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中国信息化建设对基层农村科技服务产生了哪些影响及未来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发展还面临哪些制约因素。本研究面向农村科技服务者开展问卷调查,基于来自中国14个省级地区的调查结果,从网络认知、网络应用、上网目的、上网地点、科技网站访问频次等方面分析了基层农村科技服务者的信息行为特征,并考察了各地区应用互联网开展科技服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两个层面总结了农村科技服务者对网络科技信息的需求。最后以实证研究结论为依据,从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传播方式建设、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农民信息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推进基层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信息化成为提升农村商品流通效率的核心所在。对北京郊区及城镇农产品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农村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流通商务网站运营以及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商品流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看来,北京农村在信息化组织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以及流通电子商务建设等方面已初显成效,但仍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适用于农村的信息产品少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结合北京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笔者从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以及信息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闽台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状况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信息服务主体、信息服务内容、信息传播载体、信息传播支撑体系以及服务方式等角度对闽台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状况进行了比较,借鉴其经验,提出了几种新的传播模式,并从政府服务方式、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传播队伍建设以及资源建设等角度提出了建立福建省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创新体系的对策。还提出了应建立闽台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合作机制,拓展政策空间、建立策略联盟、拓宽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低成本农业农村信息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受经济水平、基础设施以及农民科技素质的限制,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本研究总结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和以企业为主导的2种农业农村低成本信息化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信息化模式是以县域为中心,构建县域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以网络、短信、硬盘播放器等多技术融合为手段,以项目共建共享为途径,采用一站多用方式,实现信息进村入户;以企业为主导的信息化模式,是针对云南省网络覆盖不全面地区,以企业为中心,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需求,建设企业集群服务器和信息服务平台,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覆盖技术,实现对企业生产基地和加盟农户的网络信息全覆盖。2种模式相互结合,较好地解决了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因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和农民素质造成的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为八亿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文从中国农业生产的现状、科技服务“缺位和滞后”和力量不足等问题入手,提出改革现行的农业科技运行和转化机制、开展科农携手共建利益共同体、发挥示范榜样作用、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等对策,促进科学研究面向生产第一线和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技服务,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6.
李会萍  刘楷  王众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244-248
在介绍并分析了数字家庭产业发展情况基础上,对当前多种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以数字家庭消费设备为终端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势,并探讨了数字家庭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业务的开发,以及对利用这一方式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福建省农村科技应用水平和需求状况的基出上,对福建省农村科技服务现状进行阐述,表明了应努力提高福建农业科技在农村的应用水平,尝试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8.
邓泽国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3):277-283
为总结过去几年辽西地区农民培训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效,了解辽西地区农村信息化的需求。通过调查辽西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和农民对教育培训和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提出了建设辽西科技型农民教育技术支持服务平台,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代职业农民进行培训。通过自主与自助学习的教育与培训方式,促使辽西地区农民的科技素质和道德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9.
简析江苏农业科技服务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述了新世纪以来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新要求,指出农业科技服务对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参考比较了国内同类研究成果之后,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江苏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现状,找出在机构组建、人才队伍、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服务成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整合现有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创建科技服务新模式、拓展科技服务范围以及政策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对研究我国科技服务发展情况有较强参考价值,有助于重构我国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9):215-220
农村气象信息需求是农村气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以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省为例,从信息内容和信息获取渠道入手,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气象信息需求及现状的影响。研究得出,农村气象信息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现状与农村居民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高农村气象信息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的3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有效地推进农业气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工作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为全国各地各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提供借鉴。在文献研究农业科学普及工作新模式、新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以及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创了“五位一体”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新模式,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2019—2021年间,平台累计向全省提供科学普及服务1130.71万例,现已成为辽宁“互联网+农业”的典型案例,是辽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品牌。各地农业管理部门有必要借鉴辽宁12316平台的建设经验,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应重视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各省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有必要建立“星系式”科普服务体系,跨区域开展科普活动;各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要积极探索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息化在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同时作为新进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依靠发展农业信息化,是河南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阐述了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以期为河南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搭建涉农数据共享云平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构建中原农业科技信息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效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农村农业信息化应用与示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郑满生  李娜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5):155-158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发展历程,促进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研究对1979—2015 年间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表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颁布和实施大致经历了“肇始”、“探索”、“深化”3 个阶段,政策的雏形在肇始阶段逐渐形成、轮廓在探索阶段逐渐显现、较为系统的体系在深化阶段基本形成。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实施背景、实施情况、实施特点及其影响,对于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政策体系、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推动国内农业向纵深发展,中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稳步、快速地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之一,而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劣则决定了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为了推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笔者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充分阐述了各种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最后从政策、法律、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国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宁  瞿阳  冯献  李瑾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6):159-164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乡村文化建设与振兴,利用文献演绎法和归纳综述法,研究了当前中国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发现中国乡村文化服务仍存在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资源供给形式单一、治理机制尚未完善、数字型人才紧缺等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但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缩小城乡文化鸿沟、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等提供了全新机遇。应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加速乡村文化振兴,重点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财政支持,完善乡村数字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资源供给和治理机制等实现乡村文化跨越式发展,并通过鼓励数字消费和培养数字型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加速乡村文化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杨芳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5):125-130
农业信息化发展是中国五大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基于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结构及权重,对2011—2016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2011—2016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水平一级指标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提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大农业信息化投资力度,完善支撑投资和技术应用的制度安排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大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对“三农”问题的日趋重视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出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当前及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大力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无疑对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巨大的助力作用。为了推动中国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切实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率,笔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农业信息服务进行营销创新的可能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刻剖析,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农业信息服务理念、方式的创新,最后提出了农业信息服务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具体应用到农业物联网领域的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理性选择,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及其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基于中国知网(CNKI)中文文献检索数据,分别从农业数据挖掘技术、农业数据处理技术、农业预测预警技术、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等4个方面,对近年中国农业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进展进行简要分析。农业信息处理技术未来将会呈现出集成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