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进行了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防治二化螟示范试验,示范区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5%,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产量增加5%~10%。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二化螟防治效果、产量及用药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防治晚稻二化螟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用药15%阿维·三唑磷乳油100 mL/667m2,且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施药方法:于第3代二化螟卵孵盛期至2龄高峰前施药,可提高防效4.98%,每667 m2减少施药工本6元,增加产量31 kg,减少用药成本11元,667 m2增加总效益79.4元。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SC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浓度,为甘蔗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不同剂量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为处理,并以螟虫防治常用农药10%阿维.氟虫双酰胺SC(稻腾)和3%阿维菌素EC为对照药剂,进行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1~2龄幼虫高峰期,每ha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300~450 mL,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6.7%,且药效期长,防效明显优于10%阿维.氟虫双酰胺SC等常用药剂。从使用成本与防治效果两方面综合考虑,生产上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使用剂量以375 mL/ha为宜。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及其不同剂量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防治期内施用600 g/667m^2、700 g/667m^2、800 g/667m^2防治二化螟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于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 d施药,药后21 d防治效果为86.18%-100%、药后30 d防治效果为84.62%-96.41%、药后40 d防治效果为82.28%-92.86%,持效期达40 d。其中700-800 g/667m^2药剂效果最佳,速效性高、持效期长,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生产上推广使用时,以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 d按剂量每667 m^2拌细土10 kg均匀撒施最好。  相似文献   

5.
5%烯啶虫胺超低容量液剂防治稻飞虱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稻飞虱低龄若虫盛发高峰期,每667 m2用5%烯啶虫胺超低容量液剂100~200 mL,药后7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对水稻安全,该药剂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氯虫苯甲酰胺——杜邦康宽(chlorantraniliprole),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杀虫剂。已在美国、中国等国作为"降低风险产品"登记注册,属微毒级农药。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害虫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使神经细胞丧失功能,导致  相似文献   

7.
贯彻“绿色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生态安全为目的.在有效控制水稻病虫为害的同时,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二化螟进行减量控害增产技术示范试验,示范区减少农药用量15%,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产量增加5%~10%。  相似文献   

8.
曾义龙  江云珍 《江西植保》2008,31(4):187-188
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稻纵卷叶螟不同发育时期施药防治,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时期应掌握在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每667m^2制剂量10ml,防治可达92.57%,药后稻田保持浅水层3~5d。该药剂对水稻安全,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是美国杜邦公司新开发的全新成分、全新杀虫机理杀虫剂,其杀虫谱广,持效性好。为了验证其对二化螟的防效及安全性,2009年在黄冈市黄州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莲藕食根金花虫Donacia provosti Fairmaire俗称地蛆,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绿褐色,有金属光泽,长度6~9mm。幼虫白色蛆状,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作物。主要为害莲藕、莼菜、茭白、水稻、矮慈姑、稗、眼子菜、鸭舌草、长叶泽泻等水生植物。该虫在我国分布广,是深水藕地区的重要害虫,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由于冬季气温偏高,以及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变更等原因,二化螟种群大幅上升,抗性也明显增强,常规药剂难以有效控制其危害。为验证呋虫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效果,进行了本试验示范。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试验对象:二化螟()试验作物:水稻,品种为鄂科1号1.2试验地试验地点设在荆州区马山镇双杨村六组中稻田内。该地区属江汉平原双季稻区,常年为二化螟中等偏重发生区域。试验田及示范大区地  相似文献   

12.
作者进行了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1]防治二化螟示范试验,示范区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5%,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产量增加5%~10%.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5%环虫酰肼SC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开展了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孵化高峰期喷施5%环虫酰肼SC防治二化螟,施药后当空白对照区为害状明显时调查,75 g/ha剂量的处理防效达到88.5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防效,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志坚  熊冠华  李文君  邓祝家 《江西植保》2003,26(4):171-171,170
实验结果表明,5%锐劲特SC对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枯心每667m^3用锐劲特30ml对水30kg于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喷雾防治,药后2ld,防效达93%以上,且能兼治其它害虫。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5%烯啶虫胺超低容量液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该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根据“绿色农药创制及其在水稻、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上的应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天柱县植保植检站于2013年在凤城镇团结村用5%烯啶虫胺超低容量液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2020年开展了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0 m L/667m~2拌种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通过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处理,播种后60d的防效能够达到88.86%,收割前有效穗20.88万穗/667m~2,测产结果 746.15kg/667m~2,较对照增产17.6%,有效防止了水稻二化螟为害,同时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2.5%氯虫·吡虫啉BR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明确其使用剂量和对甘蔗的安全性,以10%吡虫·杀虫单BR为对照药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将2.5%氯虫·吡虫啉BR在甘蔗种植时直接施入甘蔗种植沟中,使用量达到1 125.0 g (a.i.)/ha时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持效期长,是防治甘蔗螟虫的理想药剂,同时,2.5%氯虫·吡虫啉BR对甘蔗安全,在生产上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是我县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防治二化螟的药剂多而乱,防治效果不理想,为了筛选比较理想的药剂,1998年进行了5%锐劲特防治二化螟药效试验。1试验设计方法1.1试验田安排在因桥乡黄家边村委第二小组黄维新家的责任田,品种为中优早1号。1.2处理设计:每667mZ的用五分别为5%锐劲特30rnl、40ml、50Inl,18%杀虫双水剂200d为对照农药和空白对照,各处理均重复三次,设15个小区,小区面积67m'随机区组排列。用水量40kg用背负式喷雾。1.3施药日期:施药时间为5月10日。1.4考查效果方法:二化螟危害基本稳定后…  相似文献   

19.
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代二化螟和2代二化螟为靶标,对新型邻氨基苯甲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化学农药毒死蜱防治水稻二化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阿维菌素1.8%乳油和毒死蜱40%乳油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高,持效期长,能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的为害。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3种处理、阿维菌素1.8%乳油和毒死蜱40%乳油防治1代二化螟,药后36 d保苗效果分别达84.2%~100.0%、90.1%和92.1%,杀虫效果分别达84.6%~100.0%、90.7%和93.8%;防治2代二化螟,药后30 d白穗率分别控制在0.2%~1.4%、0.8%和0.7%,受虫害株率控制在0.4%~2.2%、1.1%和0.9%,防效可达82.4%~97.6%、90.2%~91.2%和91.4%~92.8%。能有效起到保苗、保穗、增加粒数和粒重,促进增产增收的作用。实产比清水(CK)分别增产9.7%~12.3%、10.9%和11.2%,均达极显著水平,增收1 719.19~1 998.22、1 956.52和2 057.83元。  相似文献   

20.
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防治水稻害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虫苯甲酰胺是美国杜邦公司新开发的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为了验证其防效及安全性,我站在黄冈市黄州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