这12个组织中均检测到表达,其中在鳍中表达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鳔中表达次之,且与脑、心脏、性腺中表达差异不显著;在粘液中表达最低。  相似文献   

6.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罗非鱼热休克蛋白70(tilapia heat shock protein,tHSP70)的理化特性、糖基化位点、跨膜区域、蛋白的细胞定位及信号肽与虹鳟等其他动物HSP70的相似性,以人工合成c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其完整CDS,并将此DNA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GAPZa-A连接,构建pGAPZa-HSP70表达质粒,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tHSP70蛋白,对表达上清液进行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分析后,采用Ni2+IDA层析脱盐纯化目的蛋白,并对所表达的蛋白进行糖基化PAS染色鉴定。对表达的蛋白进行SDS-PAGE后,将所获得的非预定大小(约100 ku)条带进行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并确定其蛋白种类。结果表明:tHSP70所含氨基酸数量为640,分子量为70 274.5 u,等电点为5.49。在哺乳动物网织红细胞(体外)的半衰期为30 h,在酵母内半衰期大于20 h,而在大肠杆菌内的半衰期也大于10 h,不稳定指数为36.64,脂肪族指数为85.58。可能分别含有6个N-和O-糖基化位点,所克隆tHSP70基因与目的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完全一致,所构建的pGAPZa-HSP70质粒能在GS115中成功表达,诱导表达上清液经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分析后发现,除70 ku目的蛋白外,还出现一条100 ku条带。经糖基化PAS染色证明,此100 ku蛋白可能是HSP70糖基化的结果,且能被人的兔抗HSP70抗体识别,质谱鉴定证明该条带即是tHSP70蛋白。本研究所表达tHSP70蛋白为后续罗非鱼细胞学及抗原提呈等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成员是重要的抗逆和潜在污染预警分子。本研究将近江牡蛎HSP70基因cDNA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构建近江牡蛎HSP70的重组表达质粒pQE30/HSP70。该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入表达宿主大肠杆菌M15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确实获得了重组蛋白的表达。分别在25℃、30℃和37℃下,经0.2mmol/L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其中,在25℃下,诱导的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表明该温度为恰当诱导温度;在25℃下,分别诱导重组蛋白表达2h、4h、6h、8h、12h和16h,其中诱导12h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大部分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于大肠杆菌M15中;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69kD,并能与鼠源抗6伊His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表明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近江牡蛎HSP70蛋白。实验表明,在25℃下,经0.2mmol/LIPTG诱导表达12h,可获得大量可溶近江牡蛎HSP70蛋白。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热休克蛋白70的原核高效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热休克蛋白70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c中,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入表达宿主BL21(DE3),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经IPTG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并用软件Bandscan分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含凡纳滨对虾HSP70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c/HSP70,表达的目标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72kD,并能与小鼠抗人HSP70抗体特异性结合。37℃诱导5h目标蛋白表达量最高;但25℃诱导目标蛋白的可溶性比例达80%,目标蛋白占全菌总蛋白70%以上,均较37℃为高。  相似文献   

9.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广温性贝类,自身存在特殊的防御机制以适应外界温度胁迫.为研究高温胁迫对缢蛏热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转录组中筛选的3类11个高温应答候选基因,即分子伴侣类基因(HSP70、HSF1、GRP94、BAG3、PDIA6和C...  相似文献   

10.
合浦珠母贝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获得cDNA全长序列2 365 bp,其中3’非编码区域(UTR)为318 bp,5’UTR为8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9 bp,编码65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1.39 kD,理论等电点为5.22,并含有3个HSP70家族的签名序列IDLGTTYS、DLGGGTFD和EEVD。同源性分析表明,合浦珠母贝HSP70的氨基酸序列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等双壳贝类的相似性高达86%以上,基于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合浦珠母贝与牡蛎属种类亲缘关系最近。高温、高盐刺激后,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hsp70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高温刺激的表达量高于高盐刺激,高温刺激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鳃、消化腺、外套膜、肌肉、性腺,高盐刺激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鳃、外套膜、肌肉、消化腺、性腺,表明HSP70参与了机体对刺激的应答过程。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合浦珠母贝的抗逆机理及其遗传改良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 razor clam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is a bivalve species living in the lower to mid intertidal zones along the coast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microalgae species and concentration on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y (AE) of cultured adult S Constricta fed with six species of microalgae, including Chlorella sp., Pavlova viridis,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and 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was examined. The clams were exposed to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15, 20 and 25°C) and five microalgae concentrations (0.16, 0.27, 0.37, 0.45 and 0.53 mg L?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AE and the efficiency peaks at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20°C. Under different microalgae concentrations,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ie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and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E and microalgae concentration. At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microalgae concentration,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ies of Chlorella sp. and N. oculata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microalgae. The intera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microalgae concentration affected the AE significantly (P < 0.05).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方法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肠的结构,并探讨其功能。结果表明,肠壁由内向外可分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缺乏肌层,其中粘膜层包括粘膜上皮和粘膜肌层。粘膜上皮为单层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微绒毛柱状细胞和分泌细胞构成。纤毛柱状细胞除了能运输食物外,还具有细胞内消化、贮存能量及细胞外消化的功能;微绒毛柱状细胞具活跃的吸收、细胞内消化和贮存能量的功能;分泌细胞以顶浆分泌方式分泌酶原和粘液,其分泌的酸性和中性混合粘液物质可起到润滑肠道、保护粘膜的作用,分泌的消化酶参与肠腔中进行的细胞外消化。粘膜肌层为薄层环行的平滑肌。粘膜下层为丰富的疏松结缔组织。肠道具有消化脂类的能力,还参与钙、铁等无机盐代谢。  相似文献   

