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双峰驼血淋巴结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首次确定我国双峰驼具有血淋巴结这一形态结构。其外观呈卵圆形、紫红色,直径6-11mm,常见于皮下结缔组织中。在组织学上,外有一层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薄而疏松的被膜,其中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被膜伸入内部形成细小且分布散乱的小梁,但未将实质分隔成明显的小叶。实质由大量的血窦、较少的淋巴小结和淋巴窦构成,未见索状淋巴组织。血窦可分为边缘窦和中间窦,充满血液,前者位于被膜下方,较宽大,呈索状排列;后者狭窄,吻合成网;窦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淋巴窦较少,窦壁完整,明显扩张。淋巴小结多呈卵圆形,散在分布于血窦之间,由淋巴、网状组织构成,有的有明显的的生发中心。和他种动物相比,双峰驼血淋巴结在组织学上有以下特点:(1)除具有血管和血窦外,还有淋巴管和淋巴窦;(2)实质无皮质和髓质之分;(3)淋巴组织主要为淋巴小结,未见索状的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2.
3.
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ferus)是世界上惟一存在的骆驼科的真驼属野生种,是家养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的祖先。由于数千年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野双峰驼变成了与家养双峰驼不同的两个物种,并成为地球上一个特殊的物种,同时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者的起源、基因、生态、习性等方面深入细致的研究,阐述两者之间鲜为人知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从而得出野双峰驼与家养双峰驼之间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雌性空怀双峰驼生殖道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双峰驼生殖道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但微细结构有差异。双峰驼输卵管粘膜皱襞极其发达,分支多而呈复杂的网状迷路。皱襞基部的迷路酷似固有膜而存在腺体,迷路网格内常见细胞团块。虽然双峰驼怀孕时胎儿位于左侧子宫角,但左、右子宫角以及子宫体的组织结构基本相同。子宫内膜无肉阜,上皮下陷于固有膜内,形成大量长而弯曲的单管状腺。子宫颈固有膜浅层分布有许多小腺体,深层分布有成群的较大腺体。这些腺体为分支管状腺,腺上皮PAS强阳性。阴道粘膜上皮为复层上皮。从输卵管到阴道,粘膜上皮主要为单层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局部可见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纤毛细胞由前向后逐渐减少,但在子宫颈仍可见到。粘膜上皮和腺上皮内夹有许多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后段局部甚至见到这些免疫细胞浸润于上皮细胞间。固有膜内分布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有时出现淋巴滤泡。  相似文献   

5.
用光镜、电镜与血常规检查法研究了我国28峰双峰鸵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这些动物的红细胞呈椭圆形,很薄,其边缘看来光滑,但在胞浆膜上有些小突起。经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较小(23.97±3.95fl),但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比牛和马的高(36.75±5.17g%>27.67±0.96g%或28.47±3.65g%,P<0.01)。同时双峰驼红细胞对渗透性溶解的抵抗力很强。作者发现,双峰驼红细胞在低渗透溶解前约可膨胀到原体积的160%。因此,红细胞在双峰驼体内的水-电解质代谢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双峰驼诱导排卵因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岛津紫外分光光度计系统地扫描并记录了公驼精清,各活性组分以及诱导排卵因子的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证明:公驼诱导排卵因子(OIF)在精清内相对稳定的原因,是OIF在精清内由多层分子量不同、性质各异的蛋白质所包裹,从而证明了我们以前的推测。  相似文献   

7.
双峰驼卵巢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组织学方法对双峰驼卵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显微与亚显微观察。结果显示 ,双峰驼卵巢表面被覆单层立方至单层扁平的生殖上皮 ,无排卵窝 ,上皮下为致密结缔组织白膜 ,卵巢实质由外周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构成。皮质中原始卵泡和初级卵胞数量稀少 ,其分布位置更靠近皮质中层 ,偶见同一卵泡内含 2个卵母细胞。体积大小和发育阶段不同的次级卵泡与三级卵泡闭锁时 ,所发生的形态变化不一致 ,可出现实心和囊状 2种闭锁卵泡。黄体中以粒性黄体细胞占优势 ,其细胞质中含大量脂质泡而呈海绵样。卵巢髓质中除含大量血管外 ,还见卵巢网分布  相似文献   

8.
双峰驼心脏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双峰驼心脏组织结构的特点为:心内,外膜中较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心肌膜厚,心室与心房的肌束间均有数量不等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心室内膜中的浦肯野纤维间以闰盘连接,纤维里的原纤维较粗但松散,它们在盘处数量较多,并与闰盘垂直分布,心肌纤维粗大,其肌丝区间有丰富的成行排列的线粒体,线粒体嵴较长,甚至构成典型的同心板层状。  相似文献   

