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既是一种新型栽培制度,更是一项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栽培的必然选择。1苹果砧木和矮化苗分类1.1苹果砧木的分类苹果砧木分为乔化砧木和矮化砧木两大类。乔化砧木主要有新疆野苹果、海棠、楸子、山定子等;矮化砧木主要有M系(英国东茂林试验站选育)的M7、M26、MM106、M9-T337等。  相似文献   

2.
苹果的砧木,对苹果结果的早晚,产量高低、品质好坏、树体大小及耐藏、抗病和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苹果栽培事业的发展,苹果砧木问题越来越被我们重视。当前,国内外对苹果矮化砧的研究尤多。我省的苹果砧木资源丰富,从中选择不同特性的砧木类型,对于发展苹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市农科所就苹果砧木问题作过大量的调查和试验工作,现据该所《山东省苹果砧木资源及主要砧木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摘编以下资料,供参考。 一、苹果砧木资源的分布 我省苹果砧木资源极其丰富,经初步调查,全省苹果属常用的砧木共有6个种…  相似文献   

3.
1矮砧苹果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矮化砧木品种区域化研究不系统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适宜苹果栽培的区域很多,但截至目前还没有针对全国不同生态区的矮化砧木品种区域化研究。1个地区选择矮化砧木的主要指标还是以抗寒性为主,而衡量矮化砧木应用效果的矮化性、早果性、丰产性,以及对嫁接品种果实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还没有进行。  相似文献   

4.
苹果高纺锤形栽培新模式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举 《果农之友》2014,(10):11-12
苹果是世界上栽培的主要落叶果树之一,我国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山东省是重要的苹果栽培省份,烟台苹果名扬海内外.苹果栽培模式也是历经变革,在20世纪80年代前,苹果的栽培都是以乔砧稀植主干疏层形为主的栽培模式.80年代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为了提高苹果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对苹果进行密植栽培,以追求高产优质的栽培方式.这个时期虽然科研单位进行了矮化砧木和矮化品种的筛选和试验,也筛选了一些好的砧木和品种,但我们当时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密植栽培模式,80%的苹果园是按照此栽培模式建立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矮化砧木进行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栽培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世界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苹果主要生产国新建果园基本都采用矮化砧木进行矮化栽培,在许多国家矮化果园已占苹果栽培面积的80%以上。目前中国苹果栽培仍处于实生乔砧模式阶段,普遍存在果园树冠交接严重、风光郁闭、管理不便、生产成本大、果品质量差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早期丰产且优质稳产,必须实行矮化栽培,而选用矮化砧木是关键。笔者对目前在中国适应性及表现较好的几种苹果矮化砧木进行介绍,供生产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6.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是国内外果树栽培的一项重大变革,其主要途径是利用苹果矮化砧木、短枝型品种等,其中以苹果矮化砧木的应用效果最佳、最广泛。陕西省栽培矮化苹果面积约占苹果总面积的1/5左右,应用的矮化砧木主要是M_(26),表现出早果、丰产、优质等优点,但存在抗逆性、固地性差等缺点。根据陕西省苹果生产的自然环境和立地条件,为了选育矮化性状和丰产性能等综合性状优于M_(26)的新优矮化砧木,我们通过杂交初选出了部分矮化砧木,并从青岛农科所等地引进了部分国内外新选育的苹果矮化砧木,进行了对比试验,希望从中筛选出优于M_(26)的新砧系,以提高我省苹果生产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 辽宁省苹果矮化砧木利用现状 1.1 苹果矮砧栽培现状 辽宁省苹果矮砧栽培开始于1965年,曾在大连、营口、葫芦岛等地尝试发展,但由于冻害、适应性及管理因素等原因,没有形成栽培规模.目前,辽宁省苹果矮砧栽培总面积约为0.97万hm2,占全省苹果栽培总面积的3.81%.其中10年生以上矮砧果园不足20 hm2,4~6年生矮砧果园0.05万hm2,3年生以下矮砧果园0.9万hm2,主要集中在沈阳市及周边地区.辽宁省应用的矮化砧木主要有GM256、77-34、辽砧2号、MAC9、M26等,利用方式均为中间砧,基砧为山定子.嫁接方法以芽接为主,苗木为2年出圃的快苗,栽培株行距为2~3 m×3~4 m.  相似文献   

