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ybrid rice achievements,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progress of hybrid rice development. Hybrid rice research was initiated back in 1964, and commercialized in 1976. Three-line and two-line system hybrid rice were developed in 1974 and 1995, respectively. Research on super hybrid rice, which was first launched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ina in 1996, is discussed, and the great progress of super hybrid rice had been achieved with a new yield record by 15.4 t ha–1 in the 6.84 ha demonstration location in Xupu, Hunan Province, China in 2014. And the mechanism of heterosis, the techniques of hybrid seed production and the modern field managements in hybrid rice over the past decades are also discussed. Additionally, this article dealt with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IPR) and development of hybrid rice seed industry in China. Major factors that constrain hybrid rice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and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s are proposed. Finally, the authors present methods to further increase production yield, and propose an improvement for breeding super high-yielding hybrid rice based on these methods.  相似文献   

2.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is a new breeding method combining semi-dwarf breeding and heterosis breeding using germplasm and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reeding strategies of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utilization of heterosis of indica and japonica subspecies, construction of 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and pyramiding of disease resistant genes in restorer lines. To develop super hybrid rice, considerable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explore genes related with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resistance to pests and diseases, tolerance to stresses. Molecular breeding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crossing techniques should be adopted in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3.
广西超级稻研究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广西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大多是由外省引进,生育期偏长,市场潜力未能充分发挥,而区内自育品种抗性相对较差,米质不够优。“十一五”期间,广西超级稻的育种策略应是:坚持亚种重穗,进一步改良株型,适当增加叶面积;通过育种和栽培手段,增强生理协调性,提高经济效益和日产量。产量突破的关键是扩库、增源、畅流。主要选育指标为:株高120~130cm,茎秆坚韧,抗倒力强;穗长26~30cm,穗粒数230粒、穗重5g左右;叶厚直,剑叶长40~50cm;生育期130d;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米质达国标二级标准;产量,近期目标为10500~12000kg/hm2,远期目标13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4.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回顾了水稻育种发展的概况及高产育种所取得的经验,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5.
全球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长期以来曾被认为没有杂种优势,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科学研究证明水稻是具有杂种优势的。1976年,中国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将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引起世界各国对改进水稻生产技术和高产的关注。经过30多年的改进、发展,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已非常成熟。中国之外的一些国家、国际研究机构、私人公司都已培育出多种多样的杂交水稻亲本和可用于生产的杂交组合。从已获得成功的国家看,杂交水稻的生产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在技术和材料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和中国在技术上给予的无私帮助。私人公司的加入是某些国家杂交水稻生产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由于考虑到人多地少和粮食安全问题,大部分国家都希望发展杂交水稻,但是如果没有较强的研究设施和较好的种子生产体系并能够实施,杂交水稻要进行大规模生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热带国家,如何提高水稻制种产量是关键,让农民按照要求种植杂交水稻从而获得高产,也是技术推广上的重点。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需继续挖掘其最大的潜力以获得更高的产量从而适应人多地少的需要。今后,对水稻需求的增加将会超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许多国家的水稻产量,世界水稻生产需要提高,但是土地、水和劳动力不断减少。改革和探索杂交稻生产技术,提高杂交稻研究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信息、技术和材料,是今后持续发展杂交稻生产体系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天优2352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制种技术,以为天优2352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优990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安恢990与金23A配组育成的高产早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经贵州省2011—2012年2年区域试验鉴定,金优990平均单产9 886.8kg/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4%;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 763.7kg/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平均增产6.73%。稻瘟病抗性鉴定为中感,抗冷性鉴定为强,明显优于对照香早优2017。2014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09号),适宜贵州中、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萍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501-1505
