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温是林业气候资源的重要气象指标。研究气温年际和月际变化与飞播成苗效果的关系,是科学制定飞播造林方案和合理评价RPA拌种飞播效果的前提。为此,在汉中降水量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7年汉中飞播油松成苗期有苗样方频度和成苗量调查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了成苗效果与温度的关系,并通过与降水量研究对比分析,探讨了温度和降水量匹配协调作用对成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飞播成苗效果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年极端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均呈负相关。与降水量相同,成苗效果不仅取决于年均温度,也与各月的均温密切相关。秋冬季节,成苗效果除与1月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各月呈正相关;而与各月降水量呈负相关。春季,与3月和5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4月均温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各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夏季,与6月和7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8月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6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与8月和9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4月均温对成苗效果作用最强,5月降水量对对照成苗效果和RPA成苗量作用最大,7月降水量对RPA有苗样方频度贡献率较高。使用RPA拌种能提高飞播油松对林地水热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临川区近14年气候资料和芦笋产量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变化对芦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川区近14年中芦笋产量呈现下降趋势;筛选出的3~5月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气候因素变化过程中,在芦笋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降水量对芦笋产量影响较大,呈显著的负相关,日照时数对芦笋产量的影响与气温和降水相比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温度变化对陇东地区玉米不同器官 生长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不同发育期间温度因子对玉米各器官生长率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玉米生长率和产量资料与温度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叶鞘和茎生长率曲线随发育期呈二次函数关系,抽雄期前后生长率达最大值;穗生长率曲线以0.434 g/(m~2·d)随发育期呈直线递增。七叶期叶生长率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关系,拔节期叶、乳熟期叶和叶鞘生长率与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拔节期茎生长率、乳熟期穗生长率与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发育期间温度因子对各器官生长率贡献不同。出苗期—三叶期温度因子与七叶期叶、叶鞘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拔节期叶鞘生长率呈负相关关系,三叶期—七叶期温度因子与乳熟期叶生长率和拔节期茎生长率呈负相关关系,拔节期—抽雄期温度因子与乳熟期茎生长率呈负相关关系,七叶期—拔节期平均气温与成熟期穗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抽雄期—乳熟期平均最低气温与乳熟期穗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抽雄期—乳熟期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与成熟期穗生长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发育期温度因子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关系,拔节期—抽雄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气候产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影响玉米气候产量的主要因子是玉米各器官生长率及拔节至抽雄期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因此,选择生长率和拔节期至抽雄期温度因子建立气候产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邹士奖  胡继超  张斗胜  蒋晓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89-17490,17493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安庆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方法]选取1980~2009年水稻生长期(5~11月)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5年滑动平均的方法,制作了气温和降水量的滑动平均图,分析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子气温及降水变化特点,并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的方法来分离出气候产量,从而分析气候因子对安庆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近30年安庆地区水稻生长期内气温整体上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从1993年开始上升比较明显,而降水量则是个下降的趋势,在2000年后降水量比较稳定;这些是水稻产量在2000年后出现一波较快增长的气候背景。从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分离的结果来看,相对气象产量变化幅度较大,减产年份最大达27.5%,在近30年中减产年份达4年;水稻的气象产量与气温的关系除9月外均是呈正相关,水稻的成熟收获期的过量降水对水稻产量有不利影响。干旱是影响该地区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农业灾害。[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安庆地区粮食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稻成苗率与4月份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4月上旬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水稻成苗率与4月份降水量呈负相关,与4月上、中旬降水量呈负相关,与4月下旬降水量呈正相关;水稻成苗率与4月份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4月上、中旬日照呈正相关,与4月下旬日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渭北旱塬麟游县近半个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渭北旱塬麟游县近46年来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麟游县46年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02℃/10a;从季节性变化来看,春季增温明显,特别是2000年以后。麟游县46年来降水量以0.709 mm/10a的趋势增加,而增加的降水量主要来自冬季降水量的增加。年总降水量与年平均气温以及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量与相应季节气温间均呈负相关,冬季降水量与气温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该文应用距平法、累积距平法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清涧县温度、降水量及红枣产量数据进行了趋势及突变分析,以探求气候因子对该县45年间红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45年间清涧县红枣产量分别于1998和2006年发生趋势增加的突变;(2)1998和2006年清涧县春、夏季气温均具上升趋势。