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小麦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为小麦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途径。通过小麦白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实验,共得到4株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抑制率分别达到86.07%、83.11%、91.14%和96.23%。利用小麦离体叶段白粉病害防治试验测定不同拮抗菌株的发酵液防治效果,根据白粉病病情鉴定的6级分类标准鉴定小麦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其中拮抗菌株BF11和BF19处理后,小麦白粉病病情有所减轻,防治效果分别为:82.14%和88.49%。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表明,BF11为镰孢霉属(Fusarium sp.)真菌,BF19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真菌。研究得到的内生真菌BF11和BF19可为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粉菌拮抗真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小麦白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实验,共得到4株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抑制率分别达到86.08%、83.12%、91.14%和96.23%。利用小麦离体叶段白粉病害防治试验测定不同拮抗菌株的发酵液防治效果,根据白粉病病情鉴定的6级分类标准鉴定小麦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其中拮抗菌株BF11和BF19处理后,小麦白粉病病情有所减轻,防治效果分别为:82.14%和88.49%。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表明,BF11为镰孢霉属(Fusarium sp.)真菌,BF19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真菌。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开展了4种不同农药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防治均具有明显效果,其中以"四季秀"的防治效果最好,单产为336.7 kg/667m~2,防效为94%,产量最高,为336.7 kg/667m~2;其次为晴菌挫、爱苗和粉锈宁。生产上推荐使用"四季秀"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复合菌株的筛选与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复配筛选,以期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高效生防资源。从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泸州市种植烟草的田地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细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试验测定亲和性较好的菌株组合,对获得的菌株和复配菌株进行进一步盆栽和大田试验,测定其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在采集到的17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247株细菌,初筛获得19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测定筛选出6株亲和性较好的拮抗细菌B3和B64、B41和B57以及L7和L47。进一步的抑菌、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以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抑菌效果最佳,盆栽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72%和77.95%,大田试验中防治效果分别达67.99%和71.40%,且复配菌株抑菌效果高于单一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拮抗细菌B4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7、L4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B57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的有效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5.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97是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生防细菌,对常见果蔬采后病害有显著防治效果。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和细菌移位试验,评价B.subtilis A97及其代谢产物对哺乳动物的生物安全性,为该菌株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最大剂量耐受法连续14 d每天对小鼠灌喂菌体浓度为1.0×109 CFU/m L的B.subtilis A97发酵液0.4 m L(对照组灌喂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和测定小鼠的一般体征、脏器指数、血相和肝脏生化等指标,并检测小鼠血液和组织中是否发生细菌移位。结果表明,B.subtilis A97发酵液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大于20 000 mg/kg BW,各处理组小鼠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死亡现象。处理组小鼠一般体征、脏器指数、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小鼠血液和其他组织样本中均未检测到由B.subtilis A97引起的细菌移位。由此推断B.subtilis A97及其代谢产物对哺乳动物安全无毒副作用,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甜瓜采后病害生防细菌的鉴定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离筛选对甜瓜采后病害具有潜在防治效果的微生物,以建立甜瓜采后病害综合防治体系。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从甜瓜表面筛选生防菌株,应用16S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甜瓜表面分离得到1株防治效果明显且稳定的生防菌株2-17,平板对峙测定菌株2-17对采后病害3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室内生物测定表明,菌株2-17对3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特别是对于Trichotheci-umroseum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7.5%;对Fusariumspp.和Alternaria alternata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6%和70.8%。