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 L.)品种中苎1号(Zhongzhu No.1)、多倍体1号(Tri-1)和湘苎3号(Xiangzhu NO.3)株高、茎粗、分株数、有效株率、鲜皮厚度、鲜皮出麻率6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鲜皮产量、原麻产量在2017-2019年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对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与苎麻产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年田间试验中3个苎麻品种的鲜皮产量和原麻产量变化趋势不同。随着年份增加,湘苎3号的原麻产量和鲜皮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苎1号的鲜皮产量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原麻产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多倍体1号则是鲜皮产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与中苎1号相近,而原麻产量则变化趋于稳定。3个苎麻品种鲜皮产量的变异系数按照大小排列为:湘苎3号>多倍体1号>中苎1号,分别为12.43%、6.00%和4.83%;原麻产量的变异系数为湘苎3号>中苎1号>多倍体1号,分别是10.01%、9.63%和6.62%,3个苎麻品种的株高、分株数、有效株率与原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分株数(r=0.71)>株高(r=0.62)=有效株率(r=0.62);苎麻的株高、茎粗、分株数和有效株率与鲜皮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0.48、0.72和0.64。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镉、砷复合污染对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1号和湘苎7号生长及吸收积累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染物中砷浓度增高,苎麻株高、茎粗、生物量等下降。苎麻各部位镉、砷含量大小依次是根叶茎。在镉5 mg/kg、砷50 mg/kg处理下,中苎1号、湘苎3号根内镉含量有所增加,中苎1号、湘苎3号、湘苎7号茎内镉含量降低;四个苎麻品种根、茎内镉积累量降低,叶内镉含量及镉积累量均增高。在镉5 mg/kg、砷100 mg/kg处理下,苎麻根、茎、叶内镉含量及镉积累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3.
湘北丘陵区旱地苎麻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在湘北丘陵区旱地对11份苎麻种质和1份对照种质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通过3年7季麻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1份苎麻种质中,中苎1号(7 788 kg/hm2)、多倍体1号(6 770.55 kg/hm2)、湘苎X5(5 313 kg/hm2)、湘苎X3(5 254.5 kg/hm2)的产量明显高于湘苎2号(CK)。最后筛选出适合丘陵区种植的高产种质为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  相似文献   

4.
以中苎1号、多倍体1号和湘苎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法,设置常规灌溉(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CK)、持续干旱6 d(Persistent droughts 6 d,PD_6)、持续干旱12 d(Persistent droughts 12 d,PD_(12))和持续干旱24 d(Persistent droughts 24 d,PD_(24))4个处理,探索干旱持续天数对苎麻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影响苎麻长势,导致生长速率降低。苎麻萎蔫程度与干旱胁迫持续天数呈正相关。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从生长速度、叶片SPAD(叶绿素含量)值、根系活力的下降程度来看,3个品种受到的影响大小为:多倍体1号中苎1号湘苎7号;从影响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来看,在PD_(12)处理下,多倍体1号POD值达到了峰值,而中苎1号和湘苎7号与干旱程度呈现出正比例关系。胁迫持续天数越久对苎麻的影响越大,且不同苎麻品种间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得出:在持续干旱条件下,3个苎麻品种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湘苎7号中苎1号多倍体1号。  相似文献   

5.
