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亚麻短麻/锦纶/Modal 3种纤维湿法混纺,织成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 表明,在锦纶和Modal的改善下,28 Nm的亚麻/锦纶/Modal纤维60/20/20混纺纱,相比亚麻纯纺纱断裂伸长提高47.8%,条干均匀度改善程度在20% ~ 50%,有害毛羽降低16.7%,纱疵较少;混纺织物在保留亚麻优良的透气、透湿...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紧密纺技术在苎麻纺纱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对影响苎麻紧密纺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以纱线毛羽、断裂强度、乌斯特条干CV值等为考核指标,优选苎麻紧密纺纱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将紧密纺技术应用于苎麻纺纱中,能较好减少苎麻纱毛羽,提高断裂强度,改善乌斯特条干等纱线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疆不同长绒棉品种成纱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不同品种长绒棉成纱性能间的差异,为纺纱企业选择优质原料提供理论参考,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棉纺行业更快更好发展。特选择新疆阿瓦提县大面积种植或有推广前景的5个长绒棉材料新海35、新海53、新海57、丰海8号、丰海7号(鲁泰700Q)为研究对象,对其纤维性能、拉伸性能、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条干CV)、毛羽指数、十万米纱疵数等指标测定。由结果得知,5个品种(系)长绒棉纤维的成纱质量均较优。其中丰海7号成纱单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单纱断裂强度、条干CV、3 mm毛羽根数均优于其他品种,但是十万米纱疵数较其他品种多。纺织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指标合适的长绒棉纤维,达到降低成本、科学配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探究不同品种长绒棉成纱性能间的差异,为纺纱企业选择优质原料提供理论参考,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棉纺行业更快更好发展。特选择新疆阿瓦提县大面积种植或有推广前景的5个长绒棉材料新海35、新海53、新海57、丰海8号、丰海7号(鲁泰700Q)为研究对象,对其纤维性能、拉伸性能、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条干CV)、毛羽指数、十万米纱疵数等指标测定。由结果得知,5个品种(系)长绒棉纤维的成纱质量均较优。其中丰海7号成纱单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单纱断裂强度、条干CV、3 mm毛羽根数均优于其他品种,但是十万米纱疵数较其他品种多。纺织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指标合适的长绒棉纤维,达到降低成本、科学配棉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苎麻长麻纺(复精梳)工艺中的苎麻预并条和头道精梳条进行牵切,然后分别将其在棉纺设备上进行并条、粗纱和细纱加工。探讨牵切纱断裂强度与捻系数的相互关系,并对比分析牵切纱与常规纱的质量。结果表明,牵切纱临界捻系数αt 在405左右,苎麻牵切精梳纱的条干、粗细节、棉结及3 mm以上的毛羽与苎麻常规精梳纱的接近,且断裂强度优于苎麻常规精梳纱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分析了科棉3号品质的特点.探索了其纺纱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科棉3号纤维长度30mm以上、麦克隆值A级、比强度25gf/tex以上.达到高品质棉的标准。从纺织性能看,科棉3号与苏棉9号相比,无论是纺C14.5还是JC14.5纱,条干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条干变异系数下降0.8%~1.7%,细节降低4—40个/km,断力强度增加3.4—4.0gf/tex,粗节和强力变异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唯一的缺点就是棉结相对较多,对成纱外观质量有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优质新疆棉向下游生产制造企业和终端品牌传递的应用价值,对中棉-罗莱1号(中棉9001)纤维品质、纱线品质、布匹品质等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中棉-罗莱1号和美棉混纺进行成纱和布匹品质对比。结果显示:中棉-罗莱1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32 mm以上,平均马克隆值4.11(A级),纤维品质关键指标表现优良;成纱品质以及布匹品质表现优良,其中纱线品质达到60支纱优等级别。这些结果可为该品种纤维合理利用以及提升罗莱家纺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亚麻湿法纺纱工艺纺制了27.3 Nm 70/30亚麻/毛及26 Nm 50/50亚麻/毛混纺纱。另外采用传统的方法,在毛纺设备上纺制了18 Nm 70/30亚麻/毛及24.5 Nm 50/50亚麻/毛混纺纱。对两种纺纱方法下的纱进行性能对比,得出湿纺混纺亚麻/毛纱的质量明显优于干纺混纺亚麻/毛纱。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亚麻湿纺混纺工艺成功开发出亚麻/黄麻湿纺混纺产品,并研究了亚麻/黄麻湿纺混纺工艺及混纺比对细纱可纺性的影响以及其他纺纱工艺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不同混纺比下的麻涤混纺纱的性能测试分析得出涤纶比例必须达到一定量(40%)后,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才能随着涤纶比列的提高而逐渐改善;随着混纺比的改变,在涤纶含量为50%左右,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将出现一个低谷;随着涤纶含量的增加,毛羽和条干指标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
混纺比对麻涤纱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雯  沈丕华等 《中国麻业》2001,23(3):30-33,37
本文通过对不同混纺比下的麻涤混纺纱的性能测试分析得出:涤纶比例必须达到一定量(40%)后,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才能随着涤纶比列的提高而逐渐改善;随着混纺比的改变,在涤纶含量为50%左右,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将出现一个低谷;随着涤纶含量的增加,毛羽和条干指标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亚麻湿纺混纺工艺成功开发出亚麻/涤纶湿纺混纺产品,并研究了成纱捻系数、涤纶纤维长度以及其他纺纱工艺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优选出较优工艺.  相似文献   

