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海兰褐鸡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笼养和散养模式下海兰褐鸡蛋各90枚,分别测定其蛋重、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黄颜色、哈氏单位、蛋黄和蛋白的粗脂肪及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笼养和散养模式下海兰褐鸡蛋蛋形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散养模式下蛋重显著低于笼养模式(P0.05);哈氏单位、蛋黄颜色、蛋壳厚度散养模式极显著高于笼养模式(P0.01);且散养模式下鸡蛋中血、肉斑数量极显著低于笼养模式(P0.01);散养模式下鸡蛋中蛋黄粗脂肪含量较笼养模式高1.43个百分点,散养模式下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粗蛋白含量较笼养模式分别高0.59个和0.11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二郎山山地鸡散养和笼养方式下的蛋肉品质差异,本试验测定了笼养和散养二郎山山地鸡的蛋重、蛋壳强度、蛋黄重、壳色、蛋黄比例、蛋形指数、蛋白高度、蛋黄颜色、蛋壳重、蛋白重、蛋白比例、蛋壳比例等蛋品质和肌内脂肪含量、宰后45 min pH值等重要肉品质。结果显示:(1)蛋重、蛋壳强度在散养和笼养条件下无显著差异(P>0.05);壳色、蛋黄重和蛋黄比例在笼养条件下极显著高于散养条件(P<0.05);而散养条件下的蛋形指数、蛋白高度、蛋黄颜色、蛋壳重、蛋白重、蛋白比例和蛋壳比例极显著高于笼养条件(P<0.05);(2)散养条件下的二郎山山地鸡的45 min pH值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笼养条件(P<0.05)。试验结果说明,在散养条件下饲养的二郎山山地鸡蛋肉兼用系蛋肉品质在总体上均优于笼养条件,二郎山山地鸡蛋肉兼用系适于散养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藏鸡最佳饲养模式,试验选择50周龄体况良好、产蛋率接近的藏鸡4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采用笼养、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圈养、散养方式饲养,测定其产蛋性能、常规品质和常规组分,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蛋重指标笼养、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圈养均显著高于散养(P0.05);产蛋率笼养和圈养高于其他模式,散养最低;破蛋率笼养、网上平养和圈养较低,散养最高;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地面平养、圈养和散养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蛋白高度地面平养与其他模式之间差异显著(P0.05);鸡蛋组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蛋壳比例地面平养、圈养、散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蛋清比例散养最高,地面平养最低;蛋黄比例笼养和网上平养最低,地面平养和圈养最高;粗脂肪含量笼养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散养最低;粗蛋白含量散养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而笼养最低。说明不同饲养方式下藏鸡蛋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饲养方式和季节因素对鸡蛋微生物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对地方鸡种济宁百日鸡在夏、秋和冬3个季节以及笼养和散养两种饲养方式下所产鸡蛋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济宁百日鸡散养组蛋壳3个季节平均的总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带菌率分别为100%、71%和6.7%,而笼养组分别为100%、36%和2.7%;散养组蛋清3个季节平均的的总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带菌率分别为37%、12%和4%,而笼养组分别为25%、5.3%和1.3%。同一季节鸡蛋蛋壳上的总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带菌率明显高于蛋清。