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平衡致死系雄蚕杂交种只有一种交配方式,即只有正交,没有反交。在繁育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时,"秋·华"原种饲育至4龄时,根据雌雄蚕的斑纹不同,淘汰白蚕,只饲养花蚕用于生产种茧。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为限性卵色品种,根据雌雄蚕卵的不同卵色,在蚕种出库前根据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性别的家蚕进行饲养,其结果调查如下:食下量雌蚕较雄蚕多,消化率雌蚕较雄蚕低,熟蚕丝腺量 雌较雄的重,而遗腹丝雌较雄的轻,全茧量雌的较雄的重,茧量雌雄无差异,茧丝量雌较雄的轻,茧丝长雌较雄的短,这说明饲养雄蚕的经济效益比雌蚕高。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广西年饲养量最多的家蚕品种两广二号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雌雄个体间饲料转化效率。结果表明:两广二号雄蚕个体平均食桑量4龄期为雌蚕的92.26%、5龄期约为雌蚕的94.02%,整个大蚕期雄蚕个体的平均食桑量为雌蚕的93.80%;50kg桑叶产全茧量雄蚕为5.57kg,是雌蚕的87.01%,显著低于雌蚕;50kg桑叶产茧层量雄蚕比雌蚕的高6.78%,说明两广二号品种的雄蚕叶丝转化率略高于雌蚕,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sch基因具有胚胎期高温致死的特性,将伴性赤蚁(sch)导入实用品种中可实现专养雄蚕。通过常规和高温干燥催青处理sch雄蚕品种,找出降低雌蚕比率的有效途径,并对其孵化率进行t检验。得出结论:sch雄蚕品种在33℃、RH60%下雄蚕孵化率达到91.12%,雌蚕比率基本得到控制,雄蚕孵化率与常规催青技术处理sch雄蚕品种的雌雄实用孵化有一定的差异,经t检验中系差异显著,日系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根据两日的雌蚕比率不同,提出采用一日收蚁法技术提高sch雄蚕品种的雄蚕率。  相似文献   

5.
雄蚕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属于雌雄异体昆虫。雄蚕的染色体构型为同配性别(ZZ),雌蚕为异配性别(ZW),正常情况下所产生后代的雌雄性比为1:1,因此养蚕生产上都是雌雄蚕各占50%。多年来对雌雄蚕之间差异的研究表明,家蚕雌雄间不仅在经济性状上,而且在生理生化方面均存在差异。由于雄蚕在经济性状方面优于雌蚕,许多家蚕育种工作者致力于家蚕控制的研究,以增加雄蚕的比率,实现专养雄蚕,以达提高经济价值的目的。现将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家蚕的耐氟性机制以及耐氟性在不同性别蚕体间的差异,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材料,自5龄起蚕开始分雌雄喂食清水和200 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检测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添食氟化物后耐氟和敏感家蚕品种5龄幼虫中肠的GST活力随添氟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一致,且与对照组相比酶活性均呈增高趋势;敏感品种734添氟组5龄雌蚕的GST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486倍,耐氟品种T6添氟组5龄雌蚕的GST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529倍。敏感品种734对照组5龄幼虫在试验第3天头部的AChE酶活性显著升高,但添氟组雄蚕在试验第2天AChE酶活性即显著升高,而雌蚕的AChE酶活性在整个5龄试验期均呈平缓下降趋势;耐氟品种T6添氟组5龄雌、雄幼虫的AChE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大,酶活力随添氟时间的变化趋势也与对照组较为一致,均在第3天出现最低值;2个品种添氟组AChE酶活性的性别差异与GST相反,即雄蚕的AChE平均活力大于雌蚕。推测氟化物处理后耐氟家蚕品种仍然能够保持AChE酶活性水平,从而呈现对氟化物的耐受性;2种类型解毒酶活力在雌雄家蚕间的差异可能暗示同一品种雄蚕的耐氟能力较多涉及靶标抗性,而雌蚕的耐氟能力较多依赖于代谢抗性。  相似文献   