13.
超高支苎麻棉紧密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选原料,合理配置混纺工艺,利用可溶维纶短纤提高纺纱支数技术;采用了苎麻、棉、可溶维纶短纤三种性能各异的原料分步均匀、准确混合的"分步混纤"工艺;应用先进的紧密纺技术.成功开发超高支--100sR55/C45苎麻棉紧密纺优质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采用纯苎麻纱作经纱及沟槽异形涤纶纤维混纺纱(交捻纱和sirofil纺纱)和其它纱线作为纬纱的不同织物试样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了沟槽纤维混纺对织物吸湿排湿及其它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5.
苎麻与沟槽纤维混纺织物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采用纯苎麻纱作经纱及沟槽异形涤纶纤维混纺纱(交捻纱和sirofil纺纱)和其它纱线作为纬纱的不同织物试样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了沟槽纤维混纺对织物吸湿排湿及其它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麻业》2003,25(3):153-153
黑龙江省哈尔滨纺织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开发研制出亚麻短纤维生物处理工艺及产品(2001年荣获哈尔滨科学技术进步奖)。用该项技术处理的亚麻短纤维能在普通棉纺设备上生产32英支亚麻棉混纺纱(麻55%、棉45%)和纯亚麻纱(气流纺17~24公支,用该纱可生产绿色亚麻医用脱脂纱布)。亚麻短纤维生物处理工艺简单(不需高温高压),只要在48度水中煮炼几小时后开松即可。32S/2亚麻棉混纺纱产品简介:32S/2亚麻棉混纺纱(麻55%、棉45%)是最新研制开发的新产品,该纱无亚麻异味,吸水性好,条干均匀,强力好,可开发生产机织及针织系列亚麻棉新一代产品。采用…  相似文献   

17.
亚麻/黄麻混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亚麻湿纺混纺工艺成功开发出亚麻/黄麻湿纺混纺产品。并研究了亚麻/黄麻湿纺混纺工艺及混纺比对细纱可纺性的影响以及其他纺纱工艺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苎麻/壳聚糖(55/45) 抗菌纱,采用喷气纺纺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通过对喷嘴的设计,选取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同时,喷气纱具有较佳的纱线结构及良好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9.
混纺织物的纤维组成和混纺比早在成纱时就已确定,其预先判定极为必要。本文探讨图像技术测量麻/涤混纺纱混合比的快速算法及其实用指标。该表征从麻/涤纱的有效切片、纱线截面摄像、图像小波分析去噪开始,到采用形态滤波法,解决图像局部灰度不均匀;使用分水岭法,分开粘连纤维和减少无效分割,实现图像的采集和预处理。实验结果证明,切片采样和小波除噪可达清晰采像要求;图像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和分析精度。由此对纤维截面几何特征分析,得出主要特征参数为纤维当量截面积、异形系数和中腔纹。并依此参数及其组合完成对苎麻和涤纶纤维的自动识别,准确率达99.5%.  相似文献   

20.
混纺织物的纤维组成和混纺比早在成纱时就已确定,其预先判定极为必要.本文探讨图像技术测量麻/涤混纺纱混合比的快速算法及其实用指标.该表征从麻/涤纱的有效切片、纱线截面摄像、图像小波分析去噪开始,到采用形态滤波法,解决图像局部灰度不均匀;使用分水岭法,分开粘连纤维和减少无效分割,实现图像的采集和预处理.实验结果证明,切片采样和小波除噪可达清晰采像要求;图像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和分析精度.由此对纤维截面几何特征分析,得出主要特征参数为纤维当量截面积、异形系数和中腔纹.并依此参数及其组合完成对苎麻和涤纶纤维的自动识别,准确率达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