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辉 《中国养羊》1997,17(3):12-14
用8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利用尼龙袋技术,测定了青海高原天然草场三种不草地类型一些主要优势牧草蛋白质的降解率。结果表明,三咱不同草地间混合牧草蛋白质降解率差异显著,其中真草甸(54.81%)和草甸化草原(45.81%)和草甸化草原(45.15)极显著。不同草地间同种牧划差异不显著。依据牧草蛋白南降解率,把牧草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垂穗披碱草;第二类是矮嵩草、异针类、羊茅、  相似文献   

2.
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和对不同牧草的选食性是制定草地放牧管理的基本参数。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在相同放牧强度下比较绵羊、山羊和牛的采食量及牧草选择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放牧强度下,夏秋季节放牧牛的平均日采食量为9.64 kg·(头·天)-1,喜食大针茅、黄囊苔草和一些非优势种牧草(选食系数1 < SI≤1.5),而对羊草和糙隐子草表现为可食(0.5 < SI≤1);绵羊的平均日采食量为1.87 kg·(头·天)-1,喜食羊草、黄囊苔草和其它非优势种牧草(1 < SI≤1.5),而对大针茅和糙隐子草表现为可食(0.5 < SI≤1);山羊的日均采食量为1.65 kg·(头·天)-1,嗜食其它非优势种牧草(SI>1.5),喜食黄囊苔草和糙隐子草(1 < SI≤1.5),而对羊草和大针茅表现为可食(0.5 < SI≤1)。本研究意味着不同家畜或多种家畜混牧可更高效的利用草地资源,如放牧绵羊和牛可能分别减少羊草和针茅在草地中的丰度,因而采用不同家畜放牧或多种家畜混牧有利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补偿性生长与草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安渊  杨持 《中国草地》2001,23(6):1-5
1998-1999年,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大针茅草原植物的利用率和净初级生长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对草群和大针茅的采食率与牧草的叶龄结构和生长速率密切相关;在降雨量充沛的情况下,随着牧草采食率的提高,草群和大针茅净初级生长量呈现单峰型增长动态,草群和大针茅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45%-55%和55%-60%的采食率范围,并且分别在30%-55%和35%-65%的采食率范围内表现出超补偿生长,超出此范围则表现欠补偿生长;依据草群和大针茅补偿生长规律,大针茅草原适宜采食率在45%-55%之间,相应载畜率为3.5只羊/夏、秋季/hm^2。在此采食率范围内,草地可以获得长久的超补偿或等补偿生长,草地的生产能力增加,草地植物组成维持相对稳定,可保证草地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为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其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种对放牧响应不同,放牧有利于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钙和磷的吸收,高山嵩草重度放牧下钙与磷含量显著高于适度放牧与对照(零放牧)(P<0.05),且适度放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紫花针茅钙含量依次为重度放牧>适度放牧>对照,磷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放牧家畜的啃食促进了植物的补偿性生长,放牧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同时放牧增加了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放牧家畜对草地的影响,加速了牧草-土壤氮循环,促进了牧草对土壤氮的吸收,进而增加了牧草的粗蛋白含量,改善了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寒草地放牧系统次级生产力的优化放牧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嵩草(Kobresia parva)高寒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系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藏系绵羊放牧系统中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的试验数据,构建了放牧家畜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模型:Y=a-bX(b>0),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单位面积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Y=aX-bX2(b>0);计算出各放牧系统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高寒草甸冷季和暖季草场分别是1.68头·hm-2和2.52头·hm-2,高寒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季为7.23头·hm-2,高寒草原冷季、暖季和全年连续放牧草场分别是4.33,6.45,2.36只·hm-2。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兵团九师不同类型退化天然草地典型区域,选择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开展补播试验2年,结果表明:补播当年各播入种出苗率均达85%以上,且都能安全越冬;第2年各牧草返青达80%以上,山地草甸类杂类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型、温性草原类针茅(Stipa capillata )+羊茅(Fes-tuca ovina )型和温性草原类羊茅+冷蒿(Artemisia frigida )型草地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未补播)显著(P 〈0.01)提高了114%,125%和109%;豆、禾牧草比例明显增加,草群结构趋于合理;各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都显著(P 〈0.01)高于对照,山地草甸区补播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4 cm,40.8%和265株/m2;豆、禾牧草对不同草地类型区域适应性不同,山地草甸区豆科牧草补播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温性草原区二者表现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白羊草灌丛草地优势种牧草营养物质及瘤胃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羊草灌丛草地优势种牧草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尖叶铁扫帚、铁杆蒿和隐子草的营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延续,牧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逐渐降低,而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则呈相反的趋势;豆科牧草与铁杆蒿的粗蛋白质含量以现蕾期为转折点,禾本科牧草则以开花初期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同时,对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在绵羊瘤胃内的降解动态的研究表明:粗蛋白质含量高的其粗蛋白质降解率高,白羊草在开花期的粗蛋白质降解率高于抽穗期,但稍低于拔节期,达乌里胡枝子在现蕾期的粗蛋白质降解率高于分枝期;瘤胃降解率在前24h迅速上升,之后则较平缓;8月份白羊草处于开花期,为地上生物量的高峰期,对放牧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饼粕类饲料蛋白质降解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5头带瘤胃和真胃瘘管的绵羊饲喂由基础饲料和蛋白质补充料豆饼、芝麻粕、大豆粕、花生粕、处理豆饼、黄豆粉组成的日粮,用体内法测得7种日粮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分别为67.89、69.82、66.56、70.70、63.03、72.17、80.05;相应蛋白质补充料的降解率(%)为48.33、49.18、51.26、60.77、31.70、68.22。用尼龙袋法估测上述蛋白质补充料的蛋白质降解率(K=  相似文献   

9.
