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通过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本次试验研究发现: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上述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 5μg∕尾,HCG100 IU∕尾)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在苗种的培育过程中开口饵料是至关重要的,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鱼用催产激素及其组合物对杂交黄颡鱼繁殖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用3 种鱼用催产激素,每种激素3 水平,共9 个组合,对繁殖亲本进行注射催产处理。3 种鱼用催产激素不同剂量组合对黄颡鱼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较大,其中实验组9 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0.0%、84.7%、88.9%;实验组8 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2.5%、83.2%、85.1%;注射同种不同剂量的催产激素对黄颡鱼亲鱼效应时间有一定影响,其中实验组9 效应时间最短(23 h),而第2 组效应时间最长(30 h)。实验组9 中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地欧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合效果最好,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0.0%、84.7%、88.9%。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生物技术调控棘胸蛙繁殖,可提前并能集中产卵,达到同步孵化、批量出苗的目的。【方法】采用生殖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RH-A3)对棘胸蛙进行人工催产作用。【结果】HCG对棘胸蛙无催产作用,LRH-A3有明显的催产作用但授精不完全,而二者的组合处理不但催产作用明显,而且授精完全。在4~6月用HCG+LRH-A3激素组合催产后,棘胸蛙卵至变态为幼蛙的时间为73~89 d,均在9月以前完成由蝌蚪至幼蛙的变态。【结论】用HCG+LRH-A3激素组合对棘胸蛙进行生物调控,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找到一种快速有效的脱黏方法,提升大刺鳅人工繁育的效率,使用3种脱黏剂:黄泥浆(A)、滑石粉(B)和木瓜酶(C)对大刺鳅受精卵进行脱黏,并将木瓜酶脱黏剂设4种配方:C1、C2、C3、C4,每个脱黏剂设4个脱黏时间:15、30、45、60 s,对比分析了3种脱粘剂对大刺鳅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A组的孵化率为30.71%±4.41%,B组的孵化率为60.18%±10.12%,虽然滑石粉的脱黏效果优于黄泥浆,但二者效果均不佳;而木瓜酶作为新的脱黏剂,实验中最高孵化率组为C3-15 s组,孵化率高达96.26%±4.61%,其次是C3-30 s组的孵化率为92.12%±3.32%。综上,选择适宜的脱黏配方和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大刺鳅受精卵的孵化率,其最佳脱黏配方为0.25%Na2SO3+0.125%L-半胱氨酸盐酸盐+0.05%木瓜酶,脱黏时间为15~30 s。  相似文献   

5.
利用浸种及苗期浇灌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高蛋白含量的大豆总DNA导入水稻,提高了水稻后代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及赖氨酸含量。三代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大豆总NDA的导入不仅可以迅速有效地提高稻米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而且稻米高蛋白、高忱酸变异性状还能够稳定表达至第三代;本试验还分析比较了两种DNA直接导入法,虽然从总体而言,在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以及保持后代种子高蛋白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大豆DNA,相对浸种及苗期浇灌法效果更好,但从不同株系蛋白质含量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连续两年采用大豆DNA溶液浸种及苗期浇灌处理获得的株系,在维持后代种子高蛋白性状的表现方面效果更明显:三代经大豆DNA处理的水稻种子,赖氨酸含量都伴随着氨基酸总含量的提高而提高,而且第二代和第三代种子的赖氨酸含量都超过0.5%。  相似文献   

