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珍珠豆型花生为材料,研究春秋播条件下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秋播条件下单株果数、果重,开花至成熟日数变异率较小,遗传变异系数高于春播,遗传力高于或与春播相近,遗传进度也高于春播,与春播单株果重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秋播花生的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变异率小;百果重、百仁重与春播单株果重呈显著正相关;出仁率春秋播的遗传参数相近。在秋播条件下,可对上述这些性状进行严格选择。  相似文献   

2.
南方春大豆不同播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继凤  赵政文 《大豆科学》1998,17(4):331-339
本文以12个南方春大豆早熟品种(系)和12个中熟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春,秋播试验,研究主要农艺性状的秋播变异率,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两熟期组秋播变异率平均,除分枝起点为负值以外,其它11个性状在2.36%-52.88%之间,说明秋播对为结性状均有一定影响;熟期组之间各性状秋播变异率的大小亦存在较大差异,如秋播对早熟组株高,主茎节数,结荚节数,结荚高度,主茎荚数和百粒重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黄淮南部和黄淮北部麦区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以黄淮南部麦区的8个小麦品种和黄淮北部麦区的7个小麦品种为亲本配制56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株高、千粒重和结实小穗数的平均中亲优势较高,单株粒数和穗粒数的平均中亲优势为负向优势,各性状均出现了中亲优势较高的组合,说明黄淮麦区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间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2)临Y8012、周麦27和邯生923单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基本上表现优秀,用作亲本可进一步提高组合的产量。单株粒重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为百农207×临Y8012、秋乐2122×邯生923、周麦27×济麦39、浚2016×冀麦181、周麦17×冀麦181。组合百农207×临Y8012、周麦27×邯生923和周麦27×济麦39两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特殊配合力效应均比较高,为本研究中的最优组合。(3)株高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说明这两个性状加性效应较大且受环境影响较小,直接对这两个性状进行选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其狭义遗传力较低,非加性方差成分占优势,因而对单株粒重直接选择效果不太显著,需要通过其他相关性状来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4.
大豆杂种F2代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其遗传进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显华 《大豆科学》1989,8(1):21-32
本文通过对8个大豆品种(系)的F_2代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固定模型的分析,初步研究了蛋白质含量等11个品质性状之间以及它们与产量等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讨论了几种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进度。结果表明: 1.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主茎有效节数、脂肪、软脂酸含量呈密切负相关,与百粒重、株高、主茎有效节数、开花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大。 2.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株高、蛋白质、软脂酸、油酸含量、蛋白质总量密切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开花期、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密切正相关;与单株粒数、百粒重、株高、开花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高。 3.蛋氨酸含量与主茎有效节数、亚油酸含量密切负相关,与株高密切正相关;与株高的相关遗传进度值较高。 4.亚麻酸含量与百粒重、株高、油酸含量、蛋白质总量密切负相关;与单株粒数、结荚高、开花期、脂肪含量密切正相关;与单株粒数、百粒重、株高、结荚高、开花期、成熟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高。 这些相关遗传进度值大且容易测定的性状、可以在F_2代开始作为直接选择性状,间接选择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亚蔬绿豆为研究材料,估算了其单株生产力、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株高和生育日数等主要数量性状的表型、遗传和环境变量、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度。并分析了各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相关和通径系数。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生态区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3×3),配置9个杂交组合。采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大豆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F2代各农艺性状均以显性效应为主,环境对各性状后代选择和杂种优势利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各性状的普通广义遗传率均达到显著水平以上,单株粒重的普通广义遗传率最高,更适合在高世代选择,分枝数、单株荚数的互作广义遗传率达到极显著水平;(3)百粒重在各环境条件下杂种优势相对较稳定,在哈尔滨各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形态性状群体超亲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属数量性状遗传,本研究以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以朱军(1997)提出的混合模型方法分析大豆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和上位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大豆的株高、节数、粒重、粒数及总荚数等性状受基因显性效应影响,且显性方差比率最大;节数、单株产量、百粒重等性状受加性效应的影响,但作用较小;株高和单株粒数也受到上位效应的影响,但作用较小.各形态性状的广义遗传率较高,但狭义遗传率却较低.单株产量与株高、粒数、总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负相关.在各遗传分量中,各相关系数以显性相关系数为主.  相似文献   

