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3.
4.
稻曲病又称绿黑穗病、青粉病,通常在晚稻上发生,但近年来糯稻和杂交粳稻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且面积有所增大.据本人多年田间观察,水稻多在抽穗、扬花阶段感病,病害侵染穗部造成病粒,使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在水稻生长后期偏施氮肥,长势嫩绿茂盛,开花期又遇高温阴雨,特别是连阴雨则发病重,可导致减产.此病菌含有毒色素,如用混有5%以上的病谷作畜禽饲料,可引起慢性中毒,内脏发生病变,且对人体健康也非常有害. 相似文献
5.
6.
7.
8.
稻曲病近年来逐渐上升成为危害水稻生产的的主要病害,然而多数农民对此病害重视不够和缺乏防治知识。结合近年来生产实践.总结了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曲病是危害水稻的常发病害之一,充分了解本病的发生原因,在生产中有效地进行防治,对增加产量,减少成本,降低农业防治污染,保障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灵芝 《吉林农业(下半月.信息版)》2009,(6):73-73
水稻稻曲病是危害水稻的常发病害之一,充分了解本病的发生原因,在生产中有效地进行防治,对增加产量,减少成本,降低农业防治污染,保障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4.
15.
16.
17.
曾建文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4):8-8
稻曲病又称青粉病,是由子囊菌绿菌核属引起,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入水稻花器,深入胚乳中迅速生长而形成孢子座(稻曲)。发病因素主要是感病水稻品种在破口期至齐穗期间,恰遇低温、多雨、日照少、雾大、露重天气,生长过嫩、偏迟的稻株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近年来逐渐上长升成为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然而多数农民对此病害重视不够和缺乏防治知识,为此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近年来生产实践,介绍了稻曲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曲病近几年在安徽各稻区中晚稻上发病率在5%~10%,重病田块达20~30%,已成为重要病害,不仅造成产量损失,而且病菌毒素污染稻谷,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发生与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年来,被农民称为“灰包”的稻曲病在我区中稻上危害不断加重,造成稻谷严重污染,重病田产量损失达10%以上。1989年全区共发病149.57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35.46%,损失稻谷4066.67万公斤,已经成为我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探讨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作者作了初步研究。一、病原菌稻曲病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属子囊菌,麦角科,拟墨粉属。谷粒内长出的球状稻曲即病菌的孢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