植物补偿性生长与草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1999年,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大针茅草原植物的利用率和净初级生长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对草群和大针茅的采食率与牧草的叶龄结构和生长速率密切相关;在降雨量充沛的情况下,随着牧草采食率的提高,草群和大针茅净初级生长量呈现单峰型增长动态,草群和大针茅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45%~55%和55%~60%的采食率范围,并且分别在30%~55%和35%~65%的采食率范围内表现出超补偿生长,超出此范围则表现欠补偿生长;依据草群和大针茅补偿生长规律,大针茅草原适宜采食率在45%~55%之间,相应载畜率为3.5只羊/夏、秋季/hm2.在此采食率范围内,草地可以获得长久的超补偿或等补偿生长,草地的生产能力增加,草地植物组成维持相对稳定,可保证草地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天然草地补播乡土物种对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异针茅(Stipa alien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溚草(Koeleria cristat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扁蓿豆(Melissitus rutenic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混播组合,于2017年在青海省贵南县天然草地上进行补播。试验采用方差比率法(Variance ratio,VR)、M.Godron贡献定率法(Contribution law)以及生物量稳定性分析方法,结果表明:5种组合补播后使得群落联结性降低、生物量稳定性增大,群落整体稳定性增强,正向着稳定方向发展;5种组合中,组合D (扁蓿豆+星星草+垂穗披碱草+异针茅+溚草)的生物量稳定性最大,是对草地恢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本试验筛选出了对草地生态修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为草地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昭苏马场天然草地质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昭苏马场天然草地可食牧草产量、载畜量、牧草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含量为主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该场11个草地资源类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昭苏马场质量最好的草地是中山山地草甸的穗三毛(Trisetum spicatum(L.)Richt)+山地糙苏(Phlomisoreophila Kar.et Kir.)+杂类草(Herbarum variarum)草地型和高寒草甸的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Dec-ne.)Clarke)+天山羽衣草(Alchemilla tianschanica Juz.)+杂类草草地型(Herbarum variarum),其关联度分别为0.736、0.691;质量最差的草地是河谷草甸的白尖苔草(Carex oxyleuca V.Krecz)+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草地型和低山丘陵草原的羊茅(Festuca ovina L.)+草原苔草(Carex liparocarpos Gaudin)+针茅(Stipacapillata L.)草地型、羊茅+针茅+草原苔草草地型和针茅+草原苔草+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草地型,其关联度分别为0.475、0.461、0.475和0.465。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昭苏马场天然草地质量分级的方案,划分5个等级,为今后昭苏马场草地资源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样方法对西藏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2010-2012年不同强度的牦牛放牧试验对植物群落动态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的恢复及草地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适度放牧能提高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一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植物群落盖度;重度放牧降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生物量;重度延迟放牧能缓减重度放牧对草地的不良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盖度与均匀度、丰富度、植物密度、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高山嵩草草甸的功能群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变化,其优势功能群多年生根茎型牧草高山嵩草和苔草(Carex moorcroftii)、多年生丛生型牧草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西藏那曲地区的尼玛县天然放牧草地为对象,测定其牧草营养季节性变化、西藏绒山羊的采食喜好以及根据植被指数估算草地产量和载畜量。结果表明,牧草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在季节间差异显著,粗蛋白含量(CP)和干物质(DM)重量随着季节的增长呈现着倒"V"字型的变化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DF)以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变化趋势相反。西藏绒山羊对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木根香青(Anaphalis xylorrhiza)、聚头蓟(Cirsium souliei)和弱小火绒草(Leontopodium pusillum)等牧草在夏季的喜食程度与秋季相比有显著变化(P<0.05)。对喜食及嗜食的牧草种类与牧草的盖度总和显著相关(P<0.05)。高寒草甸草地的TM遥感影像提取的NDVI与草地鲜草量和生物量分别呈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8和0.7970。研究结果还表明那曲地区全年都存在超载放牧现象。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锡林郭勒地区典型草原夏季不同月份(7、8、9月),单一和混合牧草瘤胃体外发酵甲烷、氢气、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估测放牧绵羊甲烷排放及其减排策略制定奠定基础依据。