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栽培因子对风沙土区小麦产量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区小麦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肥料反应模型,解析了各因素对总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寻求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为松嫩平原风沙土区小麦栽培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风沙土区小麦高产栽培措施为:密度822.75万~876.45万株/hm2,氮肥(N)129.10~144.05kg/hm2,磷肥(P2O5)116.92~127.88kg/hm2,钾肥(K2O)68.28~78.30kg/hm2,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正效应,适量增加氮磷肥施用量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不同耕地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特征,选取3种不同耕作措施(免耕、浅翻、深翻)与有机肥相结合,分析不同层次土壤的养分、大豆根系形态以及与大豆产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两个轮作周期,各处理的大豆产量无明显差异,仅表现为深翻和深翻+有机肥处理略高于其它处理。施入有机肥后大豆总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分别增加了-1.2%~41.8%、5.0%~13.9%、3.7%~61.0%和8.9%~82.7%。有机肥配的施用,均不同程度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同时还有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趋势,尤其是20~40 cm土层,但对碱解氮的影响不明显。深翻与有机培肥相结合时,利于增加深层土壤的养分含量,促进大豆根系发育,提高其自身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第二生态区松嫩平原温暖风沙干旱区气候土壤特征明显,该区气候干燥多风沙,张宝坤干燥指数1.1~1.3、积温2850~2900℃,是黑龙江省干燥度最大、积温最高区,土壤多为风沙土和盐碱土。针对上述气候和土壤特点,从1997年开始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玉米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肥力指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PSS及Excel软件,统计分析东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利用及其养分指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涵盖暗棕壤、草甸土、黑土、棕壤、白浆土、黑钙土、沼泽土、栗钙土、栗褐土等9个土壤类型。耕地利用率达到60%以上的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褐土和黑钙土;草甸土、栗褐土、风沙土、棕壤、栗钙土和白浆土的耕地利用率在30%以上。土壤养分指标与气象因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等土壤养分与热量因子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从宏观上分析,黑龙江省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等养分指标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年平均温度、≥10℃有效积温和无霜期等热量指标辽宁省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结合成土过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可以说明在平均气温较高的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不利于养分指标的积累,土壤肥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轮作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常年风沙侵蚀,土壤质量不断恶化,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深翻秸秆还田是当地生产中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农田土壤生态的两种生产模式。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玉米大豆轮作、玉米深翻秸秆还田种植模式和玉米连作处理对比,研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评价两种种植模式技术效果。结果表明,轮作处理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0%左右,提高土壤孔隙度8%,对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深翻秸秆还田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26%~32%,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值0.4~1.2个单位,提升西部半干旱区地力,改善西部土壤盐碱化。深翻秸秆还田处理更有利于玉米拔节和抽丝期根长生长,有利于茎粗和穗干重的形成,对玉米产量具有显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万宁市水稻土养分状况,采集3 061个水稻土耕作层土样进行养分测定, 并与第2 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属中等水平,并呈下降趋势;有效磷有较大幅度提高,速效钾也有所提高。但是有效磷钾含量不高,全市耕地土壤少磷缺钾状况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对漳州市长泰县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常规5项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长泰县耕地土壤氮、磷、钾养分不平衡,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丰富,有机质、碱解氮含量相对不足,pH值总体上呈酸性。据此对长泰县耕地土壤提出相应的培肥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特点和土质气候条件,进行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4个适宜该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增产幅度达6.9%~15.73%。  相似文献   

9.
铁岭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现状及提升措施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忠科 《杂粮作物》2009,29(1):47-48
铁岭市现有耕地面积54.7万hm^2,是国家粮食主要产地之一。有棕壤、黑土、风沙土、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六个土类,其中棕壤、草甸土、水稻土为主要耕地土类。铁岭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5.8g/kg,属较缺等级,较缺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约80%(表1)。若长此以往,将制约粮食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升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孙吴县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土壤中存在的侵蚀问题、板结问题、涝洼地土壤过湿易涝问题、土壤耕层浅犁底层厚等问题的阐述,提出了大力植树造林、建立优良的农田生态环境、改革耕作制度实行抗旱耕法、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等改良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