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家蚕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体液经热变性、DEAE 琼脂糖柱层析、SephacrylS 2 0 0凝胶过滤和等电点聚焦电泳纯化 ,获得达到均一程度的高活性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 .Zn SOD)。活性回收率为 35 % ,纯化倍数为 1911倍。测得该酶的分子量约为 32 0 0 0D ,亚基分子量约为 16 0 0 0D。该酶在紫外光区与可见光区的吸收峰分别为 2 70nm和 6 76nm。测得该酶的等电点为pH 7.15。  相似文献   

3.
海藻糖的应用及海藻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藻糖(Trechalose)又称酵母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结合而成的非还原性双糖。最初由Wiggers等于1882年从黑麦的麦角菌中分离出来。后来发现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菌、真菌和无脊椎动物体内,尤其在霉菌、蘑菇等真菌中含量高,是国际上最近开发的主要低聚糖之一,在脱水、干旱、高温、冷冻、高渗透压及有毒试剂等不良环境条件下能保护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酚氧化酶是昆虫黑化反应的关键酶类。采用硫酸铵分级(20%~30%、40%~65%饱和度)沉淀以及ConA Sepharose4B亲和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的方法,从家蚕蛹表皮样品中分离纯化出酪氨酸酶和漆酶,2种酶的比活力分别达到2 900、1 343 U/mg。经非还原SDS-PAGE电泳和酶学动力学特性分析表明:家蚕表皮酪氨酸酶的分子质量约80 kD,酶蛋白经凝胶电泳分离后用底物酪氨酸和邻苯二酚染色呈现棕褐色条带,该酶与2种底物的米氏常数(Km)分别是16.8 mmol/L和12.5 mmol/L,最适pH分别是6.5和7.5,最适温度均是30℃;家蚕表皮漆酶的分子质量约44 kD,酶蛋白经凝胶电泳分离后用底物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盐)(ABTS)染色呈现蓝绿色,而用酪氨酸染色颜色没有变化,该酶与底物ABTS的Km值是32.7 mmol/L,最适pH 5.0,最适温度50℃;酪氨酸酶的热稳定性比漆酶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分级沉淀、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方法能从家蚕表皮中分离纯化出漆酶和酪氨酸酶,酶学动力学分析二者对催化底物的特异性有差别,推测它们在家蚕表皮的硬化和黑化过程中发挥不同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脱皮激素对家蚕卵黄蛋白合成积累及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蜕皮激素对家蚕卵黄蛋白合成积累及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蜕皮激素对家蚕三种卵黄蛋白合成、积累的调节作用,用不同剂量的蜕皮激素处理结扎后的雌蛹,应用火箭免疫电泳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注射不同剂量的蜕皮激素,均可加快卵巢的发行速度,尤以注射10μg蜕皮激素效果最佳,但更高剂量会导致蛹体死亡;注射不同剂量蜕皮激素后,血淋巴中V_g、30KP含量明显提高,卵巢内V_(tn)、ESP、30KP积累量增加,且剂量效应为:10μg>5μg>1μg。另外,还探讨了基端卵长度和卵巢发育的关系,影响血淋巴中V_g、30KP含量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10.
常用家蚕病原的接种与纯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家蚕外源基因导入法,开辟育种新途径,对家蚕精母细胞融合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获取大量精母细胞的精巢摘出最适时期是四龄第2、3日。(2)精母细胞最适的生理盐水浓度是1.3%—1.4%。(3)利用微型振荡器的机械分离法,能有效地将精母细胞分离,其最适作用时间为10秒胶原酶对精母细胞的分离无论皮囊存在与否均无作用。(4)利用生理盐水的低渗处理可使邻接的精母细胞融合,但不能使完全分离的精母细胞融合。(5)聚乙二醇处理可使完全分离的精母细胞融合。  相似文献   

12.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1991,17(3):137-140
在Ng系统中发现新的长形卵突变,其形态与长形卵(dp)相似,但更显细长。遗传分析结果:新的长形卵是由与dp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支配。定名为第2长形卵(ellipsoid egg2),基因记号dp-2。  相似文献   

