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白猪Ⅰ系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原川白猪Ⅰ系核心群的基础上,保持梅山猪基因比例不变,导入优良基因个全,组建选育群、通过两年的系统选育,取得重大技术进展。G6世代母猪初产仔数10.8头,经产仔数13.2头,繁殖性能保持稳定;后备猪6月龄体重公猪91.6千克、母猪90.9千克,生长肥育猪165日龄达90千克,日增收重758.9克,胴体瘦肉率57.9%,较G5世代有显著提高;研究提出杜×大川杂交组合,168.78天达100千克体重,日增重845.25克,耗料指数2.97,瘦肉率62.14% ,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四川白猪Ⅰ系遗传参数及近交系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0~1994年历代累积记录资料共1087头,采用父系同胞法估测了四川白猪Ⅰ系繁殖、生长发育、同胞育肥和阳体等性状的遗传参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在0.3以下,生长发育、育肥、胴体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到高,范围为0.27~0.72,大多数性状间呈现显著或机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全群近交系数为6.26%。  相似文献   

3.
龚克勤  孙宗炎 《养猪》1991,(2):21-25
湘白Ⅰ系猪血缘组成为大约克夏62.5%,长白猪18.75%,苏白猪6.25%,大围子猪12.5%。经6个世代选育,近交系数10%以上,毛色纯白,母猪初产9—10头,经产12头,适应性好,遗传稳定,肥育猪176—184日龄达90千克,瘦肉率59%。与杜洛克作父系配套生产商品瘦肉猪为最佳组合,146—165日龄达90千克,料肉比3.14—3.42,胴体瘦肉率62.09—63.73%,肉质良好。目前在湖南省19个县有可繁殖母猪3000余头。  相似文献   

4.
选用两个批次四川白猪Ⅰ系初产妊娠母猪在日粮ED12.05-12.72MJ/kg,CP12.56%-13.04%营养水平条件下,观察测定其繁殖性能和体重变化,探讨初产母猪在冬季怀孕期适宜的能量需要。结果表明:平均妊娠体重139kg左右的四川白猪Ⅰ系初产母猪冬季怀孕时,妊娠前期(1-84d)日供DE26.51MJ,后期(85d-分娩)日供DE32.31MJ,全期平均日均DE28.00MJ,能够满足妊娠母猪的能量需要。母猪除维持需要外,每1kg妊娠增重耗DE20.91MJ。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新荣昌猪Ⅰ系推广及配套利用的现状,提出了保证推广、利用效果的若干措施,即推广必须与选育提高相结合;建立适宜的繁育体系,并提出了不同模式;选择适宜的杂交组合,并推荐最优组合,制定技术规范和不断研究解决实际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7.
四川白猪Ⅱ系是在我省第一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四川白猪I系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法,育成的瘦肉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对4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表明,新品系猪保持了原四川白猪Ⅰ系高繁殖性能特性,3世代母猪产仔数13.3头,产活仔数12.4头,初生个体重1.45千克,断奶(35日龄)头数11.3头,断奶个体重8.0千克,断奶成活率91.1%,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系。观察四川白猪Ⅱ系母猪的繁殖规律表明,断奶至发情天数为3.84天,断奶至配种天数为5.83天,发情持续期平均为4.6天,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在发情后42.4小时,一次情期受胎率92.45%。  相似文献   

8.
新荣昌猪Ⅰ系作为国内培育成功的第一个低外血含量的瘦肉型母本品系 ,1 996年该成果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现已推广到重庆、四川等省市的 60多个区市县 ,对提高这些地区的猪肉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掌握品系的推广利用效果 ,检验其与加系长白的配合力 ,也为进一步选育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用新荣昌猪Ⅰ系与加系长白公猪杂交繁育的后代进行了后备猪培育试验 ,并对部分阉公猪作了育肥屠宰测定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猪来源 :在资中县选择发育正常、健康的以新荣昌猪Ⅰ系作为母本 ,加系长白公猪作为父本的杂交…  相似文献   

