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17,(21)
随着农村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抑制了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将来谁来种地、谁会种地"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培育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既懂农业技术又懂农业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流向城市,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农民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劳动力流失,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农民现代化的转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一批新型农民,是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子猷 《农业考古》2005,(6):316-317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4.
在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结构成为衡量延边州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几年来,延边州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收入不高,导致农民劳动力流失,造成劳动力结构有所改变。本文旨在分析延边州农业劳动力结构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现状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国家,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民的化科技素质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且其本身就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本在深入探讨农民人涵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民化科技素质的两个主要途径:农村教育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阐述了国内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理论及观点,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现阶段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即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途径,城镇化建设其本质就是通过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升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城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让农民增收,城镇化发展可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农民现代化是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它是农业现代化之基、新农村建设之需、社会现代化之义。可以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科学技术,增强农民现代化致富本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现代化精神生活质量;强化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现代化参政维权意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使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建设绿色低碳农村,营造农民现代化生存环境等措施来加快农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我国整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而农民素质的高低又决定着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农业现代化首先是管理的现代化,创造领先世界的农耕技术是第二位的。农民、农业、农村是我国文化落后、科技落后和基础建设落后的集中人群和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应当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农业与农村基础建设的现代化,加强发展农村教育是当前大事。农业是百业之基,农业是战略之基,农业是民生之本。13.4亿人的中国,农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6—2016年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安徽省农业人口结构变动特征及其面临的突出困境。研究表明,从数量结构来看,安徽作为农业人口大省的属性没有根本性改变,农业人口分布显示出“北密南稀”;从性别结构来看,农村妇女非农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脱离农业进入非农部门,农业女性化现象并不明显;从年龄结构来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正在加深,农村人口老化与农业人口老化问题并存;从素质结构来看,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升极为缓慢,整体处于小学和初中水平;从流动结构来看,农业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挤出效应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劳动力吸纳效应将持续发挥。鉴于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一要树立农业劳动力安全观,积极应对农业农村人口快速老龄化;二要加速启动农民职业化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要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经营方式,提高土地集中率、提高机械化水平;四要加大农业社会化和农村数字化建设,让更多主体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338-339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生产转化率低下,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规范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师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教育培训,快速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理论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关键,“三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是难点.农村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理论认为:教育将在信息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培育和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后继有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当前,随着城乡统筹、“缩差共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大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由于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要素——劳动力的再分配,在农村出现了一种“少壮打工去,种禾叟与姑”的现象,他们年龄老化、观念落后、技能单一,与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现代农业对人才要求大相径庭,未来“谁来种地”,已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稳定的全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制约因素,指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教育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发展农民教育,提高农民队伍的文化素质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保障。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跨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民教育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培养一只高素质现代化的农民队伍,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农村第三产业人才,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步离开土地的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是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取消二元户籍制度,对农民进行转岗培训,培养农业人才,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村投资环境是实现这个战略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概念是“三农”工作与时俱进的最新认识成果。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经历了漫长的认识和探索过程,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仍然面临着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民增收乏力、产业结构单一、新型农业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17.
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农机新技术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彰武县地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力第一要素,大力加强农村农业科技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县事业经费投入不够,基础条件差;培训经费短缺,教育培训基地和教学设施缺乏;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年龄结构及文化结构不合理,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收入少,使人不能不对我县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长期发展产生忧虑。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认为,巢湖农村中人力资本高、务工能力强的优质劳动力大量流失,其根本原因是巢湖广大农村地区农业劳动比较收益过低,农村乡镇企业不发达,农村代耕代种悄然兴起,务工农民生存基础发生变化。只有进一步缩小工农收入差距,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引农村人才回流,才能防止农村优质劳动力继续流失,实现农业经济及农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的思考——以东营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建设现代化国家,首先要建设现代化农业,建设现代化农业需要具有现代思想的新型农民,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事关农业的发展。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开展农民培训,为全市农业和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