13.
缢蛏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现有的对虾育苗设施,进行缢蛏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和稚贝培育,提供缢蛏养殖户所需苗种,获得成功。1997年出池稚贝平均密度76.26×10~4颗/m~2(壳长501~920μm),最高密度111.15×10~4颗/m~2(壳长501~811μm)  相似文献   

14.
刀额新对虾与缢蛏混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仰源 《齐鲁渔业》2007,24(4):28-29
为提高养殖池塘经济效益,选择具有环形沟的低盐度海水池塘,开展刀额新对虾与缢蛏混养,充分利用池塘水体进行立体化养殖,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我国传统的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养殖过程中易受病原菌感染而造成大量死亡和经济损失。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无脊椎动物的先天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缢蛏TLR分子特征及其免疫功能对预防和控制病原菌感染至关重要。本研究从缢蛏基因组序列中鉴定出42个TLR基因(ScTLR),其中,33个编码典型的TLR蛋白,其他9个为TLR样蛋白。根据蛋白结构域特点,将典型的TLR蛋白分为2大类4个亚类,一类为多半胱氨酸簇TLR (mccTLR),包括1个P型TLR和7个sPP型TLR;另一类为单半胱氨酸簇TLR (sccTLR),包括16个sP型TLR和9个Ls型TLR。与其他9种软体动物TLR基因的类型和数目比较结果显示,缢蛏基因组中未发现其他软体动物中存在的V型和Twin-TIR型TLR,起源古老的mccTLR类群在软体动物中没有大规模的扩张,而起源较晚的sccTLR类群却发生了大规模的扩张。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6种ScTLR在检测的7种组织中普遍表达,且在血细胞、鳃和肝胰腺组织中高表达。最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胁迫12 h和48 h的缢蛏鳃和肝胰腺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副溶血弧菌感染前后9个TLR基因在鳃或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6个基因(ctg118.25、ctg118.26、ctg356.25、ctg774.6、ctg681.6和ctg1513.5)在感染12 h或48 h后的鳃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前5个基因表达量上调,仅ctg1513.5表达量下调;3个基因(ctg467.9、ctg2496.3和ctg903.17)在感染12 h或48 h后的肝胰腺中表达差异显著,其中,ctg467.9和ctg2496.3表达量下调,ctg903.17表达量上调。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探讨不同TLR基因在缢蛏天然免疫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缢蛏消化盲囊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星鸿 《水产学报》2003,27(3):225-230
运用光镜、透射电镜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缢蛏消化盲囊的结构与功能。消化盲囊为复管泡状腺,以导管与胃腔相通。腺上皮由胚性细胞(E-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分泌细胞(B-细胞)组成,它们在分布位置、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各有其特点:E-细胞主要存在于近端(与导管相连处),体积较小、核质比大,能分化为其它类型的腺细胞;F-细胞内含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功能是合成、分泌消化酶;R-细胞以脂肪滴和糖原粒的形式储存丰富的能量;B-细胞只见于远端,游离端具发达的微绒毛,内含大量的次级溶酶体和消化残体,有很强的吸收和细胞内消化功能;B-细胞和R-细胞消化脂类的能力较强。导管壁由单层短柱状纤毛细胞和丰富的粘液细胞构成,纤毛柱状细胞能合成、分泌消化酶。消化盲囊参与无机盐代谢。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流水条件与换水操作对缢蛏育苗初期的影响,2015年9月在三门东航水产育苗场进行试验,试验桶X(编号1、2、3*、4*、5*、6*)设置筛绢网与进出水开关控制流水速度,试验桶Y(编号7、8)未设置筛绢网且进行倒池操作,水温26~27.5℃,pH 8.0~8.2,盐度13,光照度低于1000lx。结果表明,对于非流水性育苗,加大换水量与设置筛绢网减少机械损伤能够显著提高缢蛏幼虫期的存活率(P0.05),对孵化及生长变态等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对于流水性育苗,当换水量逐渐加大时,缢蛏卵子的受精率降低,受精卵的孵化率在提高后回落,D形幼虫规格无显著差异(P0.05),稚贝规格与变态率降低,变态时间延长,缢蛏幼虫的壳长在试验中后期生长速率减缓、存活率降低,但与非流水性试验组的壳长及存活率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当流水量较小时,缢蛏幼虫壳长无显著差异(P0.05),存活率有明显提高。本试验验证了适量的流水性育苗与不倒池换水操作可以显著提高缢蛏幼虫孵化率、变态率、存活率,对变态时间与稚贝规格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