不管是散养组还是笼养组,随着由夏季到冬季的推移,鸡蛋蛋壳和蛋清的总细菌的带菌率和菌落数、大肠杆菌的带菌率和菌落数和沙门氏菌的带菌率和菌落数大部分指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传统笼养和福利散养模式下蛋鸡的外观性能、生产性能、血清抗体水平和鸡蛋品质等指标的差异,试验对山西平遥某养殖场传统笼养和福利养殖模式下蛋鸡相关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笼养组蛋鸡产蛋率极显著高于福利散养组(P<0.01),鸡蛋破损率极显著低于福利散养组(P<0.01),料蛋比极显著低于福利散养组(P<0.01),38~45周龄死淘率极显著高于福利散养组(P<0.01);两种模式下蛋鸡360日龄蛋重、蛋白重、蛋黄重、蛋壳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颜色等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传统笼养组蛋鸡外观性状与血清抗体水平均低于福利散养组。综上所述,蛋鸡福利散养相较于传统笼养模式,有外观表现好、免疫能力强、死淘率低的优点,但会导致产蛋率降低、蛋破损率和料蛋比升高。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取22、32、42、52周龄笼养和散养的济宁百日鸡所产鸡蛋各100枚进行蛋品质和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以了解饲养方式对鸡蛋品质及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2周龄笼养组鸡蛋的蛋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而哈氏单位显著低于散养组(P0.05);32周龄笼养组鸡蛋的蛋重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42周龄散养组鸡蛋的蛋壳强度和蛋黄指数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52周龄散养组鸡蛋的蛋黄指数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32、42、52周龄笼养组和散养组鸡蛋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均没有显著差别(P0.05)。本研究表明,饲养方式对济宁百日鸡蛋品质有一定影响,对鸡蛋的常规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散饲养与集约化笼养对鸡蛋品质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分散饲养与集约化笼养对鸡蛋品质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200只24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只,分别进行常规笼养和室外分散饲养。试验期为100 d,饲养至36周龄进行蛋品质和主要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252日龄分散饲养组鸡蛋的蛋形指数、哈夫单位、蛋壳颜色和蛋黄颜色显著高于集约化笼养组的鸡蛋(P<0.05)。蛋比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方面,分散饲养的鸡蛋与集约化笼养的鸡蛋差异不显著(P>0.05)。分散饲养的鲜蛋的蛋清中水分和蛋白质极显著高于集约化笼养的鲜蛋的蛋清(P<0.01);分散饲养的鲜蛋的蛋清中灰分显著高于集约化笼养的鲜蛋的蛋清(P<0.05)。集约化笼养的鲜蛋的蛋黄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极显著高于分散饲养的鲜蛋的蛋黄(P<0.01),两组鲜蛋中钙、磷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高产蛋鸡放养对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择一种矮小型高产蛋鸡农大3号,60只按常规进行笼养,60只进行室外林地散养。试验从3月份开始,11月份结束,共273天。结果表明,饲养日产蛋量散养鸡比笼养鸡低9.5%(207.5个和229.3个),差异显著(P<0.05);平均只日耗料基本接近(88.9g和89.2g),180日龄和280日龄蛋重散养鸡显著低于笼养鸡,蛋形指数散养鸡蛋比笼养鸡蛋大,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差异不显著。哈氏单位以及蛋黄颜色散养鸡蛋要优于笼养鸡蛋。  相似文献   

9.
不同周龄和饲养方式对岭南黄鸡鸡蛋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比较了20周龄笼养、30周龄笼养和30周龄放养三种饲养方式下的岭南黄鸡鸡蛋品质指标:蛋重、哈夫单位、全蛋胆固醇、蛋黄指数、蛋形指数、蛋壳相对重和蛋壳厚度。试验结果表明,三组蛋形指数无显著差异;笼养条件下岭南黄鸡随着产蛋周龄的增加,蛋重增加、其他指数下降;30周龄放养鸡鸡蛋的蛋重接近20周龄笼养鸡蛋,蛋壳显著增厚,全蛋胆固醇含量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10.