春、夏季温度是影响清涧县红枣产量的关键因子,清涧县红枣产量与温度呈正相关;(3)清涧县1998年的春季及夏季降水量均具显著下降趋势,春、夏季降水量是影响清涧县红枣产量的关键因子,清涧县红枣产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南丰县关键气象因子变化对蜜橘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丰县1981—2017年气象资料与蜜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统计产量数据,采用线性气候倾向、SPSS相关性等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蜜橘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丰县近37年的柑橘面积、总产量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年积温与年平均产量呈显著相关,与降水量、降水日数、日照时数相关不显著。柑橘年平均产量与3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上旬、11月中旬最低气温,6月中旬平均气温,11月中旬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6月上旬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区域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水稻相对气象产量波动的原因,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近6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水稻生长季内平均气温、降水量、气温日较差以及≥10℃活动积温的年际变化以及水稻产量与区域气候变化之间的时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呈波动增长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水稻生长季内平均气温升高、≥10℃活动积温增大,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明显,气温日较差呈显著下降趋势。水稻产量和区域气候变化均存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变化周期,且两者之间的时频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交叉小波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区域气候变化之间存在2~4a、6a、8a、12a和14a尺度的共振频率,且多以正相关关系为主,但在局部时域中也存在不同频率尺度的负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随振荡频率尺度的不同而不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波动与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暖导致热量条件改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于降水量减少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移栽后降水量与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2005年通化地区水稻移栽后各月、旬降雨量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每穴穗数与5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6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6月下旬、7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6月下旬、6月的总降雨量和7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混合千粒重与6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千粒重与9月中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秕粒率与7月中旬的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实际产量与6月的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安康降水量和温度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法,分析安康日照时数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的关系及时域动态,并通过与降水量和温度研究结果对比分析,探讨林地水热条件对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成苗效果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均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与12月日照和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12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与3月降水量正相关极显著;与4月日照和均温正相关极显著;与5月日照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6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与7月日照负相关显著;与9月和11月日照正相关极显著,与10月日照正相关显著;与秋季月均温正相关极显著,与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9月和7月日照是影响成苗效果的主要日照因子,4月、11月、3月和5月均温对成苗效果作用较大,12月、2月和11月降水量是影响成苗效果和对照有苗样方频度的主要降水指标,12月、4月、11月、8月、1月和2月降水量与多效抗旱驱鼠剂(RPA)有苗样方频度依次相关。在安康林地水热条件下,RPA成苗效果模型值大于对照,证明使用RPA拌种可以有效提高飞播造林油松成苗量和有苗样方频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河南省信阳市1981-2016年气候资料和冬小麦产量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偏相关分析法等,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信阳市冬小麦全生育期内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冬小麦产量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各气候要素随时间变化为,降水量变化不显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太阳辐射呈显著减少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各气候要素随空间变化为,降水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趋势,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中部低、两端高趋势。降水量、最高气温与小麦产量负相关关系,最低气温、太阳辐射与小麦产量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泽普县1961—2015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学方法对泽普县近55年来光热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气候变化与红枣产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泽普县气候变化总体呈平均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日照时数增加趋势。降水量与红枣产量正相关性显著,尤其花期降水对开花、授粉较有利;坐果期到成熟采收期跟气温成正相关,跟降水成负相关;花期和成熟期日照时数与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1983—2012年徽成盆地玉米生育与光热水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气候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显著提高,其中,玉米播种期和其他生育期提前,播种—出苗、拔节—乳熟期时间缩短,七叶—拔节期时间延长;玉米全生育期降水减少,播种—抽雄期雨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抽雄—成熟期呈增多趋势,春季第1场好雨(日雨量≥10 mm)时间推迟,春旱几率增加;全生育期气温升高,播种—拔节期气温趋降,拔节—成熟期趋升;积温增加趋势显著,其中,播种—出苗期略减,抽雄—乳熟期减少,出苗—拔节和乳熟—成熟期增加明显,21世纪以来呈增加趋势;光照略增,其中,出苗—抽雄期趋增,抽雄—乳熟期趋降,其他发育期变化小;随时间变化,玉米产量呈增加趋势,21世纪以来增产明显;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与产量呈正相关;气温与产量在1991—2000年呈正相关,21世纪以来呈负相关;日照时数和积温与产量在1983—1990年呈正相关,1991—2012年转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包头市固阳县1960—2012年气象资料和1982—2012年土壤水分资料,采用回归及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50余年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显示:近53年来,固阳地区温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年均气温53年上升了约2.1℃;年均降水量呈现缓慢增加态势,但农作物需水旺季夏季,降水量是缓慢下降的。