回顾了国内外超级稻育种历史,介绍了我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指出我国超级稻育种在籼粳亚种优势利用及株型育种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超级稻在我国已处于大面积推广阶段。针对我国超级稻品种(组合)普遍存在适应性不广、结实率偏低、抗性及米质较差、双季超级稻品种(组合)较少及育种理论和技术还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未来超级稻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1996年正式启动水稻超高产育种项目以来,迄今农业部共确认超级稻品种(组合)83个,推广面积达到全国水稻面积的20%.此间我国水稻单产在6.0~6.5t·hm-2之间波动,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徘徊不前的局面.针对上述问题,从籼粳稻杂交常规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光敏雄性不育与两系法、籼粳稻品质性状差异与遗传改良、超高产株型模式方面讨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遗传与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产量优势不强、品质差、制种产量低是困扰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对近十年来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根据高产、优质、高异交性等育种目标,立足于育种实践,提出符合辽宁省杂交粳稻配组理论方法及亲本选育策略,同时对现在杂交粳稻育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杂交粳稻发展需要解决的攻关课题,为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研究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我国超级稻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科技进步对超级稻发展的作用,分析了超级稻生产在产量、品种、技术、农民科技素质、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超级稻科技进步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南方稻区的杂交中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育种技术路线正确,中国率先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亲本选育、新组合配制、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在广适性组合较少、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超级杂交稻的快速发展,以及高产、优质和高抗有机结合的组合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拓宽水稻遗传基础,选育广适性组合、发掘特异种质资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超高产组合、建立轻型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推广力度3个方面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中应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选育具有广适性、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中稻组合,加强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超级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结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代表性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超级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的结实特性.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的产量较两优培九和汕优63分别提高15.05%和16.63%;与汕优63相比,扬两优6号的总颖花量高19.11%;与两优培九相比,扬两优6号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高7.86%和3.27%.扬两优6号与两优培九相比,起始灌浆势大,灌浆速率快,到达最大粒重的时间短,米粒背、中、腹部的淀粉粒排列紧密.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扬两优6号平均受精率比两优培九高5.86%~9.51%,结实率高9.63%~15.55%,充实度高8.21%~16.63%.上述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不仅具有高产量潜力,而且具有高结实特性,结实率高而稳定,籽粒充实度高,有利于发挥超高产优势.  相似文献   

14.
稻米香味研究进展及在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结合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的实践,对目前稻米香味的类型、化学成分、鉴别方法、遗传表达、基因定位及与栽培环境关系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报道了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取得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在香稻育种中如何利用稻米香味资源的有关问题,指出要育成品质优异的杂交香稻组合,配组双亲均必须优质,最好实现香味等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等位;香味性状属突变体,受隐性基因控制,香味基因不仅存在于香稻中,而且还可能以杂合体形武存在于地方非香稻资源中,香稻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可以从无香味的地方软米水稻种质资源中鉴评筛选。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量水平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作对照,18个株叶形态较好的大穗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产量水平大穗型组合产量的差异主要受单株穗数差异的影响;(2)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 >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充实度>结实率;(3)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产量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与产量正相关达显著水平;(4)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充实度与产量的偏相关为正,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大穗的基础上,单株穗数的增加、千粒重和充实度的提高可以使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杂交香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杂交水稻的米质改良是水稻育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1989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出杂交香稻理论与技术,并育成我国首个优质杂交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和优质杂交香稻组合香优63。20多年来,我国已育成推广10多个香稻不育系和40多个杂交香稻组合,国外尤其是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印度农科院也育成系列杂交香稻组合,在水稻香味性状的遗传表达和分子生物技术育种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杂交香稻的推广和应用丰富了杂交稻的理论与实践。文章通过对杂交香稻品种的选育、香味性状的遗传表达、生物技术改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概括,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用性状互补的地谷B、珍汕97B和龙特浦B配制成珍汕97B/地谷B//龙特浦B复交组合,采用系谱法复交F4选优株与珍汕97A测交,并后代连续选性状似龙特浦B的优株与珍汕97A回交至BC5,育成T55A。用它与恢复系晚R-1配制成杂交稻组合T优551,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好等特性,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产两系杂交稻组合金两优36恢复系946的不良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结果表明:改良选育而来的恢复系JXR-33在生育期、株高、穗数、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改善,米质外观上也有显著的提高;以其与母本Hs-3配制的两系杂交稻金两优33,不仅保持了金两优36的高产特性,且在组合的稻米品质及制种产量上有明显的提高,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1985年至1996年用低温敏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新恢复系559为父本,配组育成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559。该组合参加2000至2001年湖南省中稻超级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9.6t/hm^2,比三系对照组汕优63增产5.3%;全生育期135.4d,比对照短3.2d;抗稻瘟病;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米品质及再生能力均强于对照,并易于制种。2002年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D优3138是利用不育系D62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 R3138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11-2012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586 kg/hm2,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优质稻谷》三级优质米标准,对白叶枯病抗性为中感-中抗,对纹枯病和稻瘟病综合抗性为抗(R),具有杂种优势强、制种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等特点,2014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