6.
外源激素与基质对黄果厚壳桂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黄果厚壳桂扦插生根率和苗木成活率,探讨该树种的扦插生根特性,分析外源激素和基质对扦插的影响,以期为黄果厚壳桂的苗木繁育和树种扩繁提供科学参考。以黄果厚壳桂为研究对象,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扦插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阐明外源激素和基质对该树种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黄心土做扦插基质,黄果厚壳桂的扦插生根率最高,达70.0%,显著大于河沙与泥炭土+椰糠。在不同外源激素处理中,IAA处理的枝条扦插生根率和抽梢率最高,分别为66.7%和52.2%。激素浓度为250 mg/L时,扦插生根率最高,并随激素浓度升高而降低,但基部愈伤率效果相反。不同浸泡时间处理对黄果厚壳桂的扦插生根率和基部愈伤率的影响不同,其中30 min处理的生根率最高,而10 min处理的基部愈伤率最高。综合3种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结果,以黄心土为扦插基质,使用浓度为250 mg/L的IBA生根液浸泡插穗基部10 min,黄果厚壳桂扦插生根和抽梢效果最好,生根率和抽梢率分别是76.7%和70.0%。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结瘤因子(LCO)、苏云金菌素(Th-17)与不同补水量结合对谷子苗期根际土壤性状、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确定LCO、Th-17 浸种结合不同补水量对旱作农业稳产增产的作用。在干旱缺水的条件下,研究不浸种、Th-17 浸种和LCO浸种结合补水0、0.1、0.2 L/穴9 个处理,对谷子土壤性状、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谷子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2.72%~55.15%、16.64%~50.70%,增产大小依次为:L3>L2>T3>T2>T1>CK3>L1>CK2>CK1。用LCO和Th-17 2 种生长调节剂浸种的处理随产量的增加其籽粒品质指标较对照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LCO和Th-17 浸种结合不同补水量的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5.98%~64.8%、18.62%~48.0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7.98%~80.31%、19.44%~42.94%;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4.82%~10.92%、3.76%~7.84%;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43.10%~51.85%、21.95%~29.82%;土壤脲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22.51%~33.66%、10.19%~22.68%。研究表明,用LCO和Th-17 2 种生长调节剂浸种结合补水都能有效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植物生长,进而增加作物产量,且LCO 浸种处理增加幅度较Th-17大。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厚皮香科植物阔叶杨桐种子在3种外源生长调节物质GA、IAA和6-BA浸种处理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阔叶杨桐种子为休眠性种子,不同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50 mg/L和100 mg/L的GA浸种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而150 mg/L的GA处理抑制种子的正常萌发;低浓度的IAA(<100 mg/L)浸种处理促进种子的萌发,高浓度IAA浸种降低种子的萌发率;种子萌发对不同浓度6-BA的响应趋势与IAA相似,综合分析认为,低浓度的外源生长调节物质浸种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其中50 mg/L的6-BA浸种处理12 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连续定位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M微生物堆肥能明显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EM微生物堆肥处理的年均总产比等量传统堆肥增产8.3%~8.9%,其中冬小麦增产8.3%,夏玉米增产8.2%~9.4%。EM微生物堆肥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EM微生物堆肥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总光合势比等量传统堆肥分别高5%~36%,5.2%~14.3%,比化肥处理分别高19%~72%,19.6%~46.4%,随EM微生物堆肥施用量的增加差异更明显。EM微生物堆肥比较高的光合势加快了干物质的积累速度,从而提高了冬小麦、夏玉米的群体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平铺白珠的繁殖效率,以采集的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为供试材料,测量种子形态、千粒重、吸水特性;并通过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统计不同GA3处理和温度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将无菌萌发所获幼苗与常规播种苗长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属小粒种子(千粒重(0.2995±0.0111) g),种子种皮薄且透水性良好。GA3浸种时间、GA3浸种浓度和温度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GA3浓度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浓度为1000 mg/L的GA3溶液浸泡种子12~24 h,环境温度为白天25℃、夜晚15℃的条件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64.67%)。无菌苗长势要优于常规播种苗,无菌萌发1500 mg/L GA3预处理种苗的平均株高(12.17 mm)和平均根长(18.15 mm)均高于常规播种苗的株高(9.65 mm)和根长(13.31 mm),培养基配方为WPM+2.0 mg/L 6-BA+0.1 mg/L ...  相似文献   

11.
光催化降解表土层中DDT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选用添加适量滴滴涕(DDT)的棕壤土,以紫外灯为光源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土壤的水分含量、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pH值、不同的外源投加物质以及翻动土壤等各因素对于土壤中DDT光催化降解的影响,探讨光催化降解DDT的最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DDT的降解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当水分含量达50%时,DDT降解率达到最高,达67.5%;当水分含量超过50%后,DDT降解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在一定范围内,DDT的光催化降解率随溶解性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超过1.0%时,降解率反而降低;和中性条件相比,DDT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具有更高的光催化降解率;投加铁粉、Ti02对土壤中DDT的降解速率有明显的提高;溶解性有机质、Fe2O3、全元素肥料混合溶解性有机质对DDT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略有提高,而单独加入全量元素肥料几乎对降解率没有影响;DDT的光催化降解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定期翻动土壤可以有效提高DDT的光催化降解率。  相似文献   

12.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一种检测水中柴油的简单、可靠而适用的测定方法,笔者通过向去离子水中添加柴油的回收率试验,研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柴油。本研究考查了柴油的最佳紫外吸收光谱条件、不同溶剂的提取效率、不同震荡时间的提取效果以及最佳的溶剂提取量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水溶液中的柴油回收率在90%~120%之间,平行间变异系数小于10%,回收率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