9.
在冬春季节里,通过对87个双峰驼卵巢进行观察测量,研究其形态及卵泡、黄体数量分布情况.空怀的双峰驼的卵巢上可看到许多大小不同的卵泡、红体、黄体.在整个发情期都有较多的卵泡分布,其卵泡和黄体明显突出,形状一般为球形或者半球形,边界清晰,与其它哺乳动物明显不同.单个卵巢卵泡数最多可达69个,直径最大可达3.31 cm,黄体...  相似文献   

10.
11.
1991~1992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和甘肃省民勤县双峰驼肝脏发现一种罕见的脂肪瘤。眼观,这种脂肪瘤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镜下,它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其间夹杂变性、坏死的肝细胞。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肿瘤主要发生于荒漠和半荒漠草原全年放牧的双峰驼,发病率高达27.6%。病变肝组织的元素分析发现,Cu含量明显降低,且Fe与Cu含量呈强负直线相关(r=-0.710),表明该肿瘤的发生与低Cu有关,这种低铜可能是由于高Fe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用放射免疫技术和临床化学方法研究了骨质疏松症双峰驼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的含量和一系列血液临床化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病驼血清PTH、T3和T4含量分别为1467±608ng/L、232±113nmol/L和726±279nmol/L,与健康驼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无机磷(I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并同时伴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酐、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提示钙磷代谢紊乱所致PTH分泌的增加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键,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双峰驼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在内蒙和甘肃部分沙漠草场放牧的驼群中存在一种以消瘦、异嗜、运动跛行和严重骨折倾向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为确定其病性和地球化学病因,进行了环境土壤、牧草和饮水及机体血、毛和部分组织的矿物元素分析以及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病区土壤和牧草中的磷含量分别为423±13.5μg/g和379±27.4μg/g干物质,显著低于正常区(P<0.01)。牧草中的钙:磷比为49.8∶1。病驼血、毛及肋骨磷含量分别为253±72.4μg/ml、98.4±21.7μg/g和32.0±9.18mg/g,显著低于正常驼(P<0.01)。病区土壤、牧草和病驼肝、肾及肋骨中铜含量与正常相比显著降低(P<0.01),但肝铜含量却高于报道的正常值。全身性骨损伤是本病最大的病理特征,最严重的是肋骨、髋骨和下颌骨。病理组织学证明这种损伤为典型的骨质疏松。肝、肾、心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病理学变化,但牙齿未受损伤。因此认为,该病为一种主要由磷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铜缺乏在其发生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双峰驼肘关节的动脉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分布于双峰驼肘关节的动脉支有肘前支、肘内侧支、肘外侧支和肘后支。肘前支有肘前内侧支、肘前上支、肘前中支和肘前下支,均自肘横动发出;肘内侧支自尺侧副动脉分出;肘外侧支有肘外侧上支、肘外侧中支和肘外侧下支,均自肘横动脉分出;肘后支有肘后上支、肘后中肘、肘后下支,肘后内侧支、肘后外侧上支和肘后外侧下支,除肘后上支和肘后外侧上支自肘横动脉分出外,其斜匀自尺侧  相似文献   

15.
钼诱导双峰驼继发性铜缺乏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双峰驼高钼诱导的继发性铜缺乏症。对甘肃河西地区双峰驼的血,毛及生存环境微量元素和血液指标的研究发现,该地双峰驼发生的以异嗜,运动障碍和容易骨折等为特征的疾病是由于土壤,牧草中含钼较高,诱导双峰驼体内铜缺乏所致。血液指标变化主要表现为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A suspension of barium sulfate in camel milk was used as a contrast medium to assess gastric anatomy and emptying in camels. Two doses were evaluated: 10 ml/Kg and 20 ml/Kg. The lower dose was found to be inadequate for stomach opacification. The higher dose results in sufficient distention and opacification. Contrast medium was administered by placing the solution into the mouth of the camel. The reticular groove reflex was not observed. Water sacs were filled immediately after barium administration and interval emptying and filling of these sacs occurred until the initiation of abomasal emptying. The abomasum did not begin to empty until approximately 5 hour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the contrast medium; abomasal emptying was not complete until approximately 24 hours after contrast medium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双峰驼血清中抗利尿素和醛固酮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首次对双峰驼在不同饮水条件下血清中抗利尿素(ADH)和醛固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双峰驼正常血清中ADH和Aldo科夏季含量均值为0.55和59.85pg/ml。Aldo比ADH高100多倍。AD盼望同于冬季,禁水后两 明显增加,禁水15天时ADH和Aldo增加为0.764和130.48pg/ml,禁水期ADH含量的季节差异逐渐缩小;而Aldo的季节差异则显著扩大,15天时Aldo夏季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