应用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2-17为假单胞属(Pseudomonas);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2-17鉴定为P.putidabiovar A。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能够防治黄萎病菌的棉花内生芽孢杆菌。【方法】将棉株组织研磨液80℃加热后,采用涂板法分离内生菌,将对大丽轮枝菌强致病力菌株Vd084拮抗效果最好的菌株,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gyrB和rpoB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以盆栽试验确定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结果】分离到61株芽孢杆菌类似菌,其中17株能拮抗大丽轮枝菌。复筛得到1株拮抗活性较高、抑菌谱较广的菌株LH-L3。该菌株被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与无菌水对照相比,用106 mL~(-1)的LH-L3菌液浇灌3次的棉花出苗率、株高、根长、地上以及地下部分鲜物质质量分别提高42.85%、10.24%、23.83%、10.05%、97.62%,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5.24%。【结论】菌株LH-L3有较好的促生长和棉花黄萎病防治的效果,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已成为江苏省兴化市小麦常发性病害之一,因不少农户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导致田间白粉病暴发,此时防治难度较大。因此选择了18.7%丙环·嘧菌酯SC+方案开展对小麦白粉病的应急处理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8.7%丙环·嘧菌酯SC+40%环丙唑醇SC70 mL/667 m2+20 mL/667 m2、40%环丙唑醇SC 20 mL/667 m2、50%醚菌酯WG 40 g/667 m2在白粉病较重情况下,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欧美杨溃疡病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防治欧美杨溃疡病的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欧美杨溃疡病病株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6株细菌菌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得到5株对欧美杨溃疡病原菌(Lonsdalea quercin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室内离体枝条试验和田间杨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菌株P2和P4的防效较好,通过浇根处理,室外防效分别达到51.8%和48.6%。经鉴定菌株P2和P4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用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多抗霉素等4种抗生素类药剂和45%代森铵水剂、80%乙蒜素乳油杀菌剂在室内做抑菌试验,中生菌素、新植霉素对病原菌无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他4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农用链霉素100倍稀释液的防效较好,经浇根处理,室外防效达38.2%。试验为欧美杨溃疡病的防治提出了初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会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当前在小麦白粉病防控过程中,由于不规范的使用化学药物使得白粉病病原菌的耐药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常用到的药物的防治效果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随着小麦白粉病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展,如何筛选出高效的药剂开展小麦白粉病防控是当前很多农技工作人员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经济的新型药物,本次研究探讨了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防治结果表明 30%的醚菌酯悬浮水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防止持续周期相对较长,用药 25 天之后,防持物效率能够达到 88%以上。其次是 25%的吡唑醚菌酯悬浮水剂,用药 25 天之后防治效果能够达到 80%以上,上述几种药物对小麦生长发育安全不会产生严重的药害。通过开展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除效果试验,能够帮助农技工作人员筛选出最佳的化学药剂品种,并对原有的药物品种做出有效的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小麦白粉病的防除效率,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麦白粉病菌诱导的TaWRKY34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抗病防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cDNA宏阵列(macroarray)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从小麦全长cDNA文库的WRKY转录因子中筛选出一个应答小麦白粉病菌胁迫的TaWRKY34转录因子,该基因编码464个氨基酸。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该转录因子位于小麦第一同源群染色体的短臂上,并且只在细胞核中表达。其蛋白序列与拟南芥、大麦和葡萄抗病相关WRKY转录因子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中的3个WRKY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TaWRKY34在Pm16/北京8377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中,对小麦白粉病菌、水杨酸和茉莉酸诱导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TaWRKY34可能与小麦对白粉菌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人工接种及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采自河南和陕西的小麦白粉菌系能正常地侵染7属23种禾本科植物。其中有6属11种禾草为国内首次报道的该菌寄主。连同前人的研究,目前发现的我国小麦白偻菌寄主植物已达10属31种。从小麦属各植物材料对小麦白粉菌的感染情况,进一步支持了小麦属的现代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DH材料的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白粉病是由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抗白粉病基因累加,可延长品种抗病性寿命,有利于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Pm4b的STS-PCR标记,Pm13和PmV的SCAR-PCR标记,以及与Pm12共分离的同功酶标记(α-Amy-1)对来自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的双单倍体材料的7个株系和9个穗系的4  相似文献   

14.
