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小区试验及室内病原鉴定等方法,对河西走廊杂交制种玉米苗枯病的流行规律及发病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枯病是由镰孢菌、蠕孢菌、丝核菌及腐霉菌等多种病原复合侵染引起,其中镰孢菌是引起河西走廊玉米苗枯病的主要病原;河西走廊玉米苗枯病盛发期为4~5叶期;在高密度、NK肥条件下,病害发生重,传播蔓延速度快,尤其当密度达到8.50万株/hm2时,病害发生程度明显加重;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玉米苗枯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 ;对玉米纹枯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 ;根据病害发病的规律及流行条件, 提出了对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相似文献   

3.
1998年小麦纹枯病流行原因、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禾谷丝核菌引起的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县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998年该病偏重流行,全县发生面积75万亩,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深入分析其发生流行原因及特点,对今后小麦纹枯病的监测与防治将有所借鉴。1发生流行特点1.1发病早,基数大19...  相似文献   

4.
【目的】小麦纹枯病在河北、山东、河南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秸秆还田种植区发生严重。本研究通过广泛调查,明确河北、山东、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病原菌群体结构与优势病原菌的农田分布特征,为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5点取样法调查河北、山东、河南小麦、玉米两熟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程度,通过细胞核染色、菌丝融合反应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群体特征,利用盆栽试验测定120株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致病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禾谷丝核菌在小麦、玉米两熟秸秆还田种植体系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河北、山东、河南麦区纹枯病发生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河南麦区、山东麦区和河北麦区。采自3省11个不同生态类型区72个采样点的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包括421株双核禾谷丝核菌、24株多核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可划分为AG-D、AG-B(0)、AG-2和AG-5 4类融合群,分别占供试菌株总数的91.91%、2.70%、3.82%和1.57%。根据石新828、济麦22和周麦22病情指数,120个供试禾谷丝核菌菌株可分为VT1、VT2、VT3、VT4和VT5 5个致病类型,各类型病情指数依次为44.0、39.4、34.2、29.6和27.2。其中,采自河南麦区菌株整体致病力最强,河北麦区最弱。在小麦全生育期,禾谷丝核菌含量在地上部和根系中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三叶期地上部菌量最低,起身期含量最高,为3 774.60 ng DNA/g鲜组织;而根系中菌量在拔节期达到最高峰。三叶期至分蘖期菌量增速最快,小麦地上部和根系中菌量增幅分别高达28.17倍和17.26倍。禾谷丝核菌菌量在小麦根际土壤中和玉米地上部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玉米根际土壤中禾谷丝核菌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抽雄期最低,为170.6 ng DNA/g干土。【结论】河南麦区纹枯病发生程度最重,山东麦区次之,河北麦区最轻。强致病力双核禾谷丝核菌为3省优势病原菌,菌量在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增速最快,在小麦秸秆中相对含量最高、玉米秸秆中最低。生产中可有针对性的在还田秸秆粉碎过程中与冬前小麦幼苗期加强纹枯病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5.
玉米纹枯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23株不同地点和生境的玉米纹枯病病株分离菌,进行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观察及菌丝融合测定。结果表明:23株病原均为立枯丝核菌AG-1-1A融合群,与水稻纹枯病菌同种。湖北省玉米三病病原与北方制种基地的病原相同。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纹枯病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贾廷祥,吴桂本,刘传德,宫本义,李绍敏(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65500)随着小麦连作年限的增加和水肥条件的改变,特别是无机氮肥用量的增加和种植密度的提高,进入80年代以来,由丝核菌引起的纹枯病明显加重,尤以山东、河...  相似文献   

7.
玉米纹枯病是河南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广、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近年来,宝丰县各乡镇玉米种植区都不同程度发生过玉米纹枯病危害,并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在50%以上。一、发病症状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  相似文献   