周大薇 《当代畜牧》2014,(20):93-94
试验比较了矮小型鸡30周龄笼养、30周龄放养和60周龄笼养3种饲养方式下的蛋重、哈氏单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等蛋品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3组鸡蛋的蛋形指数无显著差异;笼养组随着产蛋周龄增加,蛋重显著增加,其他指标下降;放养组的蛋重、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显著低于同周龄笼养组,哈氏单位则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比较笼养模式和栖架养殖模式对海兰褐蛋鸡鸡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80只1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两组,25只蛋鸡采用笼养模式(笼底面积为500cm2/只)饲养,55只蛋鸡采用栖架养殖模式(网格面积593 cm2/只+栖杆长度16.4 cm/只+沙浴区域面积1.05 m2+产蛋箱面积0.675m2)饲养,在蛋鸡36、42和49周龄时对蛋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36和49周龄鸡蛋蛋黄颜色栖架饲养模式和笼养饲养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壳重、蛋壳颜色、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重、蛋黄比例以及蛋清比例在不同饲养模式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三种鸡种在不同饲养方式下的蛋品质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分析3个品种蛋鸡在不同饲养方式下所产蛋的品质及营养成分差异,为地方特色品种鸡蛋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笔者采用饲喂到300日龄的江西东乡绿壳蛋鸡、旧院黑鸡和罗曼粉蛋鸡的各90枚鸡蛋作为试验材料,进行17项蛋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在笼养的条件下,罗曼粉蛋鸡鸡蛋的蛋重、蛋黄重和蛋白高度等大部分指标都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5),绿壳蛋鸡和旧院黑鸡鸡蛋的大部分指标差异不显著。在散养条件下,旧院黑鸡鸡蛋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者(P0.05)。散养条件下,绿壳蛋鸡和旧院黑鸡鸡蛋的蛋重、蛋黄重和硒含量显著高于笼养(P0.05),罗曼粉蛋鸡鸡蛋的哈氏值及锌、硒含量显著高于笼养(P0.05)。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3种蛋鸡供给的主要营养成分差异不明显,而散养时部分蛋品质较笼养有了显著提升;不同的品种,罗曼粉蛋鸡在蛋重、蛋黄重、蛋壳质量和蛋白高度上较另外两者品质更优,绿壳蛋鸡与旧院黑鸡在大部分蛋品质指标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笼养模式与散养模式对地方鸡种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600只1日龄北京油鸡,并在笼养至16周后分为笼养组和散养组两个群体进行饲养,除饲养模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分别记录两个鸡群的产蛋性能指标,并于30、35、40周龄时检测两鸡群的蛋品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散养方式降低了北京油鸡的产蛋性能,具体表现在,散养组平均产蛋率比笼养组低5.49%;笼养组料蛋比为3.39,散养组则高达6.10。在蛋品质方面,散养组脏蛋率上升、破蛋率下降,对蛋壳品质和化学组成指标影响不大,蛋黄颜色加深,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有所下降。因此,养殖场在选择养殖模式时,应综合考虑产品特点、消费市场等因素,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4.
比较研究饲养方式对不同日龄和性别白羽王鸽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随机从笼养组和散养组选取健康28日龄、63日龄左右公母鸽各24只,屠宰待测;试验期末,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进行翅下静脉采血,取上清液待测。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不同饲养模式下肉鸽的屠宰性能均出现小幅度的下降;相同饲养模式、相同日龄不同性别的肉鸽屠宰性能均表现出雄性肉鸽优于雌性肉鸽;散养组的腹脂率明显低于笼养组,腿肌率高于笼养组;散养模式下白羽王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提高,散养模式下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养殖模式对鸡蛋品质的影响,选择叠层笼养、果园散养、山坡散养、大棚散养的北京油鸡鸡蛋,开展蛋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叠层笼养和果园散养的北京油鸡蛋品质相近,叠层笼养蛋黄颜色最高,平均值达到14.09,极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1);山坡散养在蛋白品质方面具有优势,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平均分别为8.88 