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垦09-11木薯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广西明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南宁市经开区吴圩镇木薯繁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进行了桂垦09-11木薯与西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桂垦09-11木薯与西瓜套种亩产效益比单纯种木薯(桂垦09-11)增收76.31%,比单纯种西瓜(黑美人)增收84.50%,比传统木薯品种华南205与西瓜(黑美人)套种增收34.96%。  相似文献   

2.
桂垦09-11是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华南5号、华南205进行品种间杂交选育获得的木薯新品种。经多年品比试验验证,该品种历年平均鲜薯产量达45.79 t/hm2,比对照品种华南205增产11.72 t/hm2,平均增幅34.40%;其块根干物率和淀粉率分别为37.61%和31.23%,分别比华南205提高3.38%和2.36%。综合来看,桂垦09-11结薯集中、个数多、薯长浅生、水平伸长,易收获,种茎节密,有利于贮藏和繁殖,是一个高产、高粉、综合性状优良的木薯新品种,适宜在广西大部分中等肥力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不同木薯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辐选01、桂垦09-11、南植199、新选048、GR891、桂垦09-26、华南124、华南205等8个木薯品种为材料,对不同生长时期各木薯品种的生长状况、叶片生理生化特性、产量性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筛选出产量高、性状好的木薯品种,为今后高产优质木薯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木薯的株高、茎粗与鲜薯产量高低紧密相关,块根长、块根粗、块根数与鲜薯产量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高可以促进块根淀粉的积累,叶片蔗糖、淀粉含量的高低与块根淀粉积累没有直接关系。在木薯的整个生长时期,新选048和桂垦09-26的综合性状最优,生长快,长势旺盛,产量高且品质好,鲜薯产量分别为93 887.95 kg/hm~2和92 665.74 kg/hm~2,因此适合大面积、规模化推广种植;辐选01、桂垦09-11、华南124的综合性状居中,但鲜薯产量较高,属高产量品种;GR891、华南205的综合性状一般,南植199的综合性状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龙薯601’(原系号60-1)是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以‘四季红’与‘龙薯9号’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龙薯601’平均鲜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金山57’,薯干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薯形美观,抗甘薯蔓割病,较耐贮藏,是一个理想的食饲兼用型品种。201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5002)。  相似文献   

5.
春植蔗套种不同品种甘薯不同行距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春植蔗套种甘薯的适宜种植行距和甘薯品种,在前期栽培试验基础上,将筛选出的8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不同套种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1.5 m)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甘蔗行距1.2 m套种单行甘薯的模式,8个甘薯品种(系)的鲜薯产量均高于采用甘蔗行距1.5 m套种双行甘薯的种植模式;鲜薯产量最高的品系是桂能05-6,达18 129.2 kg/hm2,其次为桂能0903-35和桂薯2号。因此,采用甘蔗行距1.2 m套种单行甘薯的种植模式,甘薯可获得较高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6.
选育出适合广东省薯区推广种植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并于2008年鉴定筛选出11个具有某种优良特性的品种组成集团杂交群体进行有性杂交,从‘普薯04-26’的杂交后代选出单株08-64-271,后定名为‘湛薯271’。2012~2013年参加广东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鲜薯平均产量31 020 kg/hm~2,增产达极显著,干薯平均产量8 997 kg/hm~2,增产达极显著。2016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鉴定编号为粤审薯2016001。该品种属高产、优质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广东省各非薯瘟病秋冬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参考.在2006-2007年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渝苏8号’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达36.22t/hm~2,10.48t/hm~2和6.86t/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分别增产10.81%,14.81%和16.88%.该品种萌芽性中上,大中薯率为85.60%,薯块烘干率为29.19%,淀粉含量为19.05%,中抗黑斑病,适宜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但应注意预防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8.
‘兴化豆1号’系以‘浙98002’为母本、‘浙88005-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在2016-2017年福建省春大豆(含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采青期中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1 173.65kg·hm~(-2)、标准荚产量8 654.78kg·hm~(-2)。‘兴化豆1号’于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80003),适合福建省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9.
不同株行距对甘薯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8~1.0 m行距和0.15~0.25 m株距条件下,采用9种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在海南省种植短蔓型甘薯品种广薯79,结果表明:加宽行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鲜薯重、干物率、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缩小株距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加宽株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和大中薯比率。在9个处理中,0.8 m×0.15 m株行距配置方式收获最高的鲜薯产量,(0.9~1.0 m)×(0.15~0.20 m)株行距配置方式获得较高的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  相似文献   