体外发酵瘤胃液供体选择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通过48h体外模拟发酵试验,测定总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干物质消失率和甲烷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7、8、9三个月试验期间,随着牧草生长成熟,挥发性脂肪酸、干物质消失率和甲烷产量都有所下降,其中8、9两个月份混合牧草甲烷产量与7月份相比,下降显著(P0.05)。单一牧草同月份之间差异不显著。干物质消失率表现为羊草的平均干物质消失率最高,针茅的平均干物质消失率最低,随月份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混合牧草的乙酸、丙酸和乙酸/丙酸比值随月份增加都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9月份和7月份相比,差异显著(P0.05)。单一牧草的乙酸、丙酸和乙酸/丙酸比值变化,随着羊草、针茅生长,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放牧试验研究了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地上现存量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藏系绵羊采食量和采食率,以期能够准确制定藏北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放牧强度对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地现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试验后期对放牧强度增倍,草地地上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放牧样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试验初期高于对照样地,但随着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到2010年时对照样地净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放牧处理(P<0.05)。绵羊采食量与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绵羊采食率大小顺序为:重牧>轻牧>中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轻度放牧条件下,不仅草地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并且绵羊采食量也为最大,因此建议在牧草生长季内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放牧率应低于4只/1.67 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尼龙袋法评定全血保护和热处理豆粕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头瘘管牛的瘤胃尼龙袋法测定全血包被、热处理豆粕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未处理豆粕蛋白质降解率为:4953%;当全血包被所用水平(L/kgDM)为04、08、12、16、20时,血包被豆粕蛋白质的降解率(%)分别为4108、3815、3032、30472953;热处理温度(℃×45’)为75、100、125、150时豆粕蛋白质降解率(%)分别为4506、4101、3756、2395;血包被、热处理均能明显降低豆粕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尼龙袋法测定微贮玉米秸秆、碱化玉米秸秆、羊草及未处理玉米秸秆于绵羊瘤胃48h的养分消失率。试验结果表明,微贮秸秆、碱化秸秆及羊草在瘤胃中48h的干物质消失率(DMDNLD)分别比对未处理秸秆提高46.6%、54.4%及53.0%,但前三者间差异不显著;微贮秸秆、碱化秸秆及羊草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瘤胃消失率(NDFDNLD和ADFDNLD)与未处理秸秆在统上差异不显著,但微贮秸秆的中  相似文献   

18.
1998-1999年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大针茅草原地上现存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地的现存量与牧草的生长速率和采食量密切相关。牧草生长旺盛,草地现存量相对较高,随放牧期的延长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季节动态,其季节高峰与牧草生长高峰同步;牧草生长缓慢,草地的现存量随放牧期的延长,呈现较低峰值的单峰型或下降的趋势,现存量较低;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及优势种大针茅和羊草的地上现存量有显著的作用(P<0.05),重度放牧下的草群、大针茅和羊草的地上现存量明显低于放牧强度(P<0.01);而不同放牧强度对伴生种如柴胡、寸草苔、台草和糙隐子草地上现存量的作用则取决于牧草的生长速率;地上现存量过高对丛生型禾草大针茅翌年返青及春季的生长起阻碍作用,进而,影响草群的生长量;现存量太低,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和植物群落的组成,会造成草地的退化和家畜冬季的牧草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牧草适口性指数的建立和绵羊选食牧草次序的划分,研究了大针茅草原放牧绵羊季节性食性特点和食谱结构重叠。结果表明,牧草的适口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导致绵羊的日粮组成各季间产生一定的渐变性。从采食量的大小来看,糙隐子草、知母、冷蒿和羊草为该草场放牧绵羊的四季平衡牧草。  相似文献   

20.
采用体外发酵法对玛曲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灌丛草地及山地草甸天然混合牧草青草期、返青前期和枯黄期的消失率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旨在探讨玛曲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灌丛草地及山地草甸天然混合牧草不同生育期营养品质的变化,为不同草地类型及不同时期草地放牧家畜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生育期对玛曲天然草地牧草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总能(GE)、钙(Ca)、磷(P)、NDF消失率、OM消失率和DM消失率有显著性影响(P 0.05),对粗灰分(Ash)无显著影响(P0.05);草地类型对玛曲天然牧草的NDF、 Ash、 GE、 ADF消失率和OM消失率均有显著影响(P 0.05);生育期×草地类型交互作用对DM、CP、NDF、ADF、GE、Ca、P、NDF消失率和OM消失率均有显著影响(P 0.05)。研究结果显示,玛曲县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发育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