近31年来,土壤水分呈显著下降趋势,以秋季下降速度最快;土壤水分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其中夏季温度和降水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云南保山烟区气象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描述统计、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保山烟区主要气象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保山烟区气候条件适宜,气候特点有利于优质烤烟的种植;②光、温和水气象因子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气温>降雨量>日照;气象因子对蛋白质、钾氯比、还原糖和总氮影响较大,其中7月的气象因子对化学成分含量影响最大;③烟叶蛋白质与5~7月气温、9月日照时数和7~8月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还原糖与5月降雨量和5~9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7月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氮与5月气温、9月日照时数和7~8月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钾氯比与8~9月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7月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气温、降雨量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分别为:还原糖>总氮>蛋白质、总氮>还原糖>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的庆阳市西峰区1990—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春玉米发育期及产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每10年0.46℃;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10年4.22 mm;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每10年为4.76 h。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年较偏低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全生育期日数缩短,平均气候产量偏低;夏季降水量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推迟,全生育期日数延长,平均气候产量偏高;夏季日照时数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但对全生育期日数和平均气候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夏季气象因子影响气候产量最显著的是降水量,其次是气温,日照时数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平均气温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降水量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日照时数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吐丝期。  相似文献   

18.
以1999—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姜堰区、泰兴市3地水稻生长季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3地气象因子对各自地区水稻产量年度间变化的影响.针对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地表温度等),对年际水稻生长季尺度,生育关键时期尺度上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统计分析月雨日数(月日降水量≥0.1 mm的日数及微量降水日数之和)、月日降水量≥0.1 mm日数的年际间变化规律及其与3地年度间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泰州市3地产量的影响不同;3地21年来年际间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降水量、月日降水量≥0.1 mm日数、日平均地表温度等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日照时数、月雨日数、日平均风速等呈波动式下降趋势;3地其他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年际间均有差异;年际间各气象因子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表现为兴化市产量与月雨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姜堰区产量与月雨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姜堰区、泰兴市产量与日平均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分析气象因素对年际间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泰州市21年来水稻单产年际波动较大,单产最高值为2018年兴化市的9750 kg/hm2,最低值为2003年兴化市的7470 kg/hm2;综合分析发现,21年来总体气象条件对水稻单产影响较小,但极端天气如2003年的洪涝灾害和2016年的持续连阴雨天气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9.
 以临沧市临翔区1961~20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气温生产力(Yt)、降水生产力(Yp)和气候生产潜力(Tspv),并分析了气温、降水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生产潜力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临翔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则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二者变化率分别为0.260℃/10a(P<0.01)和-15.98mm/10a(P>0.05),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变化加剧。干季增温较雨季快,而降水量减少较雨季慢。Tspv呈不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均能提高Tspv,而降水量是限制作物Tspv的主要气候因子。水稻实际产量占同期Tspv的比例较低,而从2004年开始比例有所增加。建议解决好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新的高产品种,提高耕作技术水平等,以提高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西藏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青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藏青稞产量的影响,采用西藏37个气象站点1986-2015年的气象资料,选取年均以及青稞生长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以及逐年青稞产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青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2015年以来西藏地区气温呈线性增加趋势,温度(平均气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增加特别是最低温的增加与青稞产量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是影响青稞产量的最重要因素;降水量也是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与青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对青稞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日照时数与青稞产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