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士仁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0(4):248-248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GVE)是由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EV)引起的雏鹅(3~30日龄)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和坏死性肠炎。1 流行特点 本病既可垂直传播也可横向传播。3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其中3日龄以后即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死亡达到高峰,30日龄以后死亡基本停止。死亡率25%~75%直至100%,成年鹅感染后无临床症状,自然感染发病或人工感染发病,其死亡高峰期都集中在10~18日龄。2 主要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3~5d,人工感染潜伏期2~3d。自然感染发病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2.1最急性 多发… 相似文献
3.
4.
1·主要症状最急性多发于3~7日龄雏鹅,病程数小时至1天。急性多发于8~15日龄雏鹅,病程3~5天。病鹅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排淡黄绿色、灰白色或蛋清样稀粪,呼吸困难,鼻孔流出分泌物,嘴角及边缘色暗。死前不能站立,两腿抽搐。慢性多发于15日龄后的雏鹅,病鹅精神不振,间歇性腹泻,消瘦 相似文献
5.
雏鹅病毒性肠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5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2~3天。自然感染发病的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最急性:多发生在3~7日龄雏鹅.常无前兆,发现时即呈现出极度衰弱症状,继而昏睡死亡或死前两腿抽搐,病程几小时至1天。急性:多发生在8~15日龄的雏鹅,主要症状是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离群呆立,走动无力。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症状罹患病毒性肠炎的雏鹅,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5天.自然感染发病的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最急性病毒性肠炎多发生在3-7日龄雏鹅常无前兆,发现时即呈现出极度衰弱的症状,继而昏睡死亡或死前两腿抽搐,病程几小时至1天. 相似文献
7.
一、主要症状 罹患病毒性肠炎的雏鹅,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5天。自然感染发病的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最急性病毒性肠炎多发生在3-7日龄雏鹅,常无前兆,发现时即呈现出极度衰弱的症状,继而昏睡死亡或死前两腿抽搐,病程几小时至1天。 相似文献
8.
9.
雏鹅病毒性肠炎主要发生于3—30日龄,临床表现与小鹅瘟极为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小肠“香肠样”栓塞比小鹅瘟的栓塞更长,因引种不慎及应激因素会导致雏鹅暴发病毒性肠炎,鹅“五联”高免血清对该病有确切的疗效,防制该病应遵循早发现、早确诊、综合防制、预防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病也逐步增多。过去,鹅的传染病较为常见的主要是小鹅瘟,鹅鸭瘟病、鹅口疮、禽出败、蛋子瘟(发生于产蛋母鹅)、副伤寒、流行性感冒、曲霉菌等。9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鹅流感、鹅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11.
鹅属于常见家禽的一种,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养殖。鹅的经济效益较高,鹅肉中营养成分十分丰富,氨基酸与脂肪含量较高,鹅肝更是作为高级食材成为餐桌上的佳肴。鹅的羽毛可用来制作羽绒服,保暖性极强,使得鹅的市场需求量较大。尽管鹅的适应性较强,但鹅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进而使鹅爆发疫病,极大影响其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需做好鹅病防控,减少鹅疫病的爆发概率,减少疫病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正>一、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介绍雏鹅新型病毒肠炎是一种雏鹅高发性传染病,由于传染源是一种腺病毒,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传染性极高。特别是30日以内的雏鹅很容易受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威胁,发病率为25%以上,有时甚至能够达到100%,这种高发的雏鹅疾病经常会造成雏鹅大量死亡。而且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在发病时间上没有明确的限制,不论春夏或者秋冬,还是雨季或者雪季,都会出现雏鹅新型病毒肠炎的发生。在发病的临床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养殖规模的扩大,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给当地生猪养殖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作者以本县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归纳分析了猪病毒性腹泻的概况和流行特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果子狸病毒性肠炎(MEV)是由肠炎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泛白血球症或传染性肠炎.其特征是胃肠粘膜的炎症和坏死变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生产危害很大.1998年9~10月,商州市郊区某养殖场果子狸发生病毒性肠炎,死亡49只,死亡率31.2%.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1 原因及症状
1.1 原因该场位于商州市东郊,饲养果子狸137只,1998年8月低价从外地购进20只种兽,由于圈舍有限,新进种兽在进场前未经检疫隔离观察和防疫,与原种群混养.9月中旬呈散发流行,未引起重视,9月下旬,部分圈舍果子狸出现拉稀、厌食现象,以当年育成兽(体重2~3.5kg)较多,病程7~14天,并开始死亡.9月底,全群呈流行状态.用氯霉素、青霉素常规肌注,同时口服土霉素,氟哌酸等抗菌素治疗1周,病势未减,最高峰期每天死亡4~5只,病程5~7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