8.
玉米纹枯病又称烂脚瘟,是玉米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一般发病率在70%~100%,减产10%~20%。1发病症状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危害玉米的叶鞘,果穗和茎秆。在叶鞘和果穗苞叶上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水稻常见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近几年水稻纹枯病随着垦区水稻面积的增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多年老水田,发病率呈几何增长。纹枯病的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水稻稳产及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作为一项基本的农艺措施普及。一、纹枯病简介及识别方法病原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掌握玉米锈病田间发生情况和病害症状特点,明确引起河西走廊玉米锈病发生的病原种类是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玉米普通锈病。本文作者对病原形态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发现了一种介于夏孢子和冬孢子之间的新的孢子形态,即休眠夏孢子,并对夏孢子、休眠的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又称烂脚瘟、云纹病、俗名花足杆,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而引起的,多在高温、高湿、植株生长嫩绿、茂密的条件下发生,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在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症状显示:若叶鞘染病,表现为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逐渐扩大呈椭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小麦纹枯病在河北、山东、河南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秸秆还田种植区发生严重。本研究通过广泛调查,明确河北、山东、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病原菌群体结构与优势病原菌的农田分布特征,为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5点取样法调查河北、山东、河南小麦、玉米两熟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程度,通过细胞核染色、菌丝融合反应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群体特征,利用盆栽试验测定120株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致病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禾谷丝核菌在小麦、玉米两熟秸秆还田种植体系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河北、山东、河南麦区纹枯病发生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河南麦区、山东麦区和河北麦区。采自3省11个不同生态类型区72个采样点的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包括421株双核禾谷丝核菌、24株多核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可划分为AG-D、AG-B(0)、AG-2和AG-5 4类融合群,分别占供试菌株总数的91.91%、2.70%、3.82%和1.57%。根据石新828、济麦22和周麦22病情指数,120个供试禾谷丝核菌菌株可分为VT1...  相似文献   

13.
<正>纹枯病是水稻上的常发、多发病害,随着近些年水稻丰产和超高产技术的推广普及,氮肥的使用量不断增加,植株分蘖增多且生长茂盛,田间荫蔽度加剧,更加重了纹枯病的发生。稻田若染发纹枯病,损失一般在5%~15%,较重的20%~40%,严重的成片倒伏,损失率达60%~70%,或基本无收,栽培者务必高度重视,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控。一、病原和症状该病原为无性阶段的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和有性阶段的担子菌纲亡革菌属瓜亡革菌,它能侵染水稻、小麦、花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由于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其所致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一、发病症状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玉米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超过10%。由于缺少免疫和高抗材料,且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导致玉米纹枯病的抗性遗传和育种应用研究进展缓慢。对玉米纹枯病致病菌与致病机制、抗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及抗性相关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抗性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玉米纹枯病抗性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菌丝融合分类法,对从湖北省七个县采集的小麦纹枯病病株上,分离到八个丝核菌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湖北省引起小麦纹枯病的病原,主要是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中的第一菌丝融合群(CAC—1)八个菌株中有五株,其次为立枯丝核菌(R.solani)第五融合群(AG—5)八个菌株中有二株,与陈延熙等人的研究同。分离菌株中有一株属立枯丝核菌第四融合群(AG—4),国内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四川南充、广元等地区水稻稻瘟病与纹枯病一直发生,相关部门提出了预测防御工作。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水稻病害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这种水稻病害发生在世界各地。立枯丝核菌会使得水稻形成枯斑使水稻无法结果实降低水稻的粒重使水稻在很大程度上减产。本文主要通过对水稻稻瘟病与纹枯病的深入研究详细讲解了对这两种病害的预防与治理。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而玉米纹枯病由病原真菌浸染引起.该病害一般在喇叭口期至抽雄期,植株下部近地表叶鞘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扩展蔓延至叶片和果穗,严重时引起籽粒腐烂,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几种主要禾谷类作物丝核菌的鉴定及交互侵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细胞核快速染色鉴定及与日本生越明博士的标准丝核菌株配合测定,分离自河南省小麦,玉米,水稻,谷子和高染等作物纹枯病斑上的丝核菌株分属于双核丝核菌和多核丝核菌2大类,以多核丝核菌为主。其中小麦丝核菌株为双核丝核菌的AG-B(0)融合群,玉米和水稻丝核菌株均为多核丝核菌的AG-1-IA融合群,谷子和高梁丝核菌株分别为多核丝核菌的AG-1-IC融合群和AG-5融合群。大田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