10.
‘龙薯24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2005年以‘龙薯39-1’放任授粉选育成的甘薯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晒干率31.97%,比对照高6.51个百分点;出粉率21.45%,比对照高5.66个百分点。平均薯干产量与对照‘金山57’相当,淀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龙薯24号’薯干产量及淀粉产量高,鲜食品质优,较抗甘薯蔓割病,是一个理想的淀粉型品种。201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3002)。  相似文献   

11.
为木薯高产栽培的氮肥施用提供参考,在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不同氮肥水平(0kg/hm~2、60kg/hm~2、120kg/hm~2、180kg/hm~2、240kg/hm~2)对木薯品种桂垦09-26农艺性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60~240kg/hm~2时,木薯的株高、鲜薯产量及鲜薯淀粉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木薯产量、鲜薯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分别比不施用氮肥处理增加13.0%~21.9%、3.6%~6.1%和14.3%~28.5%,施用氮肥240kg/hm~2、180kg/hm~2的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施用氮肥60kg/hm~2、120kg/hm~2处理和不施用氮肥处理。木薯品种桂垦09-26的氮肥最适施用量为180kg/hm~2,既可显著提高木薯产量、增加淀粉含量,又节约肥料成本。  相似文献   

12.
覆盖方式对旱地不同熟性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的影响.【方法】以‘LK99’(早熟)、‘克新1号’(中熟)和‘青薯9号’(晚熟)为材料,设置秸秆带状覆盖(T_1)、地膜覆盖(T_2)和露地平作(CK)3种不同栽培方式,系统研究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与CK相比,T_1鲜薯产量增加13.7%~23.9%,干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D)提高34.3%~73.8%;T_2鲜薯产量增加24.7%~44.5%,WUE_D提高42.5%~63.8%.不同品种间鲜薯产量和WUE_D的最大增幅T_1处理均为早熟,T_2处理依次为早熟和中熟.覆盖显著提高单薯质量是增产的主要原因,早、中、晚熟马铃薯平均单薯质量比CK依次增加10.6、19.9和26.4 g.鲜薯产量与耗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0.671~*),与WUE_D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9~(**)).覆盖对各品种的不同时期和土层均具有增墒或降墒的双重效应,增墒作用更为显著,覆盖材料间增墒效果相似,但品种间差异较大,以晚熟品种覆盖土壤含水量较CK提高最显著(1.5%).【结论】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均是半干旱雨养农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高效用水的技术,而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技术可减少污染,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2种淀粉型甘薯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高产优质甘薯品种的市场需求,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系‘泰薯15’的选育推广,以‘济薯25’为对照,对‘泰薯15’的不同发育时期生物学特性变化及产量、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特性上,2个品种(系)的蔓长及茎粗在栽苗后40~100天基本呈现持续升高趋势,‘泰薯15’茎粗明显大于‘济薯25’;单株茎叶鲜重及单株叶面积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栽苗后80天达到峰值;单株鲜薯重和单薯重在栽苗后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泰薯15’的单株鲜薯重明显大于‘济薯25’;T/R值在栽苗后持续下降,块根膨大速率在栽苗后80~100天达到最大值。在产量及品质性状上,‘泰薯15’鲜薯产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明显高于‘济薯25’,其鲜薯产量达到38951.40 kg/hm2,增产幅度为17.76%,可溶性总糖含量为74.07 mg?g-1?DW;2个品种(系)间干率及淀粉含量差异较小,‘泰薯15’干率和淀粉含量分别为29.37%,756.07 mg?g-1?DW,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4.
对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苏薯11号'的高产生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薯11号'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同化率,经济系数也高于对照品种‘苏渝303',薯块干物质积累在栽后90—120d明显高于对照品种,这是‘苏薯11号'获得高产的主要生理基础。‘苏薯11号'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试验中以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1 5.5 kg/hm~2、75 kg/hm~2和225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3)时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覆膜和密度对其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成本、效益,提出高寒阴湿区‘陇薯7号’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其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在南方冬作区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能使‘陇薯7号’成熟期提前15 d,生育期缩短11 d,产量增加57.19%。