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CATI调查数据为样本,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有序Probit模型回归分析,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模型,为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85-186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加快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解决好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是关键。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存在对农民权益缺乏充分保障、土地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农民承担的市民化成本较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有必要制定法律法规、引入市场要素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西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步伐加快,但农村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通过分析西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心理预期,针对西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道路中存在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共享发展视阈下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民进城的初衷在于寻求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提高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且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能力不足,进城农民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化转变是顺应广大农民意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求,意义重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成本、收益,以及现状及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化转变是顺应广大农民意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求,意义重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成本、收益,以及现状及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沁  金丽馥 《湖北农业科学》2016,(21):5682-5685
从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进程、典型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尝试和户籍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中分析了市民化进程在户籍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阻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分析,提出了应从财政制度、土地制度和城市接纳力等方面考虑构建市场化流动的资源配置体系和城乡、区域之间公正平等的一体化国民身份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就业是长期现象,要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内容,《规划》的颁布意味着长期讨论的问题已成为政策,下一步要解决的是如何贯彻落实的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以理解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平等享受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过程。这一进程涉及多项制度改革,其中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但基本公共服务所涉及的就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卫生和生育、住房等领域的改革要先行。  相似文献   

9.
<正>山东省日前获得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8.84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全部用于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各地加快三个市民化进程,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让他们从物资和精神上真正融入城镇。1贫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约因素1.1其自身素质与城镇的要求不相匹配,扎根不易农业转移人口缺乏立足城镇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是他们市民化的最大障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城乡基础教育阶段差距大。与城镇及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接受教育年限普遍较短,处于劣势。二是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08-209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之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以人为核心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切入点和关键点,也是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在深入了解西部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发展的目标与手段匹配,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遵循发展规律,才能有序推进该区域人口的市民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文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面临的共性问题出发,提出应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构建完善的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其公共服务基本保障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市的目标。农民是否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自我感知往往是市民化程度的真实写照。现有文献多从城市融合和经济计量模型评判市民化程度,这是市民化程度的他评方法;从自我感知视角,可以作为以人为核心城镇化的补充诠释。本研究从市民化自评视角,采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研究市民化感知的分析框架,经过初始编码、聚焦编码、轴心编码、理论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揭示了自我感知的市民化可以从经济条件、社会保障、社会融合、文化融合、户籍限制和政治权利6个维度判定分析,并对客观指标和自我感知2种市民化分析框架进行了比较,据此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5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国务院2016年8月5日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做出部署。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创新机制、扩大覆盖,精准施策、促进均衡,强化激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因此如何有效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缩小城乡差距以及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城乡统筹协调工作为例,进一步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多层次决策。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因此如何有效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缩小城乡差距以及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城乡统筹协调工作为例,进一步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多层次决策。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日前出台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八条措施,以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些措施包括放宽落户条件、推进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保障房覆盖面、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推动更高质量就业等。  相似文献   

17.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下,福建省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人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决策可以视为一种投资行为,其考虑迁移城市至市民化与否的经济动因是进行成本收益因素分析,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及收入收益、教育收益、医疗收益、文化收益。作为公共政府应该制定措施,降低市民化总成本,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要以强制性制度创新,构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实现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质量市民化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虚高。现阶段,有较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回顾和整理国内学者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研究的相关成果,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构成、分担成本精确化计算及量化方法阐述、成本分担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不断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的深入研究,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方式和成熟标志,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攻坚期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起步期。本文旨在梳理发达国家、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对其发展路径、政策措施、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试图为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镇化质量,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我国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然而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成本困境,导致市民化进展缓慢,因此,如何消除这些困境就成为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分析,阐明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机会成本的丧失,过高的住房成本,社保费用成本承担不足,就业培训和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成本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引发分担矛盾以及地方政府缺乏承担市民化成本的财力和动力等诸多成本困境。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够顺利实现,筹集市民化所需资金,化解各成本分摊主体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以流入地为主承担培训和教育成本,增加中央财政对流入地的转移支付,鼓励地方政府多元筹资,实行政府保障和市场供应相结合的住房供给制度,监督企业为农业转移人口支付各种保险费用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带资进城"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