以"川饲苎2号"为材料,探索首茬刈割时期(以下简称"首刈期")及留茬高度对饲用苎麻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川饲苎2号首刈期从常规时期(70~80 cm)至延期20 d内,鲜草均具有较高的综合饲用价值(相对饲用价值RFV≥109.3,粗蛋白CP≥18.0%);延期30 d,其综合饲用价值大幅度降低。留茬15 cm处理的总株数(20.56万株/公顷)、出苗率(92.2%)最高,缺蔸率(5.0%)最小;留茬10 cm处理的鲜草产量(117.96 t/hm2)、干生物产量(16.36 t/hm2)、地下根茎生物量(17.47 kg)均最高;留茬0 cm处理的饲草产量低,其根蔸生长明显受到影响,不利于苎麻生长,缺蔸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3季苎麻(Boehmeria nivea L.)试验探讨了4个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产量、纤维支数和败蔸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提升苎麻株高、茎粗、鲜皮厚度、有效株数和鲜皮出麻率等产量因素,原麻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随着叶面肥中营养元素种类增加,苎麻的原麻产量、生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且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全年纤维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达到显著水平。叶面施肥能提高苎麻的纤维支数,但在不同的收获期处理间差异较大。其中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处理下纤维支数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中苎1号提高了1.12%~4.75%(头麻)、0.57%~5.44%(二麻)和0.94%~2.62%(三麻),多倍体1号提高了2.48%~7.22%(头麻)、0.70%~7.64%(二麻)和0.55%~7.49%(三麻)。不同处理下苎麻败蔸情况差异不大,叶面施肥不能减少败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留茬高度对川饲苎2号饲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留茬高度一年内不同批次样品的经济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川饲苎2号分株数与叶茎比显著增加;留茬对整株产量和整株粗蛋白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年叶产量,尤其第二次和第三次刈割时,留茬对该品种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除了第二次刈割外,留茬可以改善饲用苎麻的营养品质。该研究为饲用苎麻高产优质和持续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苎麻根际土壤浸提液进行了检测分析,以对苎麻根系分泌物的组成进行初步探索。以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为浸提剂浸提"湘苎3号"、"多倍体1号"、"中苎1号"、"湘苎7号"和"R057"根际土壤,浸提液通过过滤、浓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了组分分析。"湘苎3号"、"多倍体1号"、"中苎1号"、"湘苎7号"和"R057"根际土壤乙酸乙酯浸提液中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4.77%、3.94%、3.48%、3.86%和4.19%,正己烷浸提液中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6.93%、5.58%、5.54%、7.11%和6.29%。苎麻根际土壤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浸提液中分别检测并鉴定了20、12种物质,主要包括烷烃类、酯类、酸类等,含量相对较高的有棕榈酸、油酸酰胺、2-甲基二十烷、正二十七烷等。其中棕榈酸是典型的化感物质,其对苎麻生长产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饲用苎麻,纤用苎麻具有品种多、种植面积广等优势,因此开展纤用苎麻的饲草化研究可加快南方地区"麻改饲"的应用和推广。文章以纤用苎麻"中苎2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不同高度处理下的生长性能、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变化,进而确定一年内不同时间段的饲草化的最佳刈割高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9月份之前,"中苎2号"旺长期的生长速率高于苗期,且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年风干物产量和粗蛋白产量随着刈割株高的增加而增加,饲用品质和叶茎比随着刈割株高增加而下降。"中苎2号"在湖南长沙地区一年内不同时间段牧草化的最佳刈割株高为:3月6日~4月22日阶段建议为120~130 cm;4月23日~7月22日阶段为100~110 cm;7月22日~9月2日阶段为95~110 cm;9月3日~10月27日阶段可以在60~65 cm收获,如刈割期提前超过10 d,建议在90~100 cm左右刈割。  相似文献   

10.