8.
正矮砧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主要栽培模式,先进苹果生产国新建果园几乎都采用矮化自根砧木。我国苹果栽培仍以乔化或矮化中间砧为主。近几年,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大的公司陆续从国外引进矮化自根砧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已经初见成效。现对砧木品种M9系优良砧木(M9-T337、M9-Nic29、M9-Pajam)、G系优良砧木(G935、G41、G16)、B9和MM106的主要特点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50年代起山西省果树研究所就致力于苹果矮化砧木的选育与引进,先后选育出S系、SH系、J系、Y系苹果矮化砧木。本文阐述了山西省矮砧苹果在面积、树形、密度、树龄等方面的栽培现状,苹果矮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区域化方案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苹果矮化砧木应用现状及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矮化砧木是实现苹果矮化栽培的最主要途径,矮化密植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世界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除我国外,世界苹果主要生产国家新建果园基本栽培矮化砧木,在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组织培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猕猴桃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多年生藤本植物.目前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有66个种,约118个种下分类单位(变种、变型),我国有62个种.猕猴桃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丰富的维生素、矿质元素以及14种氨基酸.尤其Vc含量,每100g鲜果肉中可达到90~420mg,享有"Vc之王"的美称.猕猴桃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酱果汁等,还有医疗保健作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随着猕猴桃栽培的进一步兴起和引种工作的进行,良种苗需要量急剧增加,而采用常规繁育方法周期长、成活率低,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猕猴桃成为重要的良种繁育途径.此外,组织培养也是生理生化和遗传研究必需的基础技术,原生质体融合、重组DNA遗传转化等都必须在组培再生技术相当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猕猴桃组织培养的研究.随后,更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获得成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影响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因素,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应用等方面就近十年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4份华南型黄瓜品种进行春提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05C41,04C204和03C105等黄瓜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高产,风味品质良好,外观整齐一致,适应市场需求,在沿海地区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湖北省普遍采用的大棚爬地栽培方式,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银蜜子、蜜世界、状元、红妃、金帝等品种在品质、熟性、抗病性及产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湖北省早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4.
将不同品种3年生芦笋蔸子移栽至有机土和普遍土日光温室,定期采收芦笋嫩茎,比较其秋冬茬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有机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普遍高于同期移栽、同期采收的3年生普通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而不同栽培方式芦笋嫩茎采收的经济系数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5.
利用闲置的哈密瓜大棚,对15个豇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正源豇豆和农家乐373油白豆角2个品种在三亚春季设施栽培条件下,表现产量高、耐热性和抗病性强,适合三亚地区甜瓜地轮作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6.
果树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果树种质离体保存方面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种子保存,常规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保存方法。超低温保存是一项长期稳定保存种质的方法,能减慢细胞代谢和完全抑制生长,概述了超低温保存的原理、技术要点和主要优点,以及影响超低温保存的因素:包括植物材料的性质、预处理、冰冻保护剂种类、降温方法、解冻方法以及解冻后处理等,并对今后果树种质保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早春大棚厚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采用湖北省普遍采用的大棚爬地栽培方式,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银蜜子、蜜世界、状元、红妃、金帝等品种在品质、熟性、抗病性及产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湖北省早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8.
对4份华南型黄瓜品种进行春提旱栽培试验.结果表明,05C41,04C204和03C105等黄瓜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高产,风味品质良好,外观整齐一致,适应市场需求,在沿海地区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确了晴天时,甜樱桃日光温室上午8~10时为气温升温阶段,11~13时为气温高温阶段,14~16时为气温降温阶段。昼间地温变化幅度为2.3℃,连续晴天时日平均地温上升约0.3℃。阴天时,日光温室气温和地温均保持稳定下降趋势,连续阴天日平均地温下降幅度较大,是连续晴天温度上升速度的2倍。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和露地甜樱桃红艳秋季枝叶中氮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的6年生槽栽甜樱桃红艳植株为试材,对秋季枝叶中全氮、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叶片中的氮向枝中运转的量少于露地;长枝枝皮、短枝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减少,而长枝木质中可溶性蛋白质增加很多;叶中可溶性蛋白质高于露地,而且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整个秋季都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秋季枝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而叶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则很有规律,都有增加的趋势。秋季叶中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在整个秋季都没有急剧减少,有时还有增加,这表明叶片中的氮代谢一直在进行,并没有随叶片的衰老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