7.
雌雄茧丝性状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雌雄性别之间蚕茧及其茧丝若干经济性状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平均全茧量雌比雄重,约0.297g;平均茧层率雌比雄低,约4.07个百分点;平均茧层量雌雄间比较接近,雌雄性别间全茧量、茧层率的差异在显著水平a=0.01下达到极显著水平。平均茧丝纤度雄比雌细0.188dtex,干茧出丝率雄比雌高出3.2个百分点,强力雄比雌大0.191CN/dtex,伸长率雄比雌高出1.02个百分点,雌雄性别间这些性状的差异在显著水平a=0.05下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雄茧平均茧丝长比雌茧的增长4.69%,平均纤度粒内百回均方差比雌茧的减小0.14。  相似文献   

8.
雌雄茧丝性状差异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家蚕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L×P杂交种作为材料,调查了雌雄性别之间茧丝若干经济性状的差异性。结果全茧量雌比雄重0.347g,茧层量雌比雄重0.044g,茧层率雌比雄低2.38个百分点。茧丝纤度雄比雌细0.197dtex,干茧出丝率雄比雌高出1.99个百分点,茧丝长雄比雌长38.36m。雌雄茧丝质性状虽有差异,但在显著水平а=0.05下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浙江农科院的有关人士指出,20世纪中叶蚕桑生产上的一大技术革命是杂交品种的运用,而21世纪蚕桑生产的伟大技术革命将是推广专养雄蚕技术.在丝绸行业中,谁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雄蚕和雌蚕相比,雄蚕食桑量要少,但产丝率却比雌蚕高10%,用雄蚕茧缫出的生丝品位也较雌雄蚕混养的茧高两个等级以上.饲养雄蚕和雌雄蚕混养相比,经济效益可提高20%左右.自然界万物雌雄相间,阴阳对称是一种自然规律,要打破这种规律,简直是天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氟离子在雌雄家蚕中肠和头部的吸收累积情况,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按照常规方法饲养到5龄起蚕时,对2品种家蚕进行雌雄鉴别,并将其分区饲养.添氟组喂食经200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另设清水对照组,检测不同性别家蚕中肠和头部氟离子浓度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中肠中,对照组734和T6雄蚕氟离子浓度分别高雌蚕1.20倍和1.03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均是雌蚕的1.05倍.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67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58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2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0倍.在头部,对照组734和T6雄蚕分别是雌蚕1.39倍和1.08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分别约是雌蚕的1.10倍和1.03.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39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03倍.两种组织中,均表现出雄蚕中的氟离子浓度高于雌蚕的.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在5龄期将雌雄蚕分开饲养,调查其饲料效率,结果表明雄蚕的50kg桑茧层量为1089.94g,比雌蚕的50kg桑茧层量905.55g高出20.36%。而且雄蚕强健好养,生命率高于雌蚕。在生产上专养雄蚕能够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家蚕性别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了查明专养雄蚕的经济价值,以限性形蚕品种科1号及科2号为材料,对雌雄蚕在经济性状上的差异作了一系列的调查,得到以下结果: (一)雄蚕优于雌蚕的经济性状有:5龄丝腺成长倍数大,5龄食下量少,对高温多湿的抵抗力强,蛰中经过短,4龄起蚕健蛹率高,茧层率高,茧丝长及解舒丝长长,茧丝纤度细,净度优,出丝率高。 (二)雄蚕与雌蚕相仿的性状有:幼虫经过、消化率、对胃肠型脓病的抵抗性、万蚕产茧层量、茧层量、茧丝量。 (三)雌蚕计量大于雄蚕的性状有:蚕体重、万蚕产茧量、全茧量、纤度。 (四)解舒率因受环境的影响较大,雌雄间没有一定的倾向。 (五)分析了雌雄蚕经济性状发生差异的原因,並指出了养雄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正> 为适应蚕桑生产的飞速发展,1990年秋季我场从陕西省蚕桑研究所首次引进陕蚕三号杂交原种试繁普种,并获得成功。陕蚕三号原种是中·中和日·日四元杂交组合。中系由122、795正反交组成,正交为陕三5(122×795),反交为陕三7(795×122);日系由226、796正反交组成,正交为陕三6(226×796),反交为陕三8(796×226)。其中陕三7为限性品种,即壮蚕雌蚕为普斑,雄蚕为姬蚕。今秋我场引进试繁的是陕蚕三号的陕三7和  相似文献   

