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德美亚1号玉米大斑病发病轻,比垦沃2号发病轻,德美亚2号发病重;重茬病害重,大于迎茬发病程度,正茬发病较轻。氮肥追肥可以有效降低玉米大斑病发病程度。大斑病发生适宜气象条件,旬降雨量大于30mm,旬相对湿度80%以上,旬最高温度25℃,旬最低温度14℃,日照小于6h,连续阴天5~7d,有利大斑病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德美亚1号高产玉米的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包括选地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并分析了德美亚1号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玉米大斑病、玉米螟、化控,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明确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9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防治玉米大斑病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试验药剂:9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50%多菌灵胶悬剂,江苏蓝丰药业集团生产。1.2试验地情况试验地属黑壤土,前茬作物为玉米,大垄,垄距1.1m,有机质含量5.9%,pH值为6.2,秋翻地,春起垄。供试玉米品种为德美亚2号,5月23日播种,用美国十方播种机械精量点播,播量为30kg/hm2,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0万株,播后机械镇压。施肥量为磷酸二铵277.2kg/hm2,尿素217.5kg/hm2,硫酸钾90kg/hm2。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采用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弯孢叶斑病及大斑病防治效果试验,明确其防效、药剂持效期及对产量影响等,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属黑壤土,前茬作物为大豆,有机质含量6.38%,pH值为5.51,秋整地,秋起垄。试验玉米品种为德美亚2号,4月28日播种,用马斯奇奥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大垄双行播种,种植密度为每公顷9.5万株。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致使玉米叶片提早干枯,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本试验研究了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的防效较好,可以于大斑病发生初期,分别采用300 g/hm~2、900m L/hm~2、450 m L/hm~2、1 800 g/hm~2喷雾防治,4种药剂须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示范,了解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浮剂、42%途力(百菌清·戊唑醇悬浮剂)等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持效期及对产量影响等,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属黑壤土,前茬作物为大豆,有机质含量6.6%,pH值6.01,秋整地,秋起垄。供试玉米品种为德美亚2号,5月10日播种,用马斯奇奥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垄上双行播种,种植密度为每公顷9万株。种肥  相似文献   

7.
<正>一、试验目的:玉米大斑病是尚志市玉米主要病害,发生面积大,并呈现逐渐加重趋势,已成为提高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之一。为筛选出防治玉米大斑病的高效优质药剂,进行了本次试验。二、供试药剂:1、30%苯甲.丙环唑乳油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三、试验地点:尚志市乌吉密乡和平村。  相似文献   

8.
防治玉米大斑病药剂筛选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试验目的:玉米大斑病是尚志市玉米主要病害,发生面积大,并呈现逐渐加重趋势,已成为提高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之一。为筛选出防治玉米大斑病的高效优质药剂,进行了本次试验。二、供试药剂:1、30%苯甲.丙环唑乳油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三、试验地点:尚志市乌吉密乡和平村。  相似文献   

9.
德美亚1号是九三管理局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该品种易发生大斑病,为了提高产量减少损失,对于大斑病应以防为主.基于节约成本,考虑主张防病、防虫、化控综合防治.通过综合防治配方试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综合防治配方最好的是密高3000mL/hm2+400g/L氟硅唑乳油37.5mL/hm2+阿维·三唑磷750mL/hm2+药液...  相似文献   

10.
密高化控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验证密高化控剂对玉米降低株高、抗倒伏、增产效果,2011年引龙河农场在科技园区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玉米品种为德美亚2号。供试药剂密高化控剂(玉米专用)由哈尔滨市德赛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试验地位于引龙河农场科技园区玉米田内,黑土层20~30cm,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秋整地,秋起  相似文献   

11.
<正>探讨哈尔滨长升吉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谷润生物菌剂对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及对产量影响,为农业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设在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科技园区玉米田,试验地属黑壤土,前茬作物玉米,有机质含量6.65%,pH值6.01,秋整地,秋起垄。4月16日播前深施肥,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17kg、尿素69kg、硫酸钾90kg,每公顷追施尿素150kg。供试玉米品种为德美亚2号,5月4日用马斯奇奥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适宜农垦北安管理局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以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垦沃2号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量下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垦沃2号这3个品种均是在密度11.2万株/hm2和825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正>1试验目的有机玉米是玉米生产的重要分支,玉米螟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有机玉米的品相和品质,大大降低了其商品价值。通过田间试验,评价温州峰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菜颗·苏云菌(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为该产品在有机玉米种植的虫害防治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试验材料与方法2.1栽培作物品种德美亚1号。2.2试验防治对象玉米螟虫Ostrinianubilalis。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通过采用小垄种植的方式,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在相同密度和不同密度下的产量、质量和品种间的优缺点。寻找出适合本地高寒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和最佳种植密度,为本地区玉米品种更新及生产服务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德美亚2号和九玉5号在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方面与德美亚1号综合比较,均要好于德美亚1号,但不太适合密植。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鲜食玉米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由于鲜食玉米抗性较弱,主要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必须采用以预防为主,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三致"作用的农药,确保采收质量和食品安全。一、主要病害识别和药剂防治1、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鞘、苞叶、果穗和茎等也有发生,小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点,后变为椭圆形、黄褐色、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防治玉米大斑病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 选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的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措施.对于多种病害混合发生区应选用多抗品种,以防止顾此失彼.目前在生产上表现抗大斑病的品种有豫玉33、沈单10号、农大108、沈单7号、丹玉13、郑单2号、掖单13、沈试29、沈试30等.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吨田宝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2012年引龙河农场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玉米品种为德美亚1号. 供试药剂吨田宝(玉米抗倒增产剂)由哈尔滨市大田丰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玉黄金由福建省浩伦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设在引龙河农场第一居民委第二居民组1号地,黑土层20~30cm,肥力中等,前茬作物大豆,秋整地,秋起垄.  相似文献   

18.
辽源市玉米大斑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造成玉米损失8%左右,重发年份可达20%~30%,已成为玉米减产的重要病害。据调查,玉米大斑病最佳侵染期为玉米大喇叭口期。本试验选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开展药剂防治,将未侵入玉米叶片内的病菌杀死,平均防治效果可达84.90%;平均增产10.4%。  相似文献   

19.
不同深松模式对早熟春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深松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早熟玉米新品种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在7个不同深松模式下,研究了其对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和玉米吐丝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的产量在处理3时达到最高;不同深松模式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影响较大,对穗粗、穗行数等性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播期与密度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立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的最佳栽培模式,以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与密度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播期及低密处理利于玉米子粒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的增加,晚播要配合稀植利于油分在子粒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