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信息、知识、情报的概念及其关系,国内不少文献都做了较详细的论述。不过,目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论述还缺少对一个比较关键的概念——“语义信息”的更具体,更详细的解释。特别是语义信息本身的概念、语义信息与知识的关系、语义信息与科技情报等关系的解释,至今学术界很少论及。本文试图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以完整关于信息、知识、情报的概念及其关系。丁字改同志曾在《情报·知识·信息》一文中,用图表揭示了信息种类的两分分类,见图1所示。图1直观地揭示了信息与语义信息之间  相似文献   

2.
在情报研究领域内,关于情报的概念,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为了正确使用这一概念,和明确其他任何科学概念一样,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给概念下定义。如何给情报下定义,是学术界,尤其是情报界众人关注的问题。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定义方式,就是将情报的概念与信息的概念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就出现了诸如“情报就是一种信息”、“情报是传递着的信息”等定义。但是,由于当前对于信息的内涵的探讨,虽已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对“信息”概念本身的定义仍远远没有统一,其定义的方法有一、二十种之多,因此,根据尚不确定的概念去定义情报的概念,自然是欠妥的。令人感兴趣的是卢盛孝同志在其“确定情报概念的规则”(《情报学刊》Vol.7  相似文献   

3.
疑义相与析     
李翰如同志发表“也谈情报定义”(以下简称李文),“不能苟同”拙作《确定情报概念的规则”的“最后所得的结论”,并提出“笔者认为”的“情报应定义”。现分析如下,以深化讨论。一、“确定情报概念的规则”,不是我探讨情报概念的专题文章;“最后所得的结论”是引用《情报概念的扩展与纯化》的论断,难免“便有过于概括且较含糊之嫌”。不过,阅读相应的文章后,或许能够冰释。同时,该结论也不仅仅是为了体现  相似文献   

4.
从作为社会科学一门学科的情报学的观点出发,来分析“情报”与“知识”这两个概念。情报,可理解为借助于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手段,而知识,则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的性质认识的结果。讨论了“情报”与“知识”二概念的基本区别,并指出情报内容与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二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合乎规律的、功能上的依从关系。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情报?这是我们情报工作者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当前国内外对情报的解释其说不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看法: 对几种看法的评价 1.“情报就是信息”。日本的情报界中就有这种看法。如长谷川寿彦和梨山修所著的《情报检索入门》一书给情报所下的定义就是:“存在一个发生源和吸收源,当发生源发生的信息被吸收源所理解时就成为情报。”这种看法主要是把情报和信息等同起来,其实信息的范围很广泛,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不仅是人们通过书本、文献、报刊、广播和交谈等所获得  相似文献   

6.
据1983年的统计,对“情报”定义的解释已达37种,近来又有文章说多达上百种。各种观点至今仍在继续争论着。笔者统计了近10年来有关情报概念的研究文章后发现,从实质上看,各种对情报开发的解释虽然表述不一,但基本上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情报的知识性表述,认为情报是运动着的,发展着的,激活了的,解决特定问题所需要的,对使用者有参考作用的,具有时间性和为未来眼务的最新颖、最活跃的知识。二是突出情报的信息性和传递性表述,认为情报是信息的一种或者是特定的一种信息,是被  相似文献   

7.
知识正误谈     
《情报资料工作》1989年第5期刊载了王德刚同志题为《从“假情报”谈情报的知识属性》的文章(以下称《从》文)。《从文》文认为:“‘知识’这一概念趋向于正确、真实、定论。那些不正确的、假的东西自然不能视为知识”。从而推论说“一切情报都是知识”的论点是不正确的,知识性是情报的基本属性,这种说法不能成立。笔者对此实不能苟同,特以拙见与王德刚同志商榷。一、知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别(一)对立统一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是对立统一的。一切社会现象都可以分为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知识亦然,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是社会科学知识,都可以一分为二,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中都包含着正确与错误的对立  相似文献   

8.
在情报这个概念中有种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有几个重要的,一是情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是情报的可用性和受益性,三是情报的累积性(过去)与预测性(未来),四是情报的综合性与专业性。情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所谓情报的普遍性,是指情报传播的社会性,这也是人们把情报与“新闻”、“消息”联系到一起的原因。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物质、能源和情报(信息)。近二十年,有些国家从事情报、运输与服务行业的人数超过了从事物质生产的工农业人数。于是收集、整理、传递情报占有特殊地位,这就是所谓“情报化社会”或“信息社会”,或脱工业化社会。这说明,情报成为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在几乎所有的情报学著述中,都把情报的“正式交流过程”定义为:借助于(或通过)科学文献系统来进行的情报交流或传递。如严怡民主编的《情报学概论》、《情报学基础》、赵惠丰主编的《社科情报工作概论》等书中均是如此。若仔细地分析这一定义,特别是与情报的“非正式交流过程”的定义相比较,就会发现,这种定义是不准确或有矛盾的。首先,“科学文献系统”的含义不明确。假设“科学文献系统”专指正式出版物,就大大缩小了“正式交流过程”的范围。因为在这些著述中,在解释这一定义时,还对其范围进行了说明,如《情报学基础》中说,“如科学出版发行过程及与发行过程有关的书刊商业活动,以情报提供为目的图书馆书目工作和档案工作,科学情报工作等”。很明  相似文献   

10.
(一)情报概念之争历经十数载,尽管仍无统一认识,但整个论争过程中所呈现的良好的学术气氛及所取得的进展是令人欣慰的。综观众家之说可以看出,对情报概念的认识现在主要有两大派别,其一是“情报知识派”,认为情报是某种知识;其二是“情报信息派”,认为情报是某种信息。笔者赞同后一基本观点,按照“情报=限定语+信息”这一通式来认识情报概念。  相似文献   