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株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减少,单薯质量降低,产量显著增加。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在最高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20 g、20~50 g块茎比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00g块茎比率呈直线下降趋势, 50~100 g块茎比率因种植方式不同而变化不同,地膜覆盖种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密度13.5×10~4 hm~(-2)时达到最高,露地种植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地膜覆盖主要影响20~50 g和100 g块茎比率。综合分析产量、成本和效益,以地膜覆盖密度增加到13.5×10~4 hm~(-2)为试验最佳处理,产量48 938.89 kg/hm~2,纯收益1673.53元/hm~2,20~50 g块茎比率27.15%,50~100 g块茎比率36.08%。建议在高寒阴湿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种植,密度13.5×10~4 hm~(-2),块茎按质量大小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6.
‘晋同薯08-252’是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所以‘晋薯13号’为母本,以‘9802-4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适宜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河北、陕西北部的一季作区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也可以在高寒山区、二阴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笔者主要介绍了‘晋同薯08-25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海岛棉品种区域试验是进行生产试验和新品种审定的基础。为了克服传统品种评价的局限性,增强海岛棉新品种在筛选、推广、示范、利用方面的竞争力,为制定育种目标,挖掘高产优质潜力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同异分析法,对27个海岛棉品种(系)的14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从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H3549’的综合同一度最大,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最好,14个性状中有96.79%的性状达到了育种目标的要求,其次为‘33687’,这2个品种产量与其品质性状都具有相对优势,综合性状较好,为优先考虑推广品种。‘K-379’、‘X-2038’、‘H5161’、‘TH-314’、‘DJ10149’、‘G-92’、‘JSH12-3’、‘元龙10号’、‘塔09-164’等品种(系)的伸长率、比强度、产量、株铃数低,马克隆值略高,并提出今后改良的方向。‘DJ09-172’、‘长丰2号’、‘塔08-362’、‘塔09-324’、‘塔10-280’、‘11-616’6个品种(系)与理想品种的联系度较低,需进一步试验观察或给予淘汰。同异分析方法运算简便,易于掌握,在海岛棉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中应用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旨在选育抗SMV且熟期适中的高产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豆类作物研究室利用具有优异抗性材料‘0118-1-1-2’和‘辽鲜1号’进行杂交,进行了多年多点抗性鉴定和产量、品质等性状选择,最新选育出抗SMV鲜食春大豆新品种‘苏奎2号’。该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食用品质,并抗大豆花叶病毒南方流行株系SC3和SC7,适合江苏省春播种植。‘苏奎2号’于2016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编号2016-1-16)。  相似文献   

19.
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夏大豆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陕西省关中地区夏季种植的大豆品种,以期提高该产区大豆的产量水平,对陕西省夏季播种的大豆11个品种(系)进行产量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系)中,‘V94-3971’的产量最高为243.2kg/667m2,比对照‘秦豆8号’增产39.6%,其次是‘21P369’,为239.8kg/667m2,较对照增产37.7%;其余增产的是‘XN21(20)-8’‘黄矮丰’和‘SFG04626’,分别较对照增产37.5%、15.9%和12.7%。4个品种(系)包括‘21P369’‘黄矮丰’‘SFG04626’和‘XN21(20)-8’,由于生育期适中,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籽粒商品性等性状综合表现好,比较适宜陕西关中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引进8个紫心甘薯品种(系)在贵州省贵阳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8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适应性及品质等.结果表明,渝紫7号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居第1位,食味品质最优,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次为浙紫薯2号,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居第2位,食味品质较佳,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这两个品种适合在贵阳地区作为鲜食和薯干加工型品种种植;济黑薯1号的鲜薯产量居第5位,薯干产量居第4位,花青素含量最高、达4.52 mg/g,可作为贵州省加工企业色素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