14.
家蚕卵色和斑纹限性品种选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卵色限性品种和斑纹限性品种在蚕业生产上的意义:斑纹限性品种,雌蚕有斑纹是普通斑蚕,雄蚕没有斑纹是姬蚕,在良种繁育上,可以利用斑纹的有无来识别蚕儿的雌雄,可以提高蚕种场雌雄鉴别的劳动工效,降低蚕种的生产成本。至于卵色限性品种是黑卵雌,  相似文献   

15.
专养雄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正>家蚕是雌雄异体昆虫,需通过雌雄个体间的交配来繁殖后代,养蚕生产上所用蚕种的雌雄比例为1:1。由于雄蚕体质强健、好养、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好、雄蚕茧出丝率比雌蚕茧高20%左右。如果能全部饲养雄蚕,可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多产丝15%。因此,在生产上光养雄蚕是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要做到光养雄蚕,就必须在卵期或尽可能早地在幼虫期将雌雄蚕分开,以及用生理学方法将胚胎期雌转化为雄,或使用各种手段控制只有雄蚕孵化。要在早期将雌雄蚕分开,一般用限性遗传的手段。限性遗传是指某一性状只限于在一种性别上表现的性连锁遗传现象,家蚕的限性遗传也称W染色体连锁遗传,现在生产上所用限性品种是通过诱变方法使带有标志基因的常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育成。已育成卵色、蚕体色、茧色  相似文献   

16.
家蚕是产业化规模最大的经济昆虫 ,常规饲养中均为雌雄混养。由于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强健好养 ,食桑省、茧层率和出丝率高 ,丝质优、出丝效益和织物性能好等显著优点 ,系统研究表明专养雄蚕比目前的雌雄蚕各半混养可提高经济效益 30 %以上 ,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多产丝 1 0 %以上 ,雄茧单独缫丝 ,可生产 5A级高品位生丝 (比一般的提高 2~ 3个等级 ) ,因此丝茧育希望专养雄蚕。由于雄蛾 (蛹 )独特的功能性 ,利用雄 (蛹 )蛾开发功能性保健品进行产业化开发的企业希望专养雄蚕。由于专养雄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日、俄等国纷纷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四川蚕业》2017,(1):18-20
大量的研究证明丝茧育中雄蚕的经济价值远高于雌蚕,雄蚕与雌蚕相比,据统计专养雄蚕比雌雄蚕混养,产丝量可增加15%,提高经济效益10%左右~([2])。因此在蚕业生产上实现专养雄蚕是21世纪家蚕育种的主要方向之一。伴性赤蚁蚕温敏致死性的发现,为实现专养雄蚕的目标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研究通过杂交、回交方法将sch基因分别导入优良现行品种,以提高伴性赤蚁经济性状,获得新育种素材,为进一步培育伴性赤蚁雄蚕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家蚕平衡致死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平衡致死系的研究徐安英,李木旺,费美华,黄君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家蚕雄蚕体质强健,饲料效率高,雄蚕茧出丝率比雌蚕高20%,而养蚕生产上所用蚕品种一般是雌雄比各占50%,如果光养雄蚕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多产丝15%,并且,雄蚕丝质好...  相似文献   

19.
提供雄蚕茧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虞晓华 《江苏蚕业》2003,25(2):20-21
本文介绍了批量提供雄蚕茧的四种途径,讨论了各种途径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认为目前推广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家蚕双限性斑纹品种,蚕种场、蚕农、丝绸工业三部门之间利益冲突较少,各方容易接受。丝绸工业部门收购这二类蚕品种的蚕茧后,可以根据生丝市场的供求情况,缫制出雄蚕丝、雌蚕丝及雌雄混合丝(传统品牌丝),提高茧丝的产值。  相似文献   

20.
控制sch单养雄蚕品种雌雄蚕孵出比例的催青处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萍  鲁成  朱勇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2,28(1):31-34
研究结果表明 :在RH 6 0 %状态下 ,控制性比的温度和下限时间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控制性比的高温处理适于干燥状态下进行 ;处理后雌蚕孵化整齐度明显低于雄蚕孵化整齐度 ,雌雄蚕孵化整齐度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尤以雌蚕更为明显。由此提出了在RH 6 0 %状态下sch单养雄蚕品种控制性比的起点温度及温度、时间范围。认为高温催青用下限温度配合 1日收蚁法效果好 ,高温处理以后的胚胎适于在RH 80 %~ 85 %的湿度中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