mm和95.82,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模式(P0.01);大棚散养蛋品质最差,蛋重轻、蛋壳薄、蛋黄小且蛋白高度低;全蛋营养成分检测显示,养殖模式对全蛋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没有影响(P0.05),但叠层笼养鸡蛋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三种散养模式(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高生产性能的蛋鸭饲养模式,以替代传统饲养方式,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饲养方式(网上平养、笼养和散养)对山麻鸭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31 d的饲养试验,笼养组每只山麻鸭的产蛋量和总蛋重分别为179.3枚和11.95 kg,极显著低于散养组(189.9枚和12.75 kg)和网上平养组(192.2枚和12.54 kg)(P〈0.01),散养组与网上平养组差异不显著(P〉0.05);网上平养组全期料蛋比为3.68,与散养组(3.58)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极显著低于笼养组(4.56,P〈0.01);网上平养组畸形蛋率为3.21%,极显著低于笼养组(5.44%)和散养组(4.12%,P〈0.01),而笼养组极显著高于散养组(P〈0.01)。说明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不仅不影响山麻鸭的产蛋性能,而且能降低饲料消耗,可以替代传统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5,(6):109-112
为了解成都地区不同饲养方式和不同包装形式鸡蛋壳表面和蛋内容物沙门菌污染情况及菌株的血清型分布与耐药性,本试验对采自成都市不同超市、农贸市场、农户共60枚鸡蛋进行沙门菌检测和血清型鉴定,用K-B纸法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测得集约化饲养精包装的鸡蛋蛋壳表面和蛋内容物及集约化饲养散包装鸡蛋壳表面均未检测出沙门菌,而集约化饲养散包装鸡蛋内容物的沙门菌检出率为40%,散养精包装鸡蛋的蛋壳和蛋内容物的检出率分别为6.67%、0%,散养散包装鸡蛋的蛋壳和蛋内容物的检出率分别为26.67%、86.67%;共分离出24株沙门菌,包括8种血清型,流行菌株是肠炎型;10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中,沙门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70.83%和87.50%,对洛美沙星、卡那霉素、环丙氟哌酸、链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4.17%~29.17%不等。最终得出成都地区鸡蛋的沙门菌污染状况是:散养高于集约化饲养,散包装高于精包装,除散养精包装鸡蛋外鸡蛋内容物高于或等于蛋壳表面;抗生素选择压力导致不同地区沙门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免疫功能、肠道微生物和蛋品质的影响及相互关系。选取600只16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笼养和散养,每组30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于不同周龄对蛋鸡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及蛋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除24周龄外,散养蛋鸡血液IgA、IgM和IgG含量均高于普通密度笼养蛋鸡;β-内啡肽含量除24周龄外均低于普通笼养鸡;散养方式下蛋鸡盲肠中乳酸杆菌数明显高于笼养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表明散养鸡整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高于笼养鸡。笼养鸡的平均蛋重为(60.02±1.75)g,高于散养鸡的平均蛋重(59.43±2.31)g,差异显著(P<0.05);和笼养鸡蛋相比,散养鸡蛋的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而蛋白高度相比,散养鸡随周龄逐渐下降,笼养鸡逐渐上升,但2种饲养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在蛋鸡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鸡群福利、追求鸡蛋风味等,传统的笼养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蛋鸡饲养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寻求合适的蛋鸡饲养模式已成为目前蛋鸡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散养模式让鸡群回归原始生活状态,生产的鸡蛋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备受关注。本文从鸡群疾病、免疫功能、生产性能、蛋品质4个方面介绍了笼养与散养模式在蛋鸡生产中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探究笼养和离地式半散养2种饲养方式对白羽王鸽肉用品质的影响,为白羽王鸽的养殖模式提供更合理的参考。试验以国标方法对2种饲养方式下白羽王鸽肌肉的氨基酸、蛋白质、水分和维生素含量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发现日龄、性别和饲养方式对白羽王鸽肌肉水分含量的影响不大,但白羽王鸽肌肉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不同饲养方式下有明显差别,同时笼养组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半散养组、呈味氨基酸含量低于半散养组。以上结果表明半散养可以提高白羽王鸽肌肉中粗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还可以提高肌肉的品质,因此可在白羽王鸽养殖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