13.
梅丽娟  周乃明 《蚕业科学》1992,18(4):243-246
研究了咪唑类化合物KK—42对家蚕卵巢发育以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KK-42对卵巢增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血淋巴蛋白含量在蛹期变化幅度很小,卵巢蛋白质含量增加也很缓慢;而对照区在化蛹后,血淋巴蛋白急剧增加,第三天达到高峰,以后又迅速下降,与卵巢蛋白质增加相吻合。由此表明,咪唑类化合物KK-42不仅抑制血淋巴蛋质的合成,同时还抑制了血淋巴蛋白向卵巢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周乃明  洪健 《蚕业科学》1990,16(3):145-148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家蚕前胸腺超微形态的变化.在四龄龄初细胞基底膜很致密,细胞核不规则形.四龄中期以后.基底膜疏松,而呈纤维状,细胞核以细分枝伸向细胞全域.线粒体形状呈多态,马蹄状和环状线粒体明显增多.在四龄眠中和五龄吐丝期,细胞质中出现大型液胞和裂隙状液胞,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一般是龄的后期比前期发达.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点滴法测定了若干家蚕品种对叶蝉散的敏感性。不同品种对叶蝉散的敏感性差异较大,抗性强的是东34(R系),最敏感的是华七(S系),其LD_(50)(μg/g)的相对倍数为5.9。进一步杂交试验显示,大部分组合的杂种F_1已代对叶蝉散的抗性比两亲强,有杂种优势现象,部分组合还表现出超亲优势,且母本对杂种F_1代抗性的影响大于父本;从东34与华七这对组合的F_1、F_2 及其回交后代分析,它们对叶蝉散的抗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6.
家蚕基因资源品系油蚕突变体的鉴定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调查了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库未知基因的油蚕突变,采用油蚕标志基因系统及幼虫皮肤野生型系统,分别对其中20个系统的油蚕进行了杂交鉴定,结果探明了其中18个系统油蚕的基因座位,即E~(ca)030系统油蚕的基因与od基因为同一座位(1—49.6);L~c000等16个系统的油蚕基因与oc基因为同一座位(5—40.8);o100系统油蚕基因与or基因为同一座位(22—8.9).  相似文献   

17.
家蚕后部丝腺离体线粒体的制备及其电镜制样技术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家蚕(Bomb yxmori)线粒体DNA(mt DNA),我们用一种简便的提取分离技术获得了纯净完好的离体线粒体制品。在离体线粒体电镜制样过程中,发现琼脂予包埋、乙醇脱水处理将破坏线粒体膜结构。改用线粒体沉淀直接固定,丙酮脱水处理电镜样品,线粒体膜结构得到保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朱江  徐世清 《蚕业科学》1993,19(3):144-148
对0℃长期冷藏法保存560日和680日的蚕卵进行了蚁蚕健康试验、抗病力试验和饲养调查,并探讨了提高长期保存蚕卵实用孵化率的方法。三项试验中除少数指标外,大部分比较接近对照。这一结果表明,尽管经过1.5—2年长期冷藏,蚕卵在物质和能量上的消耗要超过对照,但在生产饲养条件下,对茧丝生产成绩并无明显不良影响。利用浸酸强刺激使蚕卵迅速活化并结合5℃低温调整,不仅大大缩短了活化所需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蚕卵的群体发育整齐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体外试验和经口添食试验表明,家蚕消化液对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具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消化液的强碱性或消化液中存在的蛋白酶的分解作用 所致.因此,利用外源性消化酶的可能途径是先经酶促反应,将大量纤维素或果胶等 转变成可吸收利用的还原糖形态,然后进行给饵.  相似文献   

20.
家蚕保存系统广食性种质的检出与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终龄起蚕用甘蓝型白菜饷食的办法,对600多个家蚕保存系统进行了广食性检测。不同系统对检测食物的摄食反应差异很大,共在50个品系的饲育区中观察到了取食个体。分别采集摄食个体自交继代,经过筛选,从中建立了10个广食性资源品系。优先对表现优良的GS01进行连续多代复选,获得了摄食率达到或接近100%的蛾区。该系统对人工饲料具有优良摄食性,进行全龄人工饲料育能顺利结茧、羽化;而用同样的人工饲料饲育不取食甘蓝叶的12-010则在l龄中死亡。将显性遗传的GS01广食主基因导入实用品种,进行了广食性基础蚕品种的初步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