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徐州市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50年生侧柏人工林不同经营密度与林分生长之间的关系规律。根据调查数据,绘制了不同密度侧柏林的径阶分布曲线;建立了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与密度的相关数学模型;并选出适合徐州石灰岩山地侧柏林生长的最优模型,为徐州市侧柏人工林的密度管理和林分生产力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徐州环城国家森林公园侧柏林分间伐区域进行标准地调查,并对间伐后的林分结构和景观质量变化进行了调查,以检验抚育间伐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林分经抚育后胸径增加,林分密度、径级分布更趋于合理,景观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云杉阿扁叶蜂不同食叶强度时青海云杉的侧枝,胸径生长量,建立了针叶损失率与虫口密度,侧会生长量,胸径生长量相对损失率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级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划分了受害等级,为指导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中部石灰岩山区林龄50 a左右的侧柏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3块样地,研究了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林分生长指标和冠型指标的影响。所调查样地侧柏林林分密度主要分布于2 400~4 000株·hm~(-2);侧柏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材积、冠幅、冠层高与林分密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着林分密度增大,侧柏单株长势显著变弱,冠层呈狭长型变化;单位面积蓄积量、乔木层生物量均与林分密度显著负相关(P0.05)。调查发现,林龄50 a的侧柏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与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值均在林分密度2 800株·hm~(-2)时出现,可作为营林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州云龙山侧柏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徐州市石灰岩山地侧柏人工林的生态和景观质量,采用分层切割法对云龙山侧柏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较低、立地条件较好的侧柏林各器官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林分密度较高、立地条件较差的侧柏林各器官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2)林分密度较低、立地条件较好的侧柏林的生产力以及单位面积生物量、单株生物量都大于林分密度较高、立地条件较差的侧柏林;(3)建议通过间伐、抚育、土壤改良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提高侧柏林的营养条件.这为今后侧柏人工林的综合经营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油松林和侧柏林进行踏查,并根据地型、林分因子的差异性设置21块样地,调查样地的林分、地型因子及可燃物负荷量,进行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针叶林整体而言,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枝下高呈正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草本可燃物负荷量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呈正相关,1h,10h时滞枯枝负荷量与郁闭度呈正相关;对油松林而言,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平均胸径呈负相关,1h,10h时滞枯枝负荷量与海拔、平均树高呈正相关;对侧柏林而言,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平均树高呈正相关,草本可燃物负荷量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呈正相关,10h时滞枯枝负荷量与郁闭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福建柏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福建省福建柏分布区调查的1205个冠幅与胸径成对值,建立福建柏冠幅与胸径的数学模型以及林分最大密度与胸径的数学模型,进而应用半峰宽公式计算合理经营密度,其结果为:最大密度模型的合理经营密度为0.64-0.93;并介绍了合理经营密度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杉木定量抚育间伐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杉木林木胸径生长规律和林分分化特征,确定了间伐起始期和间隔期。利用优势高与平均高、年龄关系建立了杉木立地指数模型。通过对胸径与冠幅关系的研究,得到不同立地指数睛的杉木基本经营密度N0及饱和密度Nk模型。根据立地指数等确定经营密度指标u得到间伐后保留密度计算模型,并籍以计算间伐强度。提出了利用计算器编程进行间伐设计的新方法,只要输入胸径、部分树高和林龄,各林分因子及间伐技术指标就可从计算器中读出  相似文献   

9.