研究商品有机肥对苎麻农艺性状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为苎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2017~2019年于湖南农业大学国家麻类阳光板温室,采用土壤盆栽试验,选取3个苎麻优质品种(多倍体1号、湘苎3号和中苎1号),种植基肥为商品有机肥,共计6个处理(对照组:不施肥+多倍体1号,CT1;不施肥+湘苎3号,CX3;不施肥+中苎1号,CZ1;试验组:有机肥+多倍体1号,YT1;有机肥+湘苎3号,YX3;有机肥+中苎1号,YZ1)。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下,3个苎麻品种在快速生长期土壤微生物活性显著升高;代表微生物活性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明显呈现出YT1> YX3> YZ1> CT1> CZ1> CX3的变化趋势;施用有机肥各处理与各对照处理相比,除均匀度指数(E)外,其他4个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不同程度得到提高;施用有机肥增强了苎麻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其中糖类、氨基酸类、胺类、羧酸类的增强最为明显,达到显著水平(p <0. 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YT1与CT1、YZ1与CZ1相比,YT1和YZ1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和代谢功能均得到增强;YX3与CX3相比,有机肥的施用增强了土壤微生物对第一主因子中碳源的利用,抑制了对第二主因子中碳源的利用;有机肥除对苎麻植株茎粗、株高和单株分株数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各农艺性状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肥与AWCD、Mclntosh指数(U)及碳源氨基酸类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与均匀度指数(E)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与丰富度指数及其他5类碳源呈显著相关(p <0. 05);有机肥与苎麻农艺性状呈现一定关系,其中与单株鲜皮厚和单株叶片数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 <0. 01),与单株生物量、单株鲜皮厚和单叶面积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 <0. 05)。因此,有机肥有助于提高苎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强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有利于改善苎麻农艺性状,促进增产。  相似文献   

11.
对10个苎麻种质磷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以筛选出磷利用效率较高的种质.采用旱地试验、坡地试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测定了不同种质的农艺性状、地上部干重和地上部磷含量,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0个种质磷利用效率进行分类.综合3个试验结果,可将10个品种分为3类:磷素吸收利用较强的是浏阳野麻、中苎1号、湘苎XB、湘苎X3、湘苎X1,磷素吸收利用能力中等的是湘苎X2、湘苎3号、多倍体1号,磷素吸收利用能力较差的是冷水江野麻、长沙野麻.  相似文献   

12.
以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一号(Tri-1)和新品系R057四个苎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扦插密度对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及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间,4个苎麻品种(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和单株根干重都表现为差异显著,且分枝数、最低和最高分枝位长也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刈割茬次对苎麻饲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以饲用苎麻"中饲苎1号"和纤饲兼用苎麻"中苎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一年内不同刈割茬次的测产和营养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在不同茬次间的产量性状中,干鲜比的变异幅度最大;而在不同茬次间的饲用品质上呈现"前两次优于后4次"的变化规律,且不同茬次间,茎的饲用品质变异幅度大于叶。在实际苎麻生产过程中,可利用干鲜比估测苎麻植株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对25份苎麻种质资源叶片绿原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3个主栽品种不同部位、不同收获季节麻叶和不同麻龄麻蔸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25份苎麻种质叶片绿原酸含量变幅在0.059%~0.731%。3个主栽品种不同部位、不同收获季节麻叶和不同麻龄麻蔸的绿原酸含量变幅分别在0.155%~0.719%、0.143%~0.719%和0.311%~0.669%。部位间、收获季节间和麻龄间绿原酸含量均达到显著差异。湘苎三号三麻的麻叶和中苎一号新栽麻的麻蔸适合作为绿原酸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微区模拟试验,以中苎1号、湘苎2号和湘苎3号为材料,研究苎麻对镉(Cd)胁迫的响应及其吸收铅(Pb)、铜(Cu)、锌(Zn)和镍(Ni)的能力。