8.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早期世代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淑珍  杨庆凯 《大豆科学》2000,19(4):320-325
以三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对其自交及回交后代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分析,为半矮秆大豆后代的选择和品种选育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美半矮秆大豆品种间其性状特别是分枝性状的明显差异,加之地理远缘等原因,其F1代多数农艺性状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自交及回交后代分枝性状有着超常幅度的变异;除了与通常杂交组合中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等表现较大的遗传力相同外,此种组合后代的分枝性状也表现了较高的遗传力。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所有分枝性状变异广泛,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大,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关值较大,决定了在此组合早代选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为指导国家长江流域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分析了2006-2017年国家区试长江流域春大豆组12年间的品种试验数据,并通过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参试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其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年间90个参试品种有16个通过试验并申请国家审定;参试品种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品质性状的变异最小,其次是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最大;随着年度的递增,参试品种的生育天数、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现缓慢下降的总趋势,而产量、单株粒重、百粒重呈缓慢增加的总趋势,单株有效分枝数、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粒重、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天数、粗蛋白质含量负相关且达极显著及显著水平。因此,在长江流域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适当缩短生育天数和降低粗蛋白质含量,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山东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间作大豆的性状表现,筛选适宜间作的高产、稳产性大豆品种,本研究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对50份大豆材料在两年的产量与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并采用GGE双标图法进行品种适应性及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50份材料的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87%~77.32%,广义遗传力为0.62~0.97,且生育期、营养生长期、百粒重等9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0.8;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茎粗(0.75**)、生育期(0.76**)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为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底荚高、营养生长期、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茎粗>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单株荚数>百粒重>底荚高>单株粒数>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生殖生长期;GGE双标图法表明汾豆79、中作J7018和皖豆30为适宜间作的高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南方春大豆春,秋播与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政文  马继凤 《大豆科学》1999,18(3):183-189
以24个南方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春,秋播研究不同播季对籽粒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季间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均达1%的差异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出苗至开花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则恰好与之相反,因此,湖南秋播气候条件有利蛋白质的形成,故蛋白质含量比春播高,春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春大豆秋播各性状的测量值变小,变异率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分枝荚数>分枝数>结荚节数>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主茎节数>茎粗>主茎荚数>百粒重;亲本来源不同的组别间,以及亲本来源相同的不同株系间,上述性状的变异率存在较大差异;出苗至开花日平均温度直接影响单株产量,而且还通过株高、单株荚数和粒数间接影响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3.
菜用大豆品种筛选与最佳播种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省外引进的3个菜用大豆品种及湖南省的湘春豆18号为材料,研究了湖南长沙春播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对菜用大豆产量、产值、生育期及主要经济和商品性状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长沙地区种植的2个优良菜用大豆品种淮早1号和宁沪95-1;明确了湖南长沙春播菜用大豆栽培时期,3月27日至4月4日播种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Cocksfoot sown late in summer or early in autumn to provide a seed crop the following year generally produces a disappointing yield. The experiments described were set up to study this problem. Seeds of four varieties, American, Danish and two British cocksfoots, were sown at fortnightly intervals during the spring and summer of 1956. The sowings were repeated in 1957 with the addition of Potomac, a bred variety from USA, and an ecotype from Israel.
Plants sown after mid-May showed a diminishing capacity to produce panicles the following summer. The last sowing in 1957 caused the weight of green hay per plant in 1958 to be at least 50% below that of the spring-sown plants, and panicle number to drop 60–80%. Sowing after mid-May affected panicle development in the autumn and in the following hay crop. Date of sowing had no effect on mean date of panicle emergence in the following summer. In the populations as a whole, neither the presence nor the number of panicles in the first autumn was related to productivity in the hay stand.  相似文献   

15.
吴秀红 《大豆科学》2011,30(5):760-763
利用0.5%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7个春大豆品种种子,并对M1和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1代主要是化学物质扰乱了植株生理而产生生理损伤发生了形态变异.M2代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M2代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株高、主茎节数较高,而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  相似文献   

16.
10个夏大豆杂交组合的F_2、F_3和F_4代同期播种。结果表明,各组合世代间产量差异不显著。F_2与F_4世代间单株粒重等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标准。各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在F_2代较低,不宜选择,至F_4代有较大提高,可进行选择。采用C.A.Brim的改良系谱法时,应结合早期世代组合鉴定,逐代淘汰不良组合,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春秋播主要性状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昌 《花生学报》2009,38(2):39-43
用福建省目前种植的6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生春、秋播主要性状表现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季节花生主要性状表现不同,秋播随海拔升高,花生主要性状也发生明显变化。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春播宜选择有效分枝多,果大仁大的品种,如粤油7号和闽花6号等,秋播宜选择荚果大小适中、果饱、出仁率高的品种,如泉花7号和汕油21等,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用来自意大利的7个冬小麦品种和国内的4个冬小麦品种,在同一地点进行不同播期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在冬前播种均能完成生活周期;3个中国冬性小麦品种和6个意大利冬性小麦品种于春播时均在ZGS26-32时停止发育,未能抽穗结实,不能完成生活周期;而来自意大利和中国的2个弱冬性品种于第4期播种(3月10日)时能完成生活周期,在第5期播种(3月30日)则不能完成生活周期。冬性品种和弱冬性品种均随播期推迟而株高渐矮,但意大利品种变矮的幅度较小。播期对每平方米穗数和每穗不孕小穗影响最大,对穗长和结实小穗影响较小。冬小麦品种随播期推迟籽粒产量和千粒重渐低,而籽粒蛋白质含量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