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替父亲圆梦     
<正>"等你们姐弟都成家立业了,我就到北京毛爷的纪念堂去看看。"父亲满怀期待地对当时还在上学的弟弟和我说。我俩也爽快地应允着。父亲出生在甘肃一个贫困山村,幼年丧母,是在爷爷的脊背上、听着二牛抬杠的吆喝声长大的,也见证了共和国成立前后农村人的生活变化。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把毛主席叫"毛爷",也从来不让我们说一句"毛爷"的不是。忙碌的生活冲淡了我对父亲的应诺。2008年  相似文献   

2.
<正>"梅啊,还是你妈送你去车站,我是不会送你的。"伴着父亲低沉的话语,我拎着行李,走出了家门。3年前,我不顾父亲的劝阻,执意要从天津嫁到呼伦贝尔垦区。出嫁那天父亲没有送我,我第一次回娘家的时候父亲还是没有送我,只有母亲一路哭着把我送到了车站。临别时母亲再三叮嘱:"别怪你爸,你一直以来都是他的骄傲,可在这人生大事上,你爸一直觉得抬不起头来,你别怪他啊。"  相似文献   

3.
来去的妙用     
<正>父亲:"凡是来了客人,我叫你拿烟时,拿与不拿,你要听准我的话。"儿子:"我不懂您的意思。"父亲:"就是说,以后来了客  相似文献   

4.
爱,如水     
<正>那是周末,结束了一周的疲惫工作,我习惯在休息天睡个懒觉,突然枕边的手机响了起来。我不耐烦地看了一眼,父亲打来的,"喂!什么事?"我问。"你起床了吗?吃早饭了吗?电饭煲里有热的饺子。"父亲说。"知道了,我还困着呢。"我有点嫌父亲烦了。"吃完了到市三院来,你妈生病了。"父亲继续说着。"什么?老妈怎么了?"我像是被雷打到一样吃惊,"来了就知道了,吃完饭再过来,你妈妈交代的。"父亲也变得冷淡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问:我母亲2010年春天去世后,我们兄弟3人一致同意父母共有的房屋由父亲1人所有。2015年10月10日我父亲去世,我们兄弟3人料理了父亲的后事后,经协商一致同意把父亲名下的这套房子卖掉平均分钱。但就在今年元旦,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在1本书里发现了父亲亲手写的1张纸条,主要内容是"我死后我的房屋归我孙子张成成所有"。后面是父亲的签名和"2015年5月8日"的字样。张成成就是我8岁的儿  相似文献   

6.
<正>从小我就喜欢读书。这个习惯,得益于父亲对我的培养。木匠出身的父亲每天除了和斧子、凿子这些家伙什打交道之外,闲暇时喜欢读书。那时,家里生活拮据,没钱买书,父亲会绞尽脑汁想办法借书来读,或捧着新华字典看得津津有味。年幼时我喜欢围着父亲转,岳母刺字、愚公移山……这些经典故事是父亲留给我最难忘的记忆。在我7岁那年,父亲调到学校后勤工作,作为员工,可以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这让父亲欣喜不已。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和父亲去借书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正>父亲生前是一个爱搞笑的人。这一点,在我呀呀学语时便开始领教。我会唱的第一首童谣,是父亲依据东北大秧歌旋律自编的词:索拉索拉肚子痛,养个儿子调皮虫,名字叫做小光明(我的乳名),吃起饭来一个饭桶,屙起屎来一个马桶,索拉索拉肚子痛……我起初不知他是在戏弄我。他一句一句地教,我傻兮兮地跟着认真学。等稍懂事,知道歌词的意思后,我开始以牙还牙,把歌词作了局部修改——儿子改成爸爸,并且把我的乳名换成他的名字。他要是再拿歌挑逗,我就用我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抉择     
《新农村》2021,(9)
正那年中考,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师范。当学校派人敲锣打鼓把喜报送到家里时,全家人乐得合不拢嘴,唯独我愣在屋角暗自生气。"你为什么不问我就擅作主张到学校改了我的报考志愿!"我把怒气全撒在了父亲身上。父亲一言不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世纪80年代,农村初中生考中专"脱农门"。  相似文献   

9.
父亲     
<正>第一次听到《父亲》这首歌,是在一个对爸爸极度抱怨的时刻。那天我刚刚看过室友拍摄的照片,羡慕不已,想起爸爸曾在新生报到时说过:"姑娘好好学,爸也给你买一个单反。"其实我知道,单反昂贵的价格对于家里是很沉重的负担,可源于对摄影近乎偏执的热爱,我仍是欣然期盼着。然而,一年又一年过去  相似文献   

10.
常回家看看     
<正>2015年11月,借着去北京考试的机会,我从呼伦贝尔回了趟山东老家。从结婚到怀孕、生子,已经四五年没回去过了。下了火车,得知父亲不顾家人劝阻,冒雨骑摩托车来接我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回来了?"父亲只这一句话,便将我的眼泪勾出。我嗔怪他:"下着雨,您不在家等着,跑来干嘛?"父亲没说什么,只微微一笑,接过行李箱便开始往车上捆。想起小时候立过的誓言——长大后,我就让父  相似文献   