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优异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是开展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育种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已命名了分布于16条染色体上的39个位点共55个白粉病抗病基因,其中30个已开发出分子标记,另外还发现数个与成株期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定位、来源、分子标记开发、克隆,以及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反应与抗病基因检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来自不同生态区的8个白粉菌菌株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审定(认定)品种、近期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品系和核心种质等小麦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同时利用与Pm4a、Pm8和Pm21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了相关抗病基因的存在。在148个国家审定品种中有16.9%的品种能够抗多个菌株,其中大多是近10年选育的品种。不同年代审定的品种中感病品种的频率均超过50%。各个小麦生产区抗病品种的频率高低与该地区白粉病的严重性和育种的关注程度有一定关系。在1 160份小麦核心种质中抗E09菌株的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比例只有3.4%和4.2%。西南冬麦区和新疆冬麦区入选的品种抗病频率较高,华南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和北方春麦区没有发现抗E09菌株的品种。多菌株鉴定结果表明,263份微核心种质中33.7%的品种表现抗病性,其中大多数品种能够抗1~2个菌株,因此在核心种质的利用中应注意选用抗性强的品种作为轮回亲本,同时有必要构建抗白粉病的应用核心种质,以提高核心种质的利用效果。根据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我国小麦品种有43.2%含有Pm8基因,该基因在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中的频率也很高,特别是在黄淮麦区培育的品种中频率仍高达50%;Pm4a和Pm21基因主要出现在长江流域培育的品种中。有些抗性突出的品种可能含有其他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种质N9628-2抗白粉病基因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白粉病的波斯小麦-小伞山羊草双二倍体Am9为母本, 与高感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陕160杂交, 并用陕160回交一次, 从其后代中选育的普通小麦种质N9628-2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白粉病流行小种关中4号表现免疫。为了明确N9628-2所携带抗性基因的遗传方式及与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对该种质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SSR标记分析。用高感白粉病品种陕160、陕优225与N9628-2杂交, F1代对白粉病均表现高抗, F2代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3∶1, 表明N9628-2的白粉病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208对SSR引物对陕160 ´ N9628-2 F2代抗感分离群体的142个单株的检测, 发现位于6A上的SSR位点Xwmc553和Xwmc684在双亲和抗、感池间有特异性, 并与抗性基因连锁, 遗传距离分别是10.99和7.43 cM, 表明抗病基因可能位于6A染色体上。 用中国春部分第6同源群的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行验证, 进一步将抗性基因定位在6AS。用连锁的SSR标记和相关亲本分析表明, 该抗病基因可能来源于小伞山羊草Y39, 它不同于已有抗白粉病基因, 可能是一个新基因。  相似文献   

17.
普通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的QTL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抗白粉病的日本小麦品种Fukuho-komugi和以色列小麦Oligoculm杂交F1的DH(doubled haploid)群体107个系为材料,利用313个SSR标记和37个RFLP标记,对Fukuho-komugi和Oligoculm的白粉病成株抗性进行QTL分析。试验材料于2003-2004年度种植在北京、2003-2004和2004-2005年度种植在安阳,调查白粉病发病情况。构建了由350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覆盖小麦21个连锁群,全长3 101 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白粉病成株抗性QTL分析,在1A、2B、4B和7D上发现4个抗白粉病QTL,分别解释13.6%、6.6%、8.9%和12.7%的表型变异。抗白粉病基因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发掘,将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河南两地市小麦白粉病菌的分子鉴定和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和商丘市小麦白粉病菌进行分子鉴定及分析,以期为小麦白粉病菌的防治和系统进化奠定基础。对小麦白粉病菌进行了扫描电镜的显微形态观察、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周口和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均属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系统进化发现,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与地域相距较远的英国、法国、美国的小麦白粉病菌的同源性极高,而与地域很近的周口小麦白粉病菌同源性却不高,推测小麦白粉病菌的进化可能与其自身的小种进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 f.sp.fritic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冬小麦品种复壮30中含有一个单隐性抗白粉病基因,即Pm5e。该基因对我国流行的白粉病小种表现为高抗或免疫。本研究以含抗白粉病基因的复壮30、感病品种Chancellor为材料构建F2分离群体,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该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SSR标记分析。在已定位在7B染色体上的56对SSR引物中,8对引物能在亲本间稳定的揭示多态性差异,3个引物Xwmc364、Xbarc065和Xwmc517在抗、感亲本,抗、感池间均表现多态性差异,F2分离群体的验证结果表明标记Xwmc364175、Xbarc06590和Xwmc517200与抗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4.9cM、5.1cM和18.5cM。其中标记Xwmc364175和Xbarc06590与抗病基因连锁紧密,在对Pm5e的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