9.
培育配套系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选育目标和方案。父系要求具有什么特性,母系应该具有什么特性,商品猪应该具有什么特性,都要有比较详细的指标。在培育过程中除非有特殊情况而不得随意改变。选育目标不能太繁杂,但主要生产性状不能忽略,要着重生产性状,一些与生产性状无关的性状不要过于追求,但如有特殊要求者可加之。配套系选育目标不同于单品种选育之处在于其性状指标必须将杂交后的杂交效益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0.
利用MUC13抗病基因育种新技术,培育出三个抗大肠杆菌(ETEC)F4ac仔猪断奶前腹泻猪专门化新品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配合力杂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方式,形成邦农Ⅰ号(BN Ⅰ号)猪配套系.BN Ⅰ号猪配套系商品肉猪不仅具有高效的抗仔猪断奶前ETEC F4ac腹泻特性,且表现出优异的生长和产肉性能,商品猪BN301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为157.56 d,100 kg体重活体校正背膘厚为11.17 mm,30~100 kg日增重为892.59 g,料肉比为2.37,屠宰率为76.68%,胴体瘦肉率为65.83%,肌内脂肪含量2.39%,变异系数在10%以内,群体整齐度好,具备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在前期已得到较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湖北白猪Ⅵ系父本的配套杂交组合,以杜洛克、皮特兰为素材进行了湖北白猪Ⅵ系父本的多元配套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以杜·皮杜×Ⅵ为最佳杂交组合,其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8%(P<0.05)、22.4%(P<0.01),达90kg日龄为159.09d;瘦肉率达63.49%,料肉比为3.28:1.比对照组分别下降4.93%(P<0.05)、16.11%(P<0.01).其生产性能发生了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猪配套系育种及 湘沙猪配套系选育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买生 《中国猪业》2017,(11):74-77
本文阐述了有关猪配套系育种的概念、 关键技术环节、 育种目标的科学制定及专门化品系选育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湘沙猪配套系选育背景、 主要育种技术措施及选育工作进展;提出了培育含地方猪种血统的优质猪配套系,有利于建立我国地方猪种繁育利用体系、 有利于促进地方猪种市场开发、 有利于地方猪种资源的科学保护、 有利于利用国外种猪的高性能加快育种进程、 有利于提升地方猪种的种质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3.
四川白猪I系培育和配套利用研究林小伟,龙天厚,段诚中,刘君锡,吕学斌(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成都610066)四川白猪I系,是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应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通过育成杂交的方法在育种素材中导入高繁殖力的梅山猪,经过六个世代的群体继代选育...  相似文献   

14.
一、配套系育种的概念 70年代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开始专门化品系培育,通过选育、杂交检验、配合力测定,育成了许多杂种优势明显,生产性能高且能稳定遗传的杂优猪。杂优猪比杂种猪具有更高的杂种优势,一般平均日增重800克以上,瘦肉率65%以上,饲料转化率2.4:1,背膘厚15-20毫米,并特别重视氟烷基因的排除和肥育猪的整齐度,产品的标  相似文献   

15.
猪品系繁育方法所经历的过程是随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和猪的杂交优势利用为目的的育种实践而进展,其演进和概念,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过去很长时期,养猪生产都以培育新品种为主要育种目标,并广泛进行品种间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养猪生产,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对猪肉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瘦肉率高、背膘薄、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好,仅仅使用品种间杂交已不能满足养猪形势发展的要求。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由于品种比较大,品种间变异大,因此品种间的杂  相似文献   

17.
余崇达  李剑豪 《养猪》1991,(3):31-31
我们子1986年开始以广花猪作第一母本,进行三系配套试验,同时开展了四系配套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猪选择以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培育的广花猪为第一母本与长白公猪杂交,产生的F_1(长花)为母本再与大约克公猪杂交,F_1 (约长  相似文献   

18.
猪配套系育种在中国的探索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猪生产中的杂种优势利用,已在全世界普遍被采用,使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中国,以本地猪和国外优质猪杂交的“二元杂交”猪占全国种猪的70%~80%,“洋三元”占20%左右。长期以来,杂交猪  相似文献   

19.
试析配套系与猪配套系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套系”(complete set line)一词是我国学者从实用与易于理解的角度提出的,与英文文献中普遍使用的“hybrids”同义。“猪配套系”则相应地与“hybrid pigs(hybrid swine)”同义。  相似文献   

20.
吴买生 《猪业科学》2020,37(12):124-128
文章在阐述配套系的定义、培育配套系的优势和主要技术环节基础上,全面介绍了湘沙猪配套系培育的背景、育种方案的制定、育种素材的收集、优势杂交组合筛选、专门化品系选育、配合力测定、繁育体系建设及示范推广等内容。同时提出开展配套系育种,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要有地方猪种等育种资源,要有优秀的技术创新团队,要采取“产学研推”管理模式,要有充足科研经费做保障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