11.
辛祥 《新农村》2011,(12):33
编辑同志:我父亲再婚时,我已工作,只因没有住房,还是与父亲住在一起。继母对我很照顾,她的付出拉近了我同她的距离。2006年我的父亲走了,三室一厅的房产由我与继母分别继承。2008年冬天继母不幸中风,照顾老人的任务就全落在了我身上。前不久继母也走了,她的亲生儿子突然跳出来要求"继承遗产"。他继承他该继承的一份我不反对,我想问的是,我照顾继母多年,也能继承继母遗产吗?  相似文献   

12.
正1979年的隆冬季节,大雪飘扬,我刚刚9岁。父亲、爹爹、奶奶、姑姑我们这个近30人的大家庭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不断升温争吵的"家庭硝烟"后,终于分开单过。我们兄妹四人和父亲、母亲,分得几斤麦子、三间烂房、一辆破拉车。为家庭的生计所迫,父亲随着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到平顶山一矿挖煤来养家糊口,每月能挣70多元。于是,我就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每年暑假、寒假和春节期间能去平顶山玩儿天。  相似文献   

13.
<正>母亲结婚那年才18岁,父亲26岁。婚后的几十年里,父亲憨厚的脸上总是布满笑容,眉宇间藏着满足和幸福。而母亲却时常戏谑父亲:"想当初,我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嫁给你这个二婚茬子,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气。"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故事既老套又浪漫。当年,父亲的一名战友很欣赏父亲的人品,主动提出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我父亲。当时母亲是村上有名的生产积极分子,人又长得秀丽端庄,是许多年轻小伙追求的对象。当听说哥哥给自己介绍的对象不仅年  相似文献   

14.
家风     
正年终祭祖归来,几杯酒下肚,父亲便开始了他的"百家讲坛"。父亲说,想想你爷爷,一辈子虽说没享什么福,但也是值了;当年他病在床上的时候,除了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村里还有好些个邻居过来守夜照顾,去世的时候也几乎全村的人都来送葬,一辈子也算风风光光了。母亲和我们兄弟几人也不是第一次听父亲絮叨这些了,习惯性的并不搭话,由着父亲继续说些零碎的过去。但,我知道父亲真正想说什么。  相似文献   

15.
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送送你!"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  相似文献   

16.
家风     
陈沐 《中国农资》2021,(3):16-16
年终祭祖归来,几杯酒下肚,父亲便开始了他的"百家讲坛"。父亲说,想想你爷爷,一辈子虽说没享什么福,但也是值了;当年他病在床上的时候,除了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村里还有好些个邻居过来守夜照顾,去世的时候也几乎全村的人都来送葬,一辈子也算风风光光了。母亲和我们兄弟几人也不是第一次听父亲絮叨这些了,习惯性的并不搭话,由着父亲继续说些零碎的过去。但,我知道父亲真正想说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梦的有搁生浅之,年自,春或天许开还始会发喷酵薄。。一直希望,可以有这样的机会,从初春出发,重新轮回四季,圆一个梦想,补一段遗憾。那个一直被搁浅的梦,在一片荒芜里复苏,直至在不合时宜的年岁张扬开来。我要端起生锈的相机奔赴野外,拯救余生的每一个春。心爱的相机许久没充电,不知道还能不能用?这几年,它跟着我"南征北战",穿梭在城里乡下、山岭沟壑、大街小巷的旮旮旯旯也够呛的。很多时候,它就像一个傀儡一样毫无主见,也不能表达任何思想,就那么任由我操纵着,无法抗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男孩,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上都受了委屈,回家向父亲抱怨。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他带入厨房:"孩子,我让你看点东西。"父亲煮了三锅滚水,在第一锅放进冬瓜,第二锅放进鸡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父亲张雪森,1932年出生于上海,1954年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1969年10月,在北京大学江西鲤鱼洲农场工作。1970年12月5日,父亲在率第一届工农兵学员赴井冈山修铁路的途中不幸牺牲。记得我们全家到北大江西鲤鱼洲农场的那一年,我才12岁。北大中文系在江西农场编为"七  相似文献   

20.
钱俊皓 《新农村》2001,(5):30-30
编辑同志:我父母生有两子一女,母亲已病逝20多年,父亲也在不久前病故。父母留下私房6间,现在我和一个弟弟、妹妹为该房产的继承权发生争执,原因是我父亲生前立有三份遗嘱:第一份是1984年立的遗嘱,父亲把房子给了我和弟弟;第二份是去年到公证处办的公证书(遗嘱),公证书上写着房子给我和妹妹;第三份遗嘱是由我弟弟代书的,上面有父亲的签名,该遗嘱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