结果表明:供试3个品种均有较强的Cd耐受能力(耐受Cd的阈值为11.7mg·kg^-1),其中湘苎3号耐受Cd的能力最强,在Cd添加量为0~100mg·kg^-1时,其有效株为15.7—29.0株/m^2、生物量为0.67~1.01kg·m^-2、原麻产量为55.4—76.8g·m^-2,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随着土壤Cd添加量的增大,3个品种地上部的Cd含量及其累积量均显著增加,最高可迭61.5mg·kg^-1与49.6mg·m^-2,表明苎麻对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但并未达到Cd的超富集植物的水平;Cd胁迫条件下,3个品种对Pb、Cu、Zn、Ni等重金属的吸收因元素种类的不同而异,中苎1号对Pb、Ni吸收呈现出随土壤Cd添加量增大而增加的趋势,湘苎3号对Zn、Ni吸收则呈现出随土壤Cd添加量增大而减少的趋势,但土壤Cd添加量对3个品种吸收Cu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苎麻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且不进入食物链,是一种理想的修复与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备选植物,但镉胁迫对苎麻吸收Pb、Cu、Zn、Ni等重金属的影响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种子萌发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1、2、10 mL/皿)不同苎麻品种根际土壤水浸液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并运用相对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从基因水平探讨了不同浓度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处理后与拟南芥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YUC1(AT4G32540)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苎麻根际土壤水浸液浓度的升高,拟南芥幼苗在中苎1号根际土壤处理下其根长与对照相比均呈现出抑制效应,在湘苎7号根际土壤处理下其根长与对照相比呈现出低促高抑现象。在中苎1号根际土壤处理下拟南芥幼苗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苎麻根际土壤水浸提液浓度升高而上升,在湘苎7号根际土壤处理下拟南芥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浓度时,与对照相比降低,当浓度升高,其含量呈现出升高趋势。在不同浓度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处理下,拟南芥幼苗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为随处理浓度升高,SOD活性下降,且在中苎1号处理下,下降幅度较湘苎7号大。QPCR检测结果表明,2个苎麻品种处理下YUC1其基因的表达量随水浸提液浓度增加均降低,且中苎1号下降幅度较湘苎7号大。可见,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苎麻对拟南芥生长的化感胁迫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苎麻在镉胁迫下变化差异性,以对镉积累能力不同的3个苎麻品种"中苎1号"、"华苎5号"、"川苎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5、25、50 mg/L镉胁迫对苎麻生物量、叶片SPAD值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处理会抑制苎麻生长和光合作用,株高、生物量、SPAD值、光合参数都受镉胁迫而下降;不同品种苎麻受镉胁迫时生长变化不一致,苎麻对镉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为"中苎1号""川苎8号""华苎5号"。低浓度(5 mg/L)镉胁迫对苎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中苎1号"的生长在中、高浓度(25~50 mg/L)镉胁迫下显著被抑制,"华苎5号"和"川苎8号"生长受镉浓度变化影响低于"中苎1号",生长较稳定;不同浓度镉对苎麻光合特性各参数值影响不一致,参数值变化幅度与镉浓度相关性不大,苎麻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限制因素是非气孔因素,3个品种对镉胁迫时光合参数响应反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苎麻种蔸繁殖与种子繁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种植业只有在提高原麻质量上狠下功夫,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此,研究分析不同的繁殖方法对苎麻形态、产量、质量的影响,不但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意义,在生产实践上更有必要。 1.形态特征比较 利用种蔸繁殖苎麻的后代形态特征基本一致,这是众所周知的。有些作者指出,种子繁殖后代形态特征的变异,不同品种不同,黄壳早,黑皮蔸,湘苎1号和芦竹青  相似文献   

19.
以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1号和新品系R057苎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插条粗细对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及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苎麻品种(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和单株根干重都表现为扦插粗细0.6 cm〉0.8 cm〉0.4 cm,且不同插条粗细处理间差异显著;分枝数、最低和最高分枝位长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综合考虑,在进行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培育时,扦插苗的粗细以0.6 cm较为理想。虽然不同品种在各个性状上表现各不相同,但从成苗率、单株分枝数和最低分枝位这3个最关键的性状上看,新品系R057表现最好,多倍体1号次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苎麻品种中苎3号、中苎4号的耐镉性,试验以湖南地区主栽品种中苎1号为对照,分析了3个苎麻品种水培扦插苗在0、10、30、80、150 mg/L镉胁迫下的生物量、叶片SPAD值、叶片光合参数及抗氧化酶活力等指标,并使用隶属函数方法对苎麻耐镉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镉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苎麻生物量,低浓度镉处理可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