侧柏林土壤与枯枝落叶层水文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烘干法、浸泡法、环刀法、渗透筒法测定了4种母岩侧柏林土壤物理性质、蓄水透水能力、林地枯枝落叶层存留量与蓄水性能。结果证明,石灰岩侧柏林土壤的物理性质最好,蓄水透水能力最强,页岩、板岩侧柏林次之,紫色页岩侧柏林最差。侧柏林地枯落物现有量很小,仅0.39~2.5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自身干重的250%。根据侧柏林现状,提出了补植乔木树种、栽灌植草、保护枯枝落叶和灌草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杉木林木胸径生长规律和林分分化特征,确定了间伐起始期和间隔期。利用优势高与平均高、年龄关系建立了杉木立地指数模型。通过对胸径与冠幅关系的研究,得到了不同立地指数下的杉木基本经营密度N0及饱和密度Nk模型。根据立地指数等确定经营密度指标u,得到间伐后保留密度计算模型,并藉以计算间伐强度。提出了利用计算器编程进行间伐设计的新方法,只要输入胸径、部分树高和林龄,各林分因子及间伐技术指标就可从计算器中读出。此法操作简单,准确快捷,科学合理,实现了林分因子计算与间伐设计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以2005年设于贵州喀斯特地区普定县的12块侧柏人工林样地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软件SPSS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喀斯特地区侧柏人工林分的8个因子对其林分天然更新幼树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天然更新的侧柏幼树株数与其林分的郁闭度、林木株数以及林地的坡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将影响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效果的8个因素归并为林分结构、土壤条件和地形条件,它们在其更新中作用的大小顺序为林分结构>土壤条件>地形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抚育措施对侧柏人工幼龄林生长的影响,对北京郊区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侧柏人工幼林进行了不同强度抚育试验。结果表明:抚育1年后对侧柏幼林生长影响不显著,5年后影响显著,其中,在阳坡薄土条件下,中度抚育措施侧柏树高、胸径、单株蓄积生长量最大;在阳坡厚土条件下,强度抚育措施侧柏树高、胸径、单株蓄积生长量最大;在阴坡厚土条件下,随着抚育强度逐渐增加,侧柏各指标生长量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侧柏水土保持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侧柏人工林胸径和冠幅的相关关系 ,编制了适宜经营密度表。通过 10年观测 ,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率的定量关系 ,石灰岩低山区土壤允许流失量 6 0t/km2 .a作为无明显侵蚀的界限。当水土保持林覆盖率为 4 9.3%时 ,土壤流失量等于允许流失量 ,此时径阶 4、6、8、10、12、14、16、18、2 0cm的侧柏每 6 6 6 .7m2 保留株数分别为 2 95、186、12 1、87、6 2、5 1、4 1、34、2 8株。  相似文献   

14.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是北京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其人工林面积约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25.96%,但是目前该地区侧柏人工林普遍存在密度过大、树木生长分化严重、树木生长过慢等一系列问题。为使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经营技术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将之前建立的模型应用于美国FVS软件,对侧柏典型林分自然生长和采取经营措施后(主要为疏伐)的生长动态进行了可视化预测和模拟,得到了合理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33年生3 200株/hm2的侧柏人工林适合采用30%~45%的中弱度机械疏伐。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长模型是研究树木生长过程和进行森林经营管理中常用的工具。使用4期北京市侧柏人工林一类清查共计26个样地、1 172株单木数据建立了3个胸径生长模型。模型自变量选用了林木生长、立地条件和林木竞争3类因子,在建模过程中剔除了出现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的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方法所建的3个模型均通过了方差分析、方差齐性和残差正态性检验。使用检验数据对模型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实际值和预测值差异不显著,即所建立的3个单木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山地区侧柏人工林健康经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森林生态学理论、森林培育学理论、近自然经营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健康评价结果为依据,结合北京西山地区侧柏人工林的现状,提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侧柏人工林健康经营模式方案,内容包括林分密度调整,补植更新苗木,林内卫生清理,土壤改良等方面。方案实施后,通过对实施健康经营方案的样地及对照样地的平均胸径、郁闭度、乔木层密度、幼苗更新密度、灌木物种多样性指数、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病虫危害比率、火险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9个评价指标的对比监测,从生产力、群落结构、抵抗力(干扰)、土壤状况4个方面评价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变化。同时对林内小气候和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进行了对比监测,作为健康评价的辅助指标。监测结果显示,实施森林健康经营技术措施的侧柏人工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济南千佛山侧柏林生长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来福  马军英 《林业科学》1994,30(2):181-187
济南千佛山侧柏林生长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典型相关分析刘来福(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北京100875)马军英,尤作亮(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济南250014)关键词典型相关分析,侧柏,立地条件和生长性状侧柏(Platyc...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城区3种类型居住区树木数量结构、径级结构和立木层次结构的分析发现:毛白杨、国槐、泡桐、侧柏、臭椿、白蜡等6个树种是居住区中的主要树种,其累计数量占到了居住区树木总株的48.5%,相对覆盖度累计达到0.651;居住区树木平均胸径23.88 cm,平均株高11.74 m,树木水平胸径等级结构分布相对合理,而在垂直高度空间小乔木植株比例过大;从3类不同类型居住区的比较来看,专属单位附属居住区的绿化效果较好,其树木平均胸径和平均株高水平都要明显高于胡同居住区和普通居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