11.
张雄同志在《系统的整体性与情报概念》一文中,(以下简称《系》文)试图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情报概念系统这块领域”,用意自然很好。可惜论述尚未尽意,特提出商榷。一、系统的科学性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为系统。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自然是探索人为系统.它是把“研究对象做为一个具有一定组成、结构与性能的整体”.系统的内容应是客观的,目的在于真实反映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系统的形式又是主观  相似文献   

12.
谢洪文同志在“初议情报道德”一文中,(以下简称《初》文),用了一些旧观念研究社会学问题,值得再议。道德与现实(一)《初》文界定“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仅表达了道德的部份社会功能,把道德仅看成是制约人的手段,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并且,与1981年前的社会学定义差别很大,抽掉了社会、历史、阶级等重要内容。由此派生的“职业道德”、“情报道德”、“行为准则”等概念,全用循环定义,没有具体内容,没有说明问题;又没  相似文献   

13.
彭宁同志在《对情报外延的思考》中,(以下简称《思考》)作了些新探讨。可惜很费解,特提出来商榷。关于宇宙问题《思考》首先“从宇宙空间和宇宙时间上来考察情报现象”。据《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即宇宙已包含空间和时间。“从宇宙空间和宇宙时间”无异“从空间——时间——空间和空间——时间——时间”,显得累赘。同时,“字宙是大宇宙(行星、恒星、星系等)和小宇宙(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总称,是对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总的概念”。空间无边际,时间无始终,“情报现象”是考察不完的,总有大量的未知部份。“从宇宙角度”来考察“情报外延度”,可以是无穷大,也可以是无  相似文献   

14.
一门科学赖以建立的基础是其基本概念的确定.在情报学中,情报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当前,国内对这一概念的讨论正在日益深化并已超出了情报学范畴而上升到了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这就使我们在讨论“情报”这一概念时,不可避免地要从哲学角度来研究它.此外,信息和知识是两个与情报联系紧密的概念,探讨情报的概念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三者的关系。“信息”一词业已在许多的学科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每个人大抵都是从本专业  相似文献   

15.
(一)情报科学发展到今天,尚不能算成熟.这首先表现在对情报概念理解的不统一这一点上.综观当今纷繁多样的情报定义,包括“知识”论定义和“信息”论定义及其他,应该说“知识”论定义占多数,且过于片面和狭窄,而“信息”论定义为数次之,则显得过宽和笼统,使人不得要领。这已成为我们理解情报概念的障碍。“知识”论定义把情报局限于知识的范围内,这就忽视了一般事实数据情报如商业经济情报、军事情报等。我们知道,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  相似文献   

16.
科技情报学是一门新学科,它的实践活动像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的哲学基础。但当我们翻开科技情报学的基础理论的时候,却发现“它的基础像白纸一样干净”,“情报学还处在被哲学遗忘的角落里,没有什么理论基础。”这实在是一件憾事。(一)“情报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情报是否具有主观解释的内容和意义?”这是黄耀煌在一篇剖析情报概念的文章中提出来的。这两个问题恰恰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科技情报学哲学基础的引子。先举一个科技情报实例。这里有一条关于日本某家汽车公司汽车生产自动线的情报,是一份焊接机器人的  相似文献   

17.
在情报理论和情报工作中存在着不少模糊不清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涉及对情报与资料、情报工作与资料工作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解。综合起来,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是“等于论”。认为图书馆学和科技情报学实际上是一家。第二是“大于论”。认为情报工作的范畴大于文献工作,情报工作可以包括文献工作,而后者不能包括前者。第三是“质异论”。认为情报和资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情报工作和资料工作是两个关系十分密切,但性质又有区别的工作。资料是静的,情报是动的;资料是条件,情报不是条件;资料是客观的,情报具  相似文献   

18.
卢盛孝同志在《确定情报概念的规则》(以下称“卢文”)一文中,谈了他对情报定义问题的看法。文章中的大部分观点我是同意的,诸如:他认为有的同志对情报定义的研究,“没有得出确切的、令人信服的、符合逻辑的结论”;他根据逻辑学的规则对一些流行的情报定义的批评性意见;他对情报概念混乱的原因所作的分析以及对所谓“情报概念不能被定义”的观点的批判,等等。但我以为,卢文自己的情报定义却违反了逻辑学的定义规则,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本文对此提些不同意见,同时也对情报定义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向大家讨教。  相似文献   

19.
情报和文献的分类是情报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我们不严格区分“情报”与“文献”这两个并不等同的概念,一般把文献理解为情报的载体)。我国情报学界流行着一种分类法,即把文献分成:“一次”、“二次”、“三次”或“一手”、“二手”、“三手”。对这种分类法提出异议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没有明确区分客观存在的两大类性质不同的文献:科研活动的结果和情报活动的结果。所谓“一次文献”属科研活动的归宿,而“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般均属情报活动的结晶。问题可能首先出在术语的翻译上。俄语中有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情报、知识三者之间关系上,在情报界几乎较多的人认为其逻辑关系是信息(?)知识(?)情报。然而,这三者间关系在理论以及实践中并未能全面地解释清楚。情报中的一些现象最典型的是情报在具有知识特性的同时,还具有信息特性。这两种特性有时明显地表现为信息,有时则表现为知识,其强弱程度不一致,即所谓双重性现象。再者,情报介于主观与客观之间,其主观内